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聚焦】百年“非遗”,“云”上开花
2020-06-12 09:1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惠州非遗项目很多,但部分遭遇现实困境,发展模式亟须跟上时代脚步
“舞鲤鱼”的少年们手擎“鲤鱼”,如鱼般舞动着

策划统筹/羊城晚报记者 马勇 陈骁鹏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曾经,疍家渔民海上生活枯燥,全靠渔歌表达喜怒哀乐;随着渔民上岸,惠东渔歌找到了与现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入选了国家级非遗名录,唱到了国内外的大舞台。

曾经,Q弹爽口、鲜美浓郁的黄金酥丸,令多少食客垂涎欲滴,无奈只上官家菜桌;如今,已成省级非遗的黄金酥丸搭上直播快车走进寻常百姓家,并通过物流销往省内外。

时代在变,传统非遗的发展模式也在变……

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22项、市级74项、县区级142项,每一项都有上百年历史。但这些承载着惠州古老记忆的“非遗”项目,有一部分已在现实生活中悄然消逝,有的需要政府抢救性保护才能“存活”,还有的从曾经的“必需品”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传承发展遭遇了困境。

6月13日是国家“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日”,惠州每年都会以此节日为契机推广非遗文化,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也会利用这个节日展示他们新一年里探索求变的成果,以期发挥最大影响力,让这些传统项目再现活力,继续传承下去。

渔民对渔歌信手拈来,随心而歌 何清 摄

》》》新招 

非遗产品开展直播带货

“本次秒杀已结束。”“卖完了……”5月13日,在惠州市文化馆、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探寻非遗之美”直播间中,黄金酥丸制作工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伟坚直播制作了黄金酥丸。那金黄的外表丰厚饱满,透过屏幕,吸引了众多网友,每一轮产品上线,都实现 “秒杀”。第二天开始,就陆续有网友“晒图”,称“非常美味”。

一周后,惠州糯米酒酿造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钟兴玲也走进了直播间,推介与东坡有深厚渊源的惠州糯米酒。不少网友慕名而来,当天直播间点击量近7万,创下7期直播最高纪录。

“从第二期黄金酥丸开始,直播点击量都稳定在6万出头,效果不错!”惠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袁学欢说。

其实,惠州市有关部门每年都会举办诸多活动推广非遗,非遗直播是其中之一。比如,每年11月惠州都会组织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广东省非遗周活动,以秋色巡游为契机,让国内外非遗项目同台竞技。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惠州将推出“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系列活动,围绕“非遗购物节”,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非遗投圩、非遗学堂、非遗手工坊、非遗展演、专家访谈、非遗普法宣传和《讲古仔》(第二季)上线等8大类宣传展示活动。

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除市一级层面的活动外,惠州7大县区也各自围绕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博罗县当天将带百草油等非遗项目进直播间,领市民云游博罗非遗展览馆等。

黄金酥丸做成的菜品,色香味俱全

》》》瓶颈 

收益难、继承难、推广难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有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22项、市级74项、县区级142项;所对应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16人、市级58人、县区级174人。

袁学欢介绍,申报非遗,项目须在惠州传承上百年,至少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每个项目都承载了至少五代人的记忆,博罗石湾龙舟赛更是传承了600多年。

但在时代更迭下,先辈们曾深深看重、一代代自觉传承的老传统,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甚至面临收益难、继承难、推广难等问题,尽管惠州每年都会开展多场活动来推广非遗文化,但总体效果并不乐观。

如今年1月在水东街举办的“非遗墟市·年货节”,本想借市民置办年货之机推广非遗文化,但效果并不理想。“往年一个摊位每天进账可达到好几千元,今年连一半都没有。”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惠州市剪纸达人贾淑云表示,在摊位前展示剪纸技艺和精美剪纸时,不少市民会走过来看一眼,但很少会专门停下问情况。

孩童们在观看剪纸达人创作

省级非遗项目舞鲤鱼第四代传承人彭卫清告诉记者,每年正月初五及平海文化艺术节期间,舞鲤鱼都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但由于表演极度考验表演者的灵活度,一般由青少年扮演。彭卫清都会从十岁左右的孩子教起,但近20年来,坚持学习的孩子少了,“娃娃们到了初二,迫于升学压力,相继会放弃训练。”对此,彭卫清很无奈。

》》》政策 

市级非遗每年扶助6000元

“不只在惠州,全国普遍存在这样的难题。”袁学欢表示,网络时代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较以往下降许多。她举例说:先前京剧刚评上世界非遗时,国家大力推广,活动不断,但几年过去了,效果也并不理想。

