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统筹:谢红、张闻
采写:羊城晚报记者 吴安琦
“我就是坐不住板凳,办公室里待不住,得出去走走,跟村民们多打一些交道,为他们做些实事。”在部队待了23年的陈庚群退伍后没有选择退居二线,去找一份轻松悠闲的工作,反而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驻镇帮扶工作。如今的他,作为佛山市南海区对口肇庆市封开县大洲镇驻镇帮扶工作队的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工作一线。
考察当地实际 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陈庚群所在的大洲镇位于肇庆市封开县西部,下辖8个村委会与一个社区居委会,是一个人口只有两万余人的镇区。与当地大多数其他镇区一样,农业在当地的产业中占了大头。过去,大洲镇通过林下经济的发展,积极动员群众种植了茶叶、冬菇、百香果、砂糖橘等作物,并大力推行兰花种植,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但是,当大片平整的土地用来种植后,陈庚群却十分敏锐地观察到,这里的土地还有继续“见缝插针”的地方。
“我发现这里山沟里的野草长得非常茂盛,是养牛养羊的天然绿色场地,但是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经过数个月的观察和调研之后,陈庚群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观察到,当地和其他村镇一样,有很多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留在本地的大多是一些老人、儿童等。这些村民不太适宜高强度的农活,但是如果让他们放养一些牛羊,或者在家中院子里饲养一些鸡鸭,他们还是能照顾到的。“而且当地的地理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块的平地种上作物后,还剩下有大量的山坡、土沟,在这些地方进行种植农作物的话难度大、效率低,但如果用来放养家禽的话就非常合适。”
有了大方向,陈庚群还有更多细致的问题需要考虑。“现在还有发展养殖业还有一个的瓶颈问题,就是如何让乡亲们在种苗培育和养殖技术上得到改善。”他想到,可以先在村里扶持一个养殖大户,之后再通过大户,让他的优质种苗和先进技术向村民们转向。现在,大洲镇已经开展一个散养香猪的试点项目。“村里有一片荒废了的砂糖橘树林,现在已经结不出果了。有一家大户就在这片树林下养香猪,希望他做起来以后,把猪苗和养殖技术带给村民,带动老百姓们一起致富。”
一心多做实事 多角度乡村振兴
打造宜居乡村,产业要先行,环境也要跟上。在封开县,贺江碧道蜿蜒而过,成为了当地一张特色的旅游名片。“‘封开贺江户外运动环线之旅’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2021年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这是全省唯一入选的线路。这样,通过‘农业+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模式,让乡村振兴更有活力。”
产业有方向了,环境更美好了,基础的教育设施也要跟上。“学生们中午要走几公里路回家午休,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家里还要分出人手照顾。”陈庚群发现这个情况后,积极联系企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有一家企业愿意跟岐岭村的一个小学对接,给学校提供了50张折叠床和50条被子,解决学生们午休的问题。下一步他希望动员更多企业参与进来,解决孩子们的午餐问题。“让学生们中午有地方吃、有地方住,这样,既节约了孩子们的时间,也节约了家长们的时间。”
“接下来,就是打算多修几条路,解决好村民出行落差20多米山沟的瓶颈问题,利用好山沟底的牧草资源,这样不仅村民们自己出行更方便了,他们上坡下沟赶牛、赶羊的时候也更方便了。”让村民安居乐业,让乡村宜业宜居,是陈庚群驻镇以来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再多建几个基站,多设几家医院,百姓们生活更方便了,乡村才更有吸引力,达到乡村养人、人促乡村的良性循环。”
“在我的家乡,也有一群人在跟我一样在做同样的事情。如果我在这无所作为,我既对不起这片土地,也对不起我的家乡。”23年的军队生涯,不仅培育陈庚群坚忍不拔的毅力,还培育了他高尚的家国情怀。“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现在回农村去,为农村做事,这样我心里才有一种成就感。”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