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博罗】作为“儒释道圣地”,葛洪、李白、苏轼都曾对它魂牵梦萦,如今它却声名落寞,“岭南第一山”如何重振?
2020-09-04 10:5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提起罗浮山,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养生胜地、负离子氧吧,而儒释道三家圣地的名声不再,昔日的圣地罗浮山似乎已泯然众山
今日罗浮胜景 博罗县委宣传部供图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羊城晚报记者 吴大海 通讯员 何启文

罗浮山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在广东博罗西北境内东江之滨。现在的它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天然氧吧。它盛名已久,素有“岭南第一山”“百粤群山之祖”之称。在明清士人笔下,“罗浮”二字甚至直接指代整个岭南地区。

然而近年来,罗浮山在国内的名气似乎与其历史地位并不相符。提起罗浮山,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养生胜地、负离子氧吧,而儒释道三家圣地的名声不再,昔日的圣地罗浮山似乎已泯然众山。如何重振“岭南第一山”?记者先后走访多位文史专家、当地相关业内人士,试图为罗浮山求取破局良方。

罗浮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博罗县委宣传部供图

儒释道三家汇成千年人文渊薮

大约在8000万年前,罗浮山一带的地壳发生断层,巨大的花岗岩体受挤压而隆起,再经过几千万年的风雨侵蚀,才逐渐形成奇峰突兀的罗浮山。《后汉书·郡县志》记载:“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浮来傅之,故名罗浮”。

“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文化,罗浮山都是当之无愧的‘岭南第一山’,这是毋庸置疑的。”惠州学院政法学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包国滔介绍,就地理位置方面,自隋唐开始,广州、循州(惠州古称)就是岭南的两大重镇,是岭南政治、经济中心。而罗浮山就位于两大重镇之间,沟通东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来北往的商贾、旅客都会经过这里。

“至于历史文化方面,就更不必说了。”包国滔介绍,岭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佛教自此传入南中国;道家崇尚逆水圣山,罗浮山最早为道家钟爱。随着隋唐贬官的先后到来、两宋国家经济中心南移,岭南儒生从“进口”逐渐转成“自产”,明清时程朱理学、湛王心学纷至沓来,罗浮山就此成为儒释道三家交错融合之地,“堪称岭南人文渊薮。”

这里不仅山水绮丽,风兴优美,而且神话、古迹繁多,素有“洞天福地”之称。山上寺观遍立,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等宗教建筑。悠久的历史使罗浮山成了一座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名山,引来众多名人先后造访。

民国时期,蒋介石、陈济棠、胡汉民等曾游罗浮;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也曾亲临罗浮山,对其建设作过具体批示。陈毅、林彪等多位元帅也曾来罗浮山旅游度假,目前山上还保留着元帅的手植树。

罗浮山冲虚古观 博罗县委宣传部供图

历代文人争相为罗浮留下丹青

儒释道三家齐聚,罗浮也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葛洪、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苏轼、杨万里、汤显祖、屈大钧……历代都有文人为罗浮山倾倒,纷纷用诗词描述自己对罗浮山的向往或者登临罗浮的欢欣。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更拥有“师雄梦梅”“东坡啖荔”“安期天饮”“稚川炼丹”“天龙王梦”等令人神往的传说。宋代文豪苏东坡被贬惠州时,一首“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成了罗浮山最好的广告词。

不仅有诗文传世,更有无数画家为罗浮山留下丹青墨宝。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蔡磊介绍,清初著名画家、名列“四僧”之一的石涛便有罗浮山绘画册页存世,他所绘的《罗浮盛景》手卷拍出了近500万元的高价。日本也曾经出版过石涛的《罗浮山水册》,罗浮盛景之名也远渡东洋。近代的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家均画过罗浮山。新中国成立后,李可染、谢稚柳、关山月等画家都曾游览罗浮山并进行书画创作。

“张大千画了很多次罗浮山,他尤爱罗浮山的黄龙洞。”博罗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张大千曾两游罗浮,先后数次以罗浮为主题创作青绿山水画,其中1944年创作的《罗浮黄龙峒图》曾拍卖出1400万元的高价。另外《罗浮山色》《罗浮梦影》等作品也在拍卖市场上拍出千万高价。

元代画家王蒙创作的《稚川移居图》描绘了晋代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情景,2011年在北京拍出超过4亿元的天价。这是目前罗浮山主题书画作品在市场上的最高价格。有文人墨客的加持,岭南第一山的文化地位更是无法撼动。

张大千1944年作《罗浮黄龙峒图》 博罗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名不配位,昔日荣光待重现

然而如今,罗浮山的这些名头都已经深埋在故纸堆里。如今的罗浮山固然是国家5A级景区,但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名声、影响力似乎与其历史地位并不匹配。包国滔坦言:“如今的罗浮山主打休闲度假、养生健体,儒释道三家圣地的历史地位已经光辉不再了,岭南第一山似乎有些局限在惠州市了。”

包国滔表示,改革开放后,社会风气开放,但对罗浮山的开发总不能持续,只注重其养生、医药方面的宣传活化,儒释道三家圣地的地位一去不复返。

“要活化利用罗浮山,第一条就是要把罗浮山的精神内涵提炼到位。不是‘打造岭南第一山’,而是‘重振岭南第一山’。”包国滔表示,现在在罗浮山召开的会议都是什么中医科学大会,“不是说不好,只是觉得‘岭南第一山’只提什么养生、负离子,实在有些单薄。要讲罗浮山,必须讲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是绝对绕不过的!”

