红色资源活化系列调查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马勇 陈骁鹏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惠州市惠阳区是广东省著名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之一,北伐名将、抗日英雄叶挺出生于此,在腾云学堂中接受新思想启蒙后投身革命;出生于惠阳的高恬波不愿忍受封建枷锁的束缚,冲出牢笼奔走服务于革命,于192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省首位女共产党员,不幸被捕后面对死亡威胁,一句“我现在只求一死”震撼人心;1928年,惠阳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于镇隆镇四大半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曾在此带领当地工农联盟军,发起第三次平山起义……
为迎接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惠阳拟将高恬波故居活化开发,传承其革命精神。四大半围革命主阵地之一的黄氏宗祠,也已被打造成为四大半围革命宣传阵地,目前也已成为该区党建活动的打卡点之一。
在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白石村三角塘高澳小组淡水河边地段,居民楼中有一座客家建筑,建筑中除一面1米高墙体和石材构造的西门楼仍保存完整外,其余的已被岁月消磨得面目全非……这座看似平凡的老屋,在上世纪走出了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
白石村党总支委员、村委员会委员高家杰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去年12月份,惠州市相关部门就开始谋划将其活化开发,通过展览的形式向外界展示高恬波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截至目前,土地平整等问题已经解决,总共平整出4万余平方米土地,“原先故居旁有一家工厂的,经过协商,现已全部搬离,目前就等上级部门‘一声令下’,就可以开始动工,大家都非常期待”。
“按辈分来说,我应该叫她姑婆,我曾听家中长辈谈起,高恬波的父亲高若汉与孙中山是好友,也十分支持革命。如果政府能够将故居修建起来,用以宣扬高恬波和高若汉的革命事迹,相信我们高氏家族所有人都会非常开心。”白石村村民高文亮对记者说,平日里,家族聚会时,族中的长辈常会向小辈们讲述高若汉父女俩的故事,以教育小辈们对党忠诚,热爱祖国,作为高氏后人,他们希望高氏父女的精神能得到传播。
在距离白石村20多公里外的镇隆镇高田村黄氏宗祠内,四大半围革命精神也一直在传播着。四大半围是由高田、新村、岗头、陂塘角四个围村和朱屋瑛村几户人家所组成,故史称“四大半围”。9月4日,记者来到镇隆当天,黄氏宗祠刚刚送走两拨游客。据该镇宣传办负责讲解的杨文介绍,黄氏宗祠是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旧址所在地,该祠堂建于明末,面积约为280平方米,室内三进二井,属于典型的客家围屋,现黄氏宗祠已成为惠阳区党建活动的打卡点之一,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宗祠内部墙上挂着相关展板,分六大部分讲述了曾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记者注意到,除了四大半围黄氏宗祠外,位于秋长街道叶挺纪念园、廖似光故居也成了惠州市内党建活动的热门景点,以叶挺纪念园为例,它承担着红色基因传承、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多项功能,平均年接待游客量近90万人次。在2019年国家文物局的统计数字中,叶挺纪念园的游客量在全国5000家文博单位中冲进了百强;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热度排名第65,为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佳话
冲破枷锁成广东首位女党员
据党史资料记载:高恬波,乳名慕德,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三角塘村一个医生家庭,其父高若汉在外留学习医时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高恬波小时,高若汉对她的教育就异于传统封建家庭,高恬波从小喜习医术,喜欢抛头露面,而且敢说敢做,是家人眼中的“假小子”。
17岁那年,高恬波摆脱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打破了少女时代包办婚姻的梏桎,冲破了封建家庭的牢笼,考入广州妇女产科学校。1923年春,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女党员。高恬波按照党的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成了当时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何香凝的得力助手。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高恬波担任北伐军妇女救护队队长,8月,北伐军进攻汀泗桥战斗中,她带队冒着枪林弹雨,在中弹负伤的情况下,顽强地将伤员救下火线,被官兵们称赞为救护队的“女将军”。
1929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高恬波不幸被捕,狱中,无论面对花言巧语还是严刑拷打,她始终不肯屈服。刽子手狂叫:“高恬波,难道你就不怕死吗?”她坦然自若地答道:“到了你们手里,就不想活着出去。我现在只求一死。”刽子手狠狠地说:“要死也不让你死得舒服。”最后,她被敌人以“披麻戴孝”酷刑折磨致死,时年31岁。
