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管片长100报告⑫】东莞清溪探索“一村一片长”制,“鹿城管家”为乡村振兴注入城管力量
2021-09-25 00:0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首批共有6人获聘担任“城管片长”,他们将下沉到村(社区)工作站,把精细化管理带到基层,打通与广大群众沟通的“最后一米”

文/图 陈泽煌

一城山色半城湖。遐迩闻名的“鹿城”“最美小镇”,亦是荣登“中国百强镇”榜单的清溪,地如其名,无处不充斥着具有岭南风情的独特魅力。山青水秀百花艳、鹿铃欢歌鸟语鸣是这座小镇的天然颜值与曲调,而街巷道路干净卫生、村落社区整洁靓丽、绿植树木郁郁葱葱、市容管理规范有序等场景,则彰显出当地城市管理的“能工巧匠”。

近年来,清溪城管系统紧扣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丰富城市内涵、增添文化魅力、擦亮“最美清溪”品牌为发力点,在此指引下,当地近期举行城管片长聘任仪式,首批共有6人获聘担任“城管片长”,他们将下沉到村(社区)工作站,把精细化管理带到基层,打通与广大群众沟通的“最后一米”。

作为东莞城管系统着重打造的两张IP名片,其一的“玉兰女子”在清溪推进以来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其二的“城管片长”目前当下仍处于试点初期。宛若在“一张白纸”上涂画,如何用好“城管片长”执行力、亲和力、公信力的笔触,凝心聚力绘就一幅美丽的城市管理新画卷呢?这个问题将是清溪城管系统的思虑所在。

聘任仪式现场

聚焦:城管片长走马上任,精细化管理延伸下沉

9月14日,清溪镇举行城市管理执法片长聘任仪式,清溪城管执法分局为此特选定范美玲、尹镇邦、黄文定等6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出色的业务骨干担任首批片长,并宣布现阶段选取大利、铁松、谢坑、三中、铁场、松岗6条村作为城管工作站试点。同时,每位片长还配备了3名以上助理及部分网格队员协助工作。据悉,这既是当地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深入基层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该镇全面拉开了“城管片长制”的序幕。

“清溪城管系统将以此次聘任仪式为契机,全面发挥片长制作用,真正推动城市管理服务走进每一个社区、走进每一个家庭。下来,我们将以此模式在实践中汲取经验,并逐步推广到全镇21个村(社区)。”清溪城管执法分局局长李德文介绍称,大利、谢坑等5个工作站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三中村选址完毕并启动投建;除了以上首批站点之外,还有清厦、土桥、荔横、长山头等村的站点或已改建完毕,亦或完成选址并在设计方案中。

据了解,今年东莞市全面展开“城管进一线,服务面对面”工作,该项工作将在各镇街、各村(社区)布建东莞特色城管片长,压实具有东莞特色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细节,此举旨在于提升城市管理中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不过,每个镇街的人口结构、人文素质、经济水平、资源环境各不相同,其他镇街适用的片长经验未必能在清溪镇开展。记者获悉,“城管片长制”在该镇的推广将因地制宜拟订《清溪城管片长制实施方案》《清溪城管片长责任清单及工作手册》等指引,通过安排片长下沉一线开展工作,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拉近城管与群众的关系,及时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的问题。

模式:依托城管工作站为阵地,充分发挥综合管片职能

推动服务体系与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城管人的工作任重道远,亟需不断探索新路径。尤其是“城管片长制”的推进,需要统筹协调机制,发动村(社区)网格员、安全员等各方力量密切配合,形成问题巡查、发现、处置的闭环运转,方能建立一体化、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格局。

该镇首个城管工作站在谢坑村成立

早在今年6月份,清溪城管执法分局已在谢坑村试点并成立了第一个城管工作站,由分局的林柏扬担任“片长”一职,而他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则是通过路面巡查、群众投诉、动员村委会排查等多种方式获取线索,开展查违控违、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绿化市政等工作。

“当接到任命后,我便找到村两委干部,一起对域内的城市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方案,改善不足之处。”既是退伍军人,又是执法组出身的林柏扬有感而发:“城管人跟老百姓关系处不好,就是聊天聊得少了。”他坦言此前执法中很多矛盾其实只是群众一时不快,群众打心底还是会理解支持工作的,但因无法及时化解而造成隔阂甚至对立。所以当了片长后,林柏扬也逐渐学会从村民的角度看问题,同时也加紧苦练‘挨骂功’和‘微笑功’,以为了能更好地与村民沟通,方便开展工作。

据介绍,谢坑城管工作站共有9名队员日常办公,该站有着统一的外观形象设计和统一的内部管理标准,经过三个多月时间的试点,其逐渐演变为集城市管理、服务咨询、普法宣传、纠纷调解、党建阵地、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谢坑村村委“城管主任”钟业兴告诉记者,其村内工厂林立,常住人数超过三万五千人,虽然经济效益明显但也存在垃圾量剧增、流动摊贩多等“顽疾”。不过在工作站成立以后,环卫工人由作业单位移交该站进行网格化管理,村级城管力量分散、作业监管脱节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环境卫生也有着大大的提升。

