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管片长风采③】陈汝权:行走大街小巷,履行城市“莞家”职责
2021-11-03 22:5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老城管有了新身份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晓玲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伟

东莞莞城创业社区商业繁荣,商铺众多,既有八达路五金专业市场,又有金牛路“汽配一条街”,是一个典型人居商贸两旺的繁荣社区。然而,众多的商铺却没有一点儿杂乱,走进创业社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统一有序的户外广告牌。其实,这背后离不开城管片长陈汝权和队员们的努力。

今年1月份,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莞城分局创业社区城管工作站设立。作为创业社区城管工作站片长,陈汝权每天身穿制服,佩戴执法记录仪,带领着巡查队员,行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履行城市“莞家”的职责。只要是群众反映的问题,他定会第一时间响应。

今年8月,陈汝权还获得第八届东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这正是对他敬业奉献精神的肯定。

肩负六大职能

陈汝权为莞城首批城管片长之一

2021年年初,本是莞城城管分局执法股工作人员的陈汝权,成为了莞城街道的第一批7位城管片长之一,这位扎根城管系统近30年的老城管有了新身份。除了已经熟悉的综合执法工作,陈汝权身上还多了5项任务,组成城管片长的六大职能:党建引领、综合执法、采集上报、沟通联动、受理信访以及宣传引导。陈汝权认为,这六大职能,就是城管片长的工作日常。

为了拉近与社区群众的距离,今年创业社区城管工作站设立以后,加大了执法宣传引导。在宣传引导下,社区常有的垃圾乱堆放、流动摊贩占道等投诉都变少了。在陈汝权的执法车储物箱中,有一个装满宣传册子的工作包,册子内容多样,或关于垃圾分类,或关于燃气安全,还有各类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城管片长的宣传引导职责,便是通过这些宣传册子和“走街串巷”,引导居民提升守法意识,将违法行为扼杀在萌芽期,通过宣传教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入户宣传

每个月第一个周三,陈汝权还会和分局驻点党员一起在工作站接访群众或到辖区走访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和受理投诉。在陈汝权看来,社区工作站的设立等于将服务端口前移,“在工作站里可以与上门投诉、上门求助的群众面对面地交流,倾听的机会多了,许多问题矛盾就能及时化解,避免了事态发酵,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用心服务群众

对店铺占道经营行为进行现场处理

由于地处老城区,创业社区老小区较多。群众反映的问题也多集中在家养家禽、生活噪音、占道堆放等方面。

城管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琐碎的小事,而响应群众呼声,有时并不是开一张罚单那么简单。

陈汝权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次,一位住在学校对面的上夜班的市民反映每天清晨学校早操的音乐影响他休息。接到投诉后,陈汝权也费劲脑筋,责令学校关停音乐不现实,但吵到了居民又是实情。多次协调后,陈汝权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调整学校喇叭的位置,由面向居民区改为面向学校。这个方案让双方都愿意一试,最终解决了问题。

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这让陈汝权格外开心,他表示,城管工作并不是以处罚为目的,“做好服务和管理更重要。”

老城区不少小区没有物业,一些老人家会家养活禽,老人家比较难沟通。陈汝权总结出来的窍门就是多换位思考,常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借助入户宣传的机会多和群众“套近乎”,“混”熟了就可提前消除群众心理层面的抵制,工作也就好做多了。

“在这个岗位的时间不算长,但已切实感受到市民对城管态度的转变,他们开始认可我们并且支持我们的工作。”陈汝权表示,市民的认可,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褒奖。他相信,在未来,他能够以城管片长这个身份和市民成为朋友;各位城管片长,也能成为市民遇到困难时的求助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