上世纪,惠阳走出了不少英雄烈士,成就了不少佳话,同样在惠阳区内,也有不少革命故事在坊间流传,每年都有市民自发前往追溯、深入了解这些故事。黄氏宗祠就是市民最常去的地方之一,“每年‘七一’前后,我讲到嗓子都哑了,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前来。”杨文介绍,上世纪大革命时期,镇隆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东江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重要地区。镇隆的主要斗争地区是在镇隆镇的四大半围。
1927年8月下旬,在镇隆高田村的黄氏宗祠,按照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中共惠(阳)紫(金)河(源)博(罗)地委(又称特委)正式成立。1928年2月26日,在岗头村的杨氏宗祠,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这是惠阳首个苏维埃政权。当天晚上,有数百名群众浩浩荡荡地进行了火炬游行庆祝活动。
“苏维埃政府成立时,赤卫队员还在祠堂前的空地上进行训练,附近的民居有些成了兵工厂,制造武器,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斗争环境恶劣,惠阳县苏维埃政府在杨氏宗祠成立约10天就撤离了。”杨文说。
》》》专家建议
用好红色资源打造文旅综合体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副会长黄振位曾回忆,1980年6月间,他与第三、第四届广东妇女解放协会主任区梦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进行过交谈。区梦觉介绍:“高恬波年纪比我大、入党比我早,1924年初春就加入共产党了,她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任干事时,许多具体事务都是由她办理,比如协助何香凝在广州创办妇女运动讲习所,开办妇女劳工学校,在顺德开办女工补习学校等。她还经常深入到基层调查妇女状况,在各种集会发表演说,宣传解放妇女的思想,鼓励广大妇女要争取自由解放,勇敢参加国民革命。在省港大罢工中,为罢工工人尤其是女工做了大量工作。”
黄振位表示,高恬波实现了从一个农村少女到共产主义者的蜕变,这为上世纪广东妇女树立了榜样,促进妇女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投身革命:“她对城市工人阶级受压迫程度的细心观察,对封建专制社会制度的疾恶如仇,对国家存亡、民族危机的忧虑,以革命的激情表达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等等,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同时,黄振位建议,高恬波故居活化工程可借鉴叶挺纪念馆,以事迹展览、物品展示等方式将其生平事迹展示给世人,但目前现有高恬波的资料及其生活物品相对较少,“需要各方协同,齐力收集”。
对于高恬波故居如何活化这一问题,惠州学院政法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徐旭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想扩大高恬波故居的影响力,首先要解决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问题。他表示,惠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普遍存在模式单薄的问题:“活化高恬波故居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就惠州而言,定位服务大湾区城市群为最佳。”
其次,要与惠州其他旅游资源连片开发。“这需要惠州全市上下一心,共同完成。”徐旭阳说,惠州要盘点全市旅游资源盘,根据不同的游客群体,推出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不同的旅游模式,并向游客推荐。
徐旭阳也指出,留不住过夜客是目前惠州文旅产业最大的问题,这根源在两方面:一是惠州的旅游资源过于分散,另一方面是惠州缺乏夜间项目:“推出夜间项目是留住过夜客最直接方式,比如先前河源打造万绿湖时,也曾为留不住过夜客而困惑,后来修建了大型的夜间喷泉,名声传开后,不少人为了一睹万绿湖夜景,专门留下来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单就惠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问题来说,他表示,若仅是单一的模式,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只能够停留在学校组织活动、政企部门组织党建活动层面:“这不仅是惠州存在的问题,全国上下普遍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上海中共一大成立旧址、孙中山纪念馆等著名的红色景点,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对此,他建议,惠州应该在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加上市民感兴趣的其他项目,变单一的参观景点为参观+游玩等多功能综合体,才能激活各景点的活力。
【文脉随访】
文旅资源应串联开发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少村民流露出对高恬波、恽代英、叶挺的敬佩之情,对于惠阳区活化高恬波故居此举,他们也都表示非常期待。那么,红色景点该如何打造,才能够成功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呢?
