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作文|多则材料+多项任务?要找准点又把握面
2020-06-22 07:2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写好此类作文,除了要读准材料,关注任务,更多的还是考察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离开家乡19年后,80后创业者肖飞(化名)将“土得掉渣”的方言制作成“正定方言”表情包,瞬间“霸屏”正定人手机。

生活在北京的80后河北人张利明制作推出的“邯郸方言”表情包,累计下载总量已超45万次。

一头由沧州市网信办特别设计推出的讲沧州方言的小狮子出现在“狮城”沧州市民的微信聊天中,它一会儿秀杂技、一会儿吃特产,这是一款名为“狮城狮子民俗篇”的表情包。

方言与表情包联姻借助网络“火”了一把,你怎么看这个现象?请结合材料内容,围绕我们身边的“粤语”写一篇文章,并向《羊城晚报》投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解题】

这是一则多材料+多任务的作文题。

因为是多则材料,所以首先要读准材料。

看似简单的材料,很多同学匆匆一扫而过,或许只能看到“正定方言”“邯郸方言”“沧州方言”,而忽略了这些方言与表情包联姻借助网络“火”了一把这件事。也就是说,三则材料共同规定了写作范围,就是“方言+表情包”,缺一不可。

读准材料,你就会明确本次写作重点不是谈要不要保护方言,为什么保护方言,而是要谈一谈你认为粤语(方言)是否也有可学习借鉴的经验,是否也能借助网络技术(表情包)重新焕发活力,将南粤文化发扬光大?以及应该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等来让粤方言焕发新机……

其次是要关注任务。

任务一是要“结合材料”;任务二是要以“粤语”作为主要的讨论对象;任务三是要向报社投稿。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要注意观照到任务,并明确完成任务,不可遗漏。

写好此类作文题,除了以上两点,更多的还是考察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生活在广州这座城市里,有留意过粤方言及其背后的文化吗?有留意过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粤语带来的新变化吗?是否有推广粤文化的责任感?

文章要写好,归根到底是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人。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教师 梁秋燕)

【学生作文

信息时代粤语“再出发”

□邵乘远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高二(3)班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你是否留意到身边的一些变化:讲粤语的同事的小孩只会讲普通话;广式茶楼的服务生竟然听不懂粤语点餐;用粤语播放的电视节目不够丰富……这些现象,或许意味着粤语文化在广州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应更受重视?

最近,正定、邯郸、沧州等地的方言却因网络表情包而火爆了一把。这给我带来启示,既然粤语底蕴如此深厚,为何不也通过表情包等信息传媒手段,将它发扬光大呢?

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某些方言的妙处,只有那一方水土的人才会明了。粤语也是如此。一些粤菜菜名,在粤语里能衍生出一些祝福、调侃之意,用普通话去解读就不能表达出这道菜的隐藏意蕴。比如发菜与“发财”谐音,粤语里又有“发财就手”的说法,因此一道焖猪手里加发菜的菜就能表达出“轻松地发财”的美好意愿。

有研究显示,人类语言里储存着人类的文化体系,表现在词汇、语法、语音和篇章之中。精通粤语的广州人,可能已经发现粤语在语法上和文言文是比较相像的。一些唐诗如果用粤语来读其实也十分通顺,这足见粤语有着悠久历史。

既然语言资源关系到人类的知识库存和精神家园的建设,那么保护与集聚这种语言资源便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认为,如果表情包可以让一种方言重新被关注,那么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可以让粤语更广为流传。

在现在的粤菜馆手机点餐系统里加上用粤语对菜式的介绍,辅以字幕,或许可以帮助外地人和新广州人领略到粤语的精妙;同样地,在当地的景区介绍、特色商品的介绍等采用这种方式也很合适。北大中文系教授王蕴佳曾说,汉语方言的式微可能与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有关。

那么校园里推行用粤语学习古诗文,或许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可以联合中小学教师制作用粤语学古诗文的教学视频,中小学校作为课外拓展内容来播放,这样既能推广粤语文化,又能帮助解决新一代“听不懂,不会说”粤语的问题。

此外,粤语金曲、港剧、粤剧、粤语讲古等语言资源也可充分利用起来,它们本身已有大量储存,那么只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新整合这些资源,就可建立起粤语文化库,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发展粤语文化。

完善粤语的网络词典也是个好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当代人理解粤语、学习粤语,从而传承粤语。

感谢贵报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建言献策的平台。我希望我们广州人能一起重视粤语文化,发扬粤语文化,传承粤语文化。

【学生作文

深情传承的乡音

□刘芷汀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高二(12)班

起初,只是几个老人的过世,只是几个游子的不再归乡,直到一种语言不再被提起。一旦那几句粤语所展现的柔情似水或热辣嗔怪,被时代浪潮挟卷而去,只留下新一代人的迷茫时,或许才会有人不禁泪语:“乡关何处?”

这场语言的流变与我们息息相关。因此有越来越多人在拯救他们的方言。东莞市建立了东莞方言档案,河北的肖飞将正定方言制成表情包来推广,还有张利明、沧州网信办等为了推广模糊的乡音,也将方言制成了表情包,希望能多几个人口口相传。

生活在广州的我们,是否也与他们一样,对粤语方言的消逝有了几分恐惧和不安呢?

因为许多直播网站推出了“不能讲方言”的规定,学校教学亦只能使用普通话,有许多年轻人已然不再开口说粤语。时代的发展,让人口大量流动,广州因此聚集了多方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的交集的确需要普通话。

但粤语仍活跃在凌晨的大排档里,活跃在街头巷尾的老人口中,活跃在传统的茶餐厅里……它坚守着一种广州特色,是广东人心中对故土不能忘却的镌刻。当我们在谈论粤语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是那几句“咩啊咩啊”的调侃么?是“老友返咗来”的家常么?

不止。我们所谈论的、留恋着的,是妈妈说“仔啊起床了”时饱含的爱意,是觥筹交错间一句“饮胜”(编者注:粤语“干杯”之意)带来的肆意轻松的气氛。

我们所谈论的不止是方言,更是对家乡的热爱,对带着粗鲁口头禅的朋友的亲昵,是对每一段有着浓浓广州味的快乐日子的怀念,是对别有一番广州风情的记忆的缱绻。或许,这就是乡愁。

韩愈那一句“独陈言之务去”教会我们要在守旧中革新,因此,许多有情怀的年轻人正在将时代精神和潮流趋势融入粤语之中。

许多关于“羊城”的段子开始活跃在网络上,那些上个世纪便风靡一时的经典港片仍旧被反复观摩,一些年轻人把粤语方言做成短视频、做成表情包在各流行平台上熠熠生辉……这都是一份坚守和传承,是一种情怀与眷恋。

所以,不要放弃,勇敢传承吧!让这些美丽的乡音符号刻进我们的骨头里、灵魂里,让这份难解的乡情继续在我们的头脑中流浪、冲撞。让我们一起说粤语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