非遗的推广,经费不足也是个难题。如惠州市内的非遗项目,主管单位多是乡镇一级政府,许多乡镇缺少经费,能支持非遗的更有限。

针对这些问题,惠州也在2014年出台了《惠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扶持办法》,针对各项问题专门研究扶持策略,惠州市级非遗传承人扶助资金由原来的3000元调整为6000元。

同时,惠州市文化馆在每年11月也会组织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广东省非遗周活动,以秋色巡游为契机,与国内外的非遗项目同台竞技。包括惠州市在内的21个广东省内城市成立了非遗墟市联盟,给大湾区城市提供非遗项目展示交流机会。同时,在惠州市内还举办了非遗新年秀、水东街年货节等,开展非遗投圩活动,向群众展示惠州本土非遗。

“非遗墟市·年货节”上精彩的麒麟舞表演

》》》突破 

走出国门寻找新机遇

在这么多年的非遗推广中,惠州市也实现了不少突破,找到了传承的新时机,其中惠阳皆歌、罗浮山百草油和惠东渔歌等项目还走出了国门,收获不少好评。

惠阳皆歌是省级非遗项目,因节奏明快、通俗易懂,广受群众喜爱。惠阳区是吉隆坡开埠之父叶亚来的故乡,从惠阳前往马来西亚的客家人很多,依托这层关系,皆歌成了每年马来西亚侨会活动上的必备节目之一。省级传承人黄红英悠扬婉转的歌声,唤起了不少华侨对故土的思念。

在国内,皆歌也十分受欢迎。在惠阳区永湖镇上,很多人随口都能唱几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皆歌在抗疫宣传中也发挥了不小作用。作为皆歌传承人之一的廖强,自创了防疫皆歌四句板:“少出门、唔(不)聚会……有症状、早就医哟!”在大街小巷传唱开来,不少五六岁的小孩都会唱两句。

惠阳皆歌表演受到民众欢迎

袁学欢介绍,皆歌走出国门时,也把惠州特色非遗产品和节目带出去了。“麒麟舞、罗浮山百草油都曾走出去过,评价都不错,尤其是百草油,东南亚国家天热多蚊,百草油具有清凉止痒的功效,在当地很受欢迎。”

近年来,教育部门大力发展身心健康教育,这为惠州非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省级非遗项目李家拳就抓住了这个契机,传承人欧阳粤强与李子兴每天都会来回于冰塘小学与湖山小学教授李家拳。

欧阳粤强告诉记者,目前惠州共有数万人在学习李家拳,如果再加上那些在学校和暑期公益培训班学习的中小学生,整个惠州学过李家拳的人接近六位数。

》》》发展 

有望打造非遗聚集地

目前,惠州非遗文化发展亟需解决找传承人与展示平台两个问题。

“肯继续表演的人都很少,更别说传承了。”彭卫清很无奈,舞鲤鱼总共16套动作,在他之后无人会整套,他现在已经60多岁,希望能尽快找到传承人。欧阳粤强也有同样的想法,希望能在平时的课程中找到传承人。李伟坚则一改黄金酥丸单传的风格,广收学徒,将黄金酥丸的手艺推广开来,“这是我们作为传承人的责任。”

展示平台方面,惠州市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努力。记者了解到,2011年,合江楼重建完成后,曾将一楼打造为惠州特产区,诸多非遗产品入驻其中。“尽管当时水东街处于建设期,合江楼人流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宣传展示效果还不错。”袁学欢说。

现水东街一期工程已完工,合江楼2018年再次整修后,也即将焕发新生。袁学欢说,希望历史能够再次重演,在水东街文化展示窗口中,再次构建非遗墟市。这一想法也得到了不少民间文史专家的认同,他们一致认为:如若政府能够出面,在水东街腾出对应的店面,参考成都宽窄巷子的模式,由政府搭台,打造惠州非遗聚集地,打破现在非遗项目只在小范围传承的局面,提供一个项目展示、产品销售、非遗传承的固定场地,让更多的人能看到、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

合江楼一带或将建设非遗墟市 桥东街道办供图

目前已开始传出好消息,合江楼管理方已与惠州市非遗中心达成协议,将合江楼五楼腾出来作为惠东渔歌的公益展示窗口,宣扬渔歌文化,目前方案正在落实中。“这是个好的开始。”袁学欢说,但是由于需要搭建舞台和观赏区,场地面积有限,暂时不能够在同个空间内引入其他非遗项目,“所以还需努力”。

“如能实现,这不仅能够带动非遗项目产生经济效益,增强非遗传承的吸引力,换一个角度来讲,也将成为拉动惠州文旅经济发展的一架新马车。”惠州市政协委员、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侯娟坦言,从现实压力的角度上来讲,若非遗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单纯依靠情怀与热爱,很难实现千古传承。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