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惠阳区的A级旅游景点相对较少,市民市内出游的选择除了巽寮湾、双月湾、龙门温泉以及田间采摘外,剩余选择很少。已为人父的他表示,现在孩子的生活电子化程度比较严重,精神教育较欠缺,急需补充“精神食粮”。此前他曾带着小孩去过叶挺纪念园,在园内向孩子介绍起叶挺时,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对于四大半围黄氏宗祠,他认为这个宣传阵地体量太小,如果能够增设其他配套项目或活动,效果会更佳。比如说每年借助镇隆荔枝采摘季节时候推广四大半围,或者是在四大半围周边开设农家乐,“玩乐的同时就能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李先生说。
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去敦煌旅游回来后,就深刻感受到惠州旅游的不足。她说,在敦煌入住民宿时,民宿中就会有相关游玩线路的推荐,乘坐公车或者打的士时,司乘人员也会热情地推介当地特色景点:“在那里,人人都是当地旅游的推介者,惠阳可以此为鉴,从酒店、公车、的士、农场等入手,形成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把旅游线路真正地串联起来。”比如说,高恬波故居临近深圳,有来自深圳的游客到高恬波故居游玩时,故居内可以摆放镇隆四大半围、叶挺纪念园等景点的推介手册,讲解员在讲解时,也可以顺带介绍惠阳其他文旅产品。
【文脉故事】
恽代英化名在镇隆策划起义
1928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派恽代英从香港来到镇隆,组织策划第三次平山起义。恽代英到达四大半围后,化名为张镜尧,住在农户家里。
由于行动需要隐蔽,恽代英当时住的条件非常艰苦,两三天就换一个地方。恽代英住在黄兆麟家的柴草间里,白天隐蔽在这里,晚上才出来活动,每天由黄兆麟送饭。白天,柴草间门口放着一大捆柴草,遮盖住柴草间的门。送饭时,黄兆麟才将柴草移开进入柴草间,送完饭后,又将柴草放回门口。
在镇隆期间,除了在农户家居住外,恽代英还在黄氏宗祠住过。黄氏宗祠不大,但里面四通八达。由于这个地方比较隐蔽,遇到紧急情况疏散又方便,恽代英与其他革命者就住在走廊内侧的房间里,在祠堂内商量起义的准备工作。1928年3月29日,第三次平山起义爆发,但因形势突变未能展开。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遭受严重挫折,四大半围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根据地人民遭受残酷的迫害,革命转入低潮。1928年夏,因斗争需要,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撤销。
【文脉观察】
主动走出惠州挖掘资料,立体讲述高恬波故事
高恬波作为广东省首位女共产党员,修复其故居并打造成为惠阳又一特色旅游景点,对研究惠州党史、广东省党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高惠州红色旅游的知名度,推动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大有好处。
透过高恬波的事迹,可以看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刚毅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为了群众、扎根群众的鱼水深情,无私无畏、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定信念;热爱事业,永不叛党的赤胆忠心,她身上的这种精神,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学习高恬波,首先要认真研究高恬波的革命行为。从目前所获得的资料看,高恬波不仅是广东首位女共产党员,还是何香凝、邓颖超的得力助手;在北伐战争和广州起义期间,她一直跟随叶挺出生入死;在开展农民运动期间,是彭湃、阮啸仙的得意学生和亲密战友;在江西省委工作期间,她受党中央直接领导,牺牲时,《红旗》杂志当月刊发纪念文章;由此可以看出:在大革命时期,高恬波的历史地位相当高。
其次,还要学习高恬波的革命勇气,她敢于摆脱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打破少女时代包办婚姻的梏桎,革命中与阮啸仙结为红色伴侣,这对于当时女性来讲,有极大的榜样作用,对于打破封建束缚、鼓舞妇女打破封建迷信,参加革命运动具有极大的意义。
再者,正如高文亮所说,高恬波的父亲高若汉也是值得挖掘、研究的。据介绍,高若汉与孙中山是密友,这一发现,将对惠州革命史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大大提高惠州在省内革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遗憾的是,目前高恬波等惠州革命人物资料收集程度远远不够,高恬波故居遗址要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急需解决的就是对其深入挖掘,这需要惠州主动走出去,到广州、江西这些高恬波曾经待过、参加过革命的地方,联合兄弟城市共同挖掘高恬波的事迹,立体讲述其革命故事,用其精神教育、鼓舞后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