至于具体措施方面,包国滔以南海西樵山为例作了阐述。他表示,当地持续投入资金,大力推动西樵山文化的活化。先是和罗浮山捆绑销售,号称“东西樵山”;又不断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出版相关著作,邀请国内外的媒体进行宣传,风头正盛。包国滔建议:“罗浮山也可以依样画葫芦,以VR、动画、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新手段讲好罗浮山的历史故事,争取早日重现岭南第一山的昔日荣光。”

罗浮山风景优美 博罗县委宣传部供图

【文脉溯源】

罗浮山美名清末就已遍传海外

文/羊城晚报记者 吴大海

墙内开花,内外皆香。可能很少人知道,不少外国人都对位于惠州博罗的“岭南第一山”——罗浮山有所了解,这要归功于几位曾造访罗浮的外国友人为罗浮山写下的著作。羊城晚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惠州市文化顾问严艺超,他介绍,清朝末年曾有多位外籍领事、学者造访罗浮山,对这里的人文景观、植物资源大为赞赏:“其中有一本叫《罗浮山蜡屐记》,在海内外拥有10多个版本。这可能是海外流传最广的惠州文献了。”

清末英国领事曾在此游历4个月

“这本成书于光绪乙未年(1895年)的著作,距今已整整120年了,是我所见数十种民国前罗浮山专著中最早的一个英文版本。”严艺超介绍,七八年前,他从一位美国友人处获得了一本罕见的英文罗浮山游记,书名是《The Lo-Fou Mountains:An Excursion》,意为“罗浮之旅”。

在该书的最后一页,有一页中国版刻风格的书影,题名为《罗浮山蜡屐记》,发行时间为“光绪乙未年仲夏吉旦”,作者“大英国羊城副领事官班德瑞(Frederick Samuel Augustus Bourne)”。据严艺超介绍,这位班德瑞是英国长驻中国的外交官,曾在上海、重庆、台北、广州等大城市当过领事馆领事。

史料记载,班德瑞曾妥善处理1887年重庆的一桩清末教案,办事能力得到中英美三方的肯定。不仅如此,他还酷爱植物学研究,先后在福建武夷山、四川等地实地考察,认识不少中国特有的植物。来到广州后,他对素有“药市”之称、自然植物资源雄冠岭南的罗浮山十分好奇,于1892年9月17日从广州向罗浮山出发,傍晚才到达。

严艺超说,这位领事对罗浮山十分内行,从铁场登岸进入罗浮山,然后先后造访华首台、黄龙观、南楼寺、铁桥、飞云顶、拨云寺、酥醪观、茶山观、冲虚观、葛洪衣冠冢、白鹤观、梅花村、宝积寺……整个行程结束于1893年1月中旬,他整整在罗浮山待了几个月,把此山的人文景观了解透了才满足地离开。

《罗浮山蜡屐记》内页中的中文书影

外国人对中药有了更多认知

“班德瑞在书中多次提到葛洪,但很少提到罗浮山的植物资源。”严艺超表示,其实,在班德瑞之前的十余年,已经有一个名字叫香便文(B.C.Henry)的美国传教士到罗浮山专门进行植物标本收集,罗浮山的珍奇草木让香便文如获至宝。

1886年,香便文出版了《Ling-Nam》(岭南)一书,书中为罗浮山的人文景观画下了素描,像拨云寺和酥醪观,十分神似;书中还记载了不少华南特别是罗浮山的植物和经济植物。据植物学家汉斯的鉴定,香便文收集的植物约有60个新种。

“除了班德瑞、香便文,还有一位叫福德的香港植物园总管,英国人,也钟情于罗浮山的植物资源。”严艺超介绍,1883年,福德在德国传教士花之安(E.Faber)的陪伴下,和一些雇来的本地采集人员到罗浮山区采集植物标本。他们比较全面地考察了这座名山,将采集的350种植物标本和850株植物种苗带到香港。其中,有一些比较新奇的植物,他们还将种苗和标本送回英国。

1887年,福德还在《中国评论》上发表过《中国的中药》一文,大量引用他对罗浮山中草药的研究成果。

《罗浮山蜡屐记》英文版封面

【文脉观察】文化名山话罗浮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翔宇

“阴洞冷冷,风佩清清。仙居永劫,花木长荣。”东晋小仙翁葛洪的《题洗药池》一诗,可算是众多歌咏罗浮山的诗词文赋中的开篇之作。此后1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历朝历代不乏描绘罗浮山的名篇佳作,从诗词歌赋到书法绘画以及小说散文,无一不散发着对这座“岭南第一山”的崇敬向往之情。

罗浮山雄峙于岭南中南部,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向来称为百粤群山之祖。儒释道曾在罗浮山达到完美融合——被无数文人墨客尊崇书写,被道教尊为第七洞天、三十四福地,被佛教称为“第一禅林”。

罗浮山方圆两百多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多达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其山势雄伟壮观,植被繁茂常绿,林木高大森古,神仙洞府般超凡脱俗的特色吸引着古今无数的名人和游客。如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苏轼、杨万里、汤显祖、屈大钧等文化名人,均留下与罗浮山有关的作品。有些人甚至从未亲身到过罗浮山,仍阻挡不了他们对这座名山的向往之意。

罗浮山有不少动人的神奇传说,是一座物产丰富的文学宝藏。古有汤显祖受其启发,从岭南大地离开之后写下不朽名作《牡丹亭》;今有自称“罗浮之子”的东北籍老作家苏方桂,深受罗浮山周围的环境和风土人情影响,创作了《罗浮侠女》《罗浮传说》等通俗文学作品。

如今的罗浮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资讯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认识罗浮山;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无论从哪里前来罗浮山实地观光都不再是一桩难事。而随着游客们的再次传播,罗浮山的名气和影响力定会越来越大。

岭东雄郡惠州,在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更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罗浮山是惠州最为重要的旅游名片之一,有必要更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人文的挖掘、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大的荣光。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