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作文 | 漫画要抓细节 写作立意要明确
2020-05-21 20: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此漫画寓意主要指向家庭教育,写作时应以“家庭教育”为主要立意角度

【文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老师点题】

  这是一道漫画型材料作文题。明确写作立意的时候,其方法和文字材料写作是类似的——抓住材料的主体,同时关注细节要素,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同时再思考其深层含意和现实针对性,明确出题者的意图和倾向性。

  这幅漫画的主体概括起来有三类人:母亲、孩子、清洁工。通过两位母亲教育孩子的话语,可以看出她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两个孩子作为被教育者,代表着接受不同家庭教育的孩子;清洁工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参照对象,代表着从事底层工作的体力劳动者。

  在细节上,一要关注人物话语,二要关注人物表情。“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这句话威胁、警示的意味很浓,意在告诫孩子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可能像清洁工一样从事底层的工作,暗含着对待清洁工的歧视,流露出“学习只为自己”的狭小自利观念。在母亲的严厉呵斥之下,孩子撇着嘴角,神情紧张不安。“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这句话充满鼓励和启发,引导孩子通过努力学习改变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工作、生活现状,表达了对清洁工的同情、友善和尊重,体现出心怀他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不管是母亲的表情还是肢体语言,都可以感受到她的亲切与温和有礼。而两个孩子的不同反应,说明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明显体现出出题者的倾向性。

  通过以上要素可以看出,此漫画寓意主要指向家庭教育,写作时应以“家庭教育”为主要立意角度。应该思考什么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还有学习的初心是什么,等等。也可以从家庭教育出发,进行拓展,联系社会现实,进一步展开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思考。

(广州市第二中学教师 曾光)

  【学生作文1】

  何不多些阳光雨露?

  陈欣宜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6)班

  如果你是一个未晓世事的孩童,见到一位清洁工在大街上扫地,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当母亲挽起你的手,对你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你感觉得到那朦胧的“未来”给你压下的重担吗?又倘若母亲低头对你谆谆教导:“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你又能感受到自己心底燃起责任感与抱负欲的熊熊烈焰吗?孩子尚小,宛如未开垦的田地,要让他们的生命土壤培育出鲜甜果实,只需让他们沐浴阳光雨露,又何必过早让他们感受凄风苦雨?

  “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孩子们对于世事懵懵懂懂,他们清澈的思想很容易被引导着发生变化,更多正面向上的信息将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正如第二位母亲的教育——在“好好学习”这个假设前提下,“创造更好的世界”体现的是对清洁工的同理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这位母亲是用积极的口吻,利用人的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来激励孩子发奋读书。接受到家长正面情绪的引导,孩子的心情肯定会更加明朗,也更有斗志,这样才能真正地让他们去努力学习——而且是怀揣着为了“世界”、为了“辛苦的人们”这般宏大的愿望,这样一来,孩子心胸也会变得开阔。所谓“近朱者赤”,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长大后往往充满自信,能带给身边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便正如那些鲜甜的果子般叫人欢喜。

  反之,第一位母亲的教育以否定句式“你不……”开头,传递出负面情感,给孩子带来的是挫折式教育。虽然这能让孩子因危机感而学习,但这很难让孩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而且会让孩子产生“学习只是为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一句话不足以说明什么,不必小题大做。可当类似话语日复一日在孩子心头堆积时,悲剧就可能出现——譬如,缺少学习动力、厌学、逃学的孩子不在少数,又或者不少孩子成长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难道是教育的初衷吗?

  教育,不只是对孩子,也不限于学习。对于整个社会,我们都有必要多传递正面、积极的能量。比如工地临时筑起的围蔽墙上,那宣传广府特色建筑的缤纷涂鸦;电视上,那吟诵着《三字经》、讲着 “真善美”故事的憨态可掬的小泥娃;讲台上,那意气风发、眼里闪着“中国梦”光亮的年轻学生……当每一个人都对身边人充满善意,对未来充满期盼,人们一定会更主动地为共同创造新奇迹而拼尽全力。

  要让土地里长出果子并不难,但要让它硕果累累,却非易事。如果可以,何不多些阳光雨露,少些凄风苦雨。

  【学生作文2】

  两种教育,不同格局

  温明璇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15)班

  两个妈妈带着孩子在路上看到一个清洁工人,一个跟孩子说:“如果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另一个告诉孩子:“如果好好学习,你将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两位妈妈的说法都没有错,只不过是其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有所不同。而不同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孩子的价值观会有所不同,为其指明的目标也会不同,最终便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格局不同。

  第一位妈妈 “如果不……你就会……”的说法带有一种恐吓性,其内在逻辑是用“不好的结果”来逼迫孩子被动地“努力学习”。这样一来,孩子学习的目标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不要像清洁工人那样”。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孩子接收到的价值观有两点:一、我努力读书是为了不让自己变得很差;二、当清洁工人是很差的事。

  实际上,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当今社会不是已有许多了吗?他们为了生计而奔忙,满眼都是无止境的工作和每月的支出账单。他们像是公司和社会的“奴隶”,而非自己生活的主人;他们拼命工作不是因为热爱,不是因为想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仅仅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漫画中这个孩子如果接受了这种价值观,他努力学习只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让自己不至于扫大街,那么他的未来已可预见吧?这自然无可贬低,但确实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

  第二位妈妈的说法虽然也是让孩子好好学习,但用了“如果你……就可以……”的激励式,其内在逻辑是用“好的结果”来引导孩子主动地“努力学习”。在这种引导下,孩子学习的目标会变成“让基层的劳动者过得更好”。孩子接收到的价值观也有两点:一、努力学习可以让社会和他人的生活变得更好;二、我应该以创造社会价值为目标而学习工作。这样的价值观,不禁让人想起周总理少时在课堂上那句斗志昂扬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每个时代的英雄也有一个共通点:不只为自己而活,还为道义、为信仰、为天下苍生而活。现代社会中的许多“平凡英雄”便都有学识、有能力,同时又心怀家国天下,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社会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样的人生格局才有资格被称之为“大”,值得收获更多赞誉。

  两种教育方式传递不同的价值观,指引不同的目标,也塑造不同的人生格局。也许不能主观臆断地说,前者价值观完全不该被宣扬,但在这个社会中,不必人人都当后者,却绝不能人人皆为前者。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