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策划/陈骁鹏 马勇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惠州博罗,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是全国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也是广东省列为试点的两个县之一,将在今年10月迎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二轮试点工作验收。
当前,惠州正在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群众需求调研活动,通过“博罗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建设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的有效路径,力争为全国提供低成本、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惠州模式”。
惠州博罗何以担当起全国试点的重任?作为千年古城,惠州传统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千百年来,精神文明熠熠生辉。博罗率先设立“讲习所”,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不谋而合。现如今,乡村基层处处涌动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热潮。
设立“讲习所”掀起文明实践热潮
“村集体收入多少,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多少?”、“村里的实践站哪里需要改进?”、“村里创业项目遇到什么困难?”……
近日,由惠州市县专家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组以“寻乌调查”方法,深入博罗多个乡镇,与村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群众需求调研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旨在访民情、解民忧、纾民困。
新时代文明实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博罗早在2017年11月就率先设立了“讲习所”,发展思路与如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不谋而合。“讲习所”设在“网红村”观背村中,由旧房子改造而成。书架上摆满了党的十九大报告读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书籍。“党员们平时来学习交流,”观背村负责人介绍,村民、游客经过也会进来坐坐,翻阅书籍。
2018年9月,博罗县被中央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是全国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也是广东省列为试点的两个县之一。作为全国首批试点,没有任何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担当。
为此,惠州博罗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实施文明实践“12345”工程,积极探索回答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去年9月,顺利通过了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一轮试点工作验收。
验收是起点并非终点。2019年11月,《博罗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印发实施,在体制机制、平台载体、内容内涵上拓展提升,这项惠民工程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年10月,即将迎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二轮试点工作验收。
文化基因为“实践”提供丰厚涵养
惠州博罗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东风,博罗县挖掘传统文化这座富矿,提炼特色文化元素符号,让浸润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丰厚涵养。
车村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位于泰美镇东部,车村因姓取名,开基于南宋,兴盛于明代。目前,村里仍保存着600多年历史的车氏宗祠以及汉朝古庙姚夫人庙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车氏宗祠二进门石柱上写着“汉朝初授姓囊萤照读诗书继世振家声,宋代始开基豸史流徽忠孝传家绵世泽”的门联。
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车氏远祖车千秋,本来姓田,是汉武帝、汉昭帝时的两朝丞相。汉昭帝念其年高德勋,就特意下令允许他坐小车出入宫廷,号称“车丞相”,田千秋遂改姓车,成为车氏始祖。门联上“汉朝初授姓”就是讲的这段故事。
“囊萤照读”是有名的勤学典故,是成语“囊萤映雪”的故事之一。其主人公便是东晋的车胤。这一家风家训激励着一代代车氏族人勤奋苦读。其中有个“十八顶衙轿”的美谈,古时县级以上官员才能用衙轿,而车氏仅竹奄公一房就出了18个县官,因此有18顶衙轿。文化资源岂能浪费!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车村充分发挥“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围绕文化资源打造“家风家训”特色宣传和实践活动,致力于建设 “文化村”,引领车村发展。
70多岁的车应腾是车村车氏家训的主要传承者之一。在古老的车氏宗祠里,他从姚夫人和车邦佑的历史典故切入,为大家阐述着“忠孝传家”的家训。这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吸引了全村村民的关注,每次活动现场都坐满了人。
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不少村民以实际行动支持,无偿割舍自家的龙眼树、让出家门前的路、拆掉自己猪圈等,涌现不少先进典型事迹。
先从精神上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在这片热土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如春芽破土,精彩纷呈。百姓之所需,便是文明实践之所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聚焦并及时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人们越来越体会到,乡村环境更美了,社会风气更好了,群众干劲更足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罗浮山下呦,万年松;松树岗村呦,遍春风……”在罗浮山脚下的长宁镇松树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周五晚都能听到阵阵歌声。村民罗学峰告诉记者,以前排练没有固定场所,也没有人配乐,自从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后,合唱团队伍一下就壮大了,大家都很踊跃参加。空闲时跳舞唱歌,村民走出麻将馆,邻里间没了争吵,家庭更加和谐。
松树岗村的蜕变之路正是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真实写照。“富脑袋”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意。送文艺下乡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建乡村广播站宣传好家风家训,“1+10+N”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送到哪里。伴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博罗大地愈加焕发勃勃生机。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博罗注重发动群众。比如,原先车村主村道两旁的果树疯长,“进村像进隧道一样”。经过号召,三天内村民们就将所有占道树木连同道旁杂草、垃圾清理干净了。“有个村民,我们移走了他的龙眼树,他坚决不要补偿,还严肃地说‘给钱我不高兴’。”村支书钟锦康感慨,这条“齐心路”的修建,让更多村民投入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
受文明实践活动的感化,博罗42家重点排污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主动配合环保工作,主动注销或变更排污许可证,为博罗水环境整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脉观察】
“夕阳红实践点”活用民俗文化打牢群众基础
乡村拥有大量的老人,如何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用”,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记者发现,博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经验和模式具备借鉴价值。
夕阳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位于石坝社区老圩与新圩交界处,现有成员约30人,包括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老劳模等“五老”人员。夕阳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组织者张明华介绍,原先是几个退休老人组建成一个小团体,自娱自乐。后来,慢慢吸引了乡镇附近的老人加入,去年就正式成立夕阳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现在每天早上6点半到晚上9点,都热热闹闹的!”
在实践点,老人们可以下棋、打乒乓球,这里不定时开展唱红歌和棋类友谊赛活动,茶余饭后可以聚在一起聊天、娱乐、强身健体,实现了“老有所乐”。一名退休教师曾做过肾脏手术,身体不太好,性格较内向。自从加入团体后,每天参加活动,脸上有了笑容,身体也健康多了。
老人们对社区事务也很尽心,在实践点亲手绘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手抄报。在这里,他们畅谈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绩;协助开展居民卫生健康讲座,敬老爱老工作;组织长者参观红色基地,让长者重温红色历史,感怀当下幸福安康的日子。
张明华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忙人”,他日常要主持镇上的红白喜事。地方传统文化中的民俗风俗,是连接实践阵地与群众的一条快捷桥梁。老人们带头“移风易俗”,引导居民简办“红白喜事”,践行勤俭简约、不铺张浪费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夕阳红实践点很有群众基础,这里的经验能够复制和推广。”惠州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