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议:护士饭一餐、观者泪两行,这照片胜在真实!
2020-02-22 15:4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这张非专业照片,完成了本真对造作、渺小对高大、边缘对中心、粗糙对精美的审美反转。

2月19日,在很多郧西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张照片:一名护士蹲在路边狼吞虎咽地吃饭,她的丈夫也蹲在地上,怀里搂着孩子,远远看着她。这是发生在十堰郧西县城关镇的一幕,照片是居民从楼上拍下来的。这张照片或许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美感,但却让一众网友泪目。

感人的照片拒绝摆拍

文/何龙

当新冠病毒肆虐时,一定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救死扶伤故事。

不过现在是出动的时候,还不是感动的时机,因为人们不想去惊动——惊动那些暂时还没有时间和精力跟我们述说经历的一线医护人员。

可是一次无意的遇见,一张无意的照片,就让人们感动莫名。

2月19日,湖北郧西人的微信朋友圈就流传着一张“无意”照片:一位家在咫尺的护士却不得而归,只能蹲在路边吃饭。她的丈夫抱着孩子也蹲在地上,跟她保持着距离。

猖獗的病毒,令丈夫的目光失去了正面凝视妻子的权力,只能望妻项背。照片上这个护士的背影,甚至比朱自清笔下的父亲背影更为凝重。

世上最为悲摧的场面之一,是亲人之间有着可望而不可及、看得见却摸不着的距离。

据说这张照片是某位居民从楼上拍的。照片的周边显得粗糙杂乱,照片的清晰度不够精细,照片中的人物无论是服装还是体态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美感……

但正是这么一张粗糙的照片,却把人们感动得心酸泪流。

看到照片之后,楚天都市报的记者找到了照片中的主人公江世娥。

25岁的江世娥是当地卫生院的护士。她从正月初二上班到现在已经25天,一直未能回家。

江世娥对记者说,当天上午,她所在的郧西县店子镇卫生院突然接到求救电话,院长马上安排他们前往救治。因为镇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就决定将危重病人送往郧西县人民医院救治。

救护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了2个多小时,把病人安排入院后,江世娥乘坐的车经过家附近,但江世娥不能回家。救护车只能停在路边,老公匆忙穿着睡衣抱着孩子就下楼见她。她婆婆也把水饺送到楼下。江世娥不能离老公和孩子太近,就这样蹲在一边吃了起来……

这一情景,被楼上的人拍了下来,并传上了网络。

俯拍的角度令这张照片充满了压迫感,使人物显得更加“渺小”;而粗糙的路边,又增强了“边缘”意味……

这个“边缘”的环境、“渺小”的人物和粗糙的图片却催人泪下,为什么?

原因也许既简单又复杂:我们已经习惯了仰视摆拍,习惯了对焦英雄,习惯了美颜修图,习惯了高大上和高大全……而这些习惯已慢慢侵蚀了人们的审美感知,使习惯变成了厌倦。

尤其是摆拍、美颜和修图,已把本真变成了“崩真”——事先安排的环境,扭捏作态的甫士(POSE),抹去瑕疵的美颜,美化一切的修图……过滤所有的人工,最后成为所有真实的过滤。

而惯常的对焦也同样出现问题:那些寻常小人物,哪怕用广角镜也拍不到他们的踪影。用情感作家姜汤的话说,那就是“焦距已经被人完全调乱了” ……

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渺小”比高大、“边缘”比中心往往更有情感体量和情绪张力。这张非专业照片,完成了本真对造作、渺小对高大、边缘对中心、粗糙对精美的审美反转。

同时,在灾害、病毒和强悍面前,我们都非常渺小和无助,所以我们对渺小和无助感同身受。

护士江世娥过家门而不能入,见亲人而不能近,这让人想到大禹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欠缺足够的理由而显得矫情;而护士过家门不能入,却有满腹酸楚和无奈……

这就是真实。唯其真实,才能感人。

@Lao5: 感动到说不出话,惟有祈愿那位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都能早点回家。

@小强:娃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娘是娃每天喊着要抱抱的天!咫尺天涯的母子情!

@不告诉你:大疫面前,平凡人的不平凡,总让我们泪盈眼眶……

@穷达:“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沙翁:不要只顾着赞美,来点实际的,多关心一下医护人员的生活吧!

@大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们都同样渺小和无助……

本期主持 | 傅铭途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