城管片长与环卫人员交流

记者了解到,当前谢坑村两委正计划与城管工作站协同直管,陆续推进道路升级、莞味广告示范街、临时摊贩区等工作推进,以图快速主动解决村容“顽疾”等方面的投诉。“工作站的成立让我们村民真切感受到城管就在眼前、服务就在身边;自从片长下沉之后,最大的改观就是村容村貌变好了,厂区周边也慢慢变得秩序井然,这对于解决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等很有效果。”钟业兴表示。

观察:城市管理助力乡村振兴,“鹿城管家”守好“责任田”

记者走访发现,清溪镇多个村落拥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今年以来,清溪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旅项目,而城管系统也将日常工作注入乡村振兴的血脉,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标准做足“民生文章”,助推当地的乡村振兴。

“我们辖区面积较小,但多为耕地林地,巡查途中要穿行很多乡间道路,遇到刮风雨天便泥泞不堪。一段几里的路程,出任务绕路的耽误堪比镇中心高峰堵车时长。”铁场工作站片长陈建荣告诉记者,铁场村围绕打造特色精品村目标,通过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配建提升了村容村貌,而莞香园、金峰生态园、耕山小寨等项目的开发及游客增多也带动了周边饮食业的发展,促进村民们的收入,但因此也产生了厨余垃圾倾倒随意、卫生死角蔓延等问题。此外,该村也不乏有客家围、广缘庵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古树等,更需要进行安全巡查。“我们工作站也不敢怠慢,将按‘行走清溪’的专项行动指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用城管力量助力将该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点。”陈建荣说。

位于清溪镇东面的大利村则以工业园区为经济抓手,村内现有大小企业567家,其中规上企业25家、外资企业21家,以经营五金、电子和模具为主。它们的引进也给该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透露,今年上半年大利村组总资产48559万元,同比增长6.7%,这可谓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参与燃气安全“万人敲门”行动
位于大利村的城管工作站于近期投入使用

“由于工作站刚起步,村民对此认知还不清晰,主动上门咨询的还比较少,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利用宣传栏展开宣传,也通过进商家、进企业等发放城管宣传资料,广泛发动和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主动爱护村容环境。”大利工作站片长殷振杰向记者透露,大利村的工业发展迅速,因此工作站近期主要集中在发现、防控、查处、督查工业废料等方向。

大利村两委干部蓝文勋也在采访中坦言,其村内之前存在工业垃圾随意倾倒、难以清运且存在清扫死角等难题,且全村绿化欠缺,不利于村容环境的提升,更不利于该村“工改M0”和旧村连片改造思路的推进。

“感谢镇党委、镇政府及城管系统对大利村发展的全力支持,我们现在也有了重心下移、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QX002城管工作站。他们虽然进驻时间不久,但一到来就给我们村提出不少科学的管理规划指导,也不厌其烦帮我们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协助扩大保洁范围,加大保洁力度配合,推进垃圾分类在村域内的实行。”蓝文勋感慨道,城管力量起到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也将发动村民们全力支持、参与城管工作,共同建设、维护、提升乡村的生活面貌。

部署:坚定推进城管服务“面对面”,逐步完善城管片长后勤保障

实际上,在9月14日的聘任仪式结束后,6位片长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更是下足马力,继续深入一线开展行动。在当晚,他们各自下沉到属地开展燃气安全“万人敲门”宣传,把燃气安全知识、燃气相关政策法规送入千家万户;此后数日,他们迈开了履职之路,如在辖区开展“门前四包”宣传、流动摊贩劝导、燃气安全“百日攻坚”行动、走访广告示范街、巡查公厕建设进展等。

记者当天也见到了这6位“鹿城管家”。他们从绿化组、执法组、环卫组、市政组等不同部门抽调,虽然熟悉领域不同,但性情却颇为相似,都是善于交谈且亲近平和,态度热情。从言谈交流中可以了解到,片长们的日常可谓“奔腾”,既要兼顾着分局业务,又要下沉到村(社区)打理工作站,虽然片长总表态“不辞辛劳”“全力以赴”,但记者从他们的眼神跟面容中,还是可以略微看出他们的疲态。毕竟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将精力都分散到好几件事情上,难免会顾此失彼。

对此,清溪城管执法分局提出将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落实城管工作站设备、人员的合理化配置,提高下沉片长们的办公条件;此外,分局也将完善问题实时研究讨论制度,形成具体商议问题的多向互动;待到工作站广泛铺开后,也将定期组织城管开放日活动,推动一线城管执法人员更加贴近群众,让城管工作更有效能、城管服务更有温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我们的积极、真诚和开放的态度,满足广大群众关心、关注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需求。片长们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我们将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全力打响这一城市‘大管家’的服务品牌。”清溪城管执法分局局长李德文表示,接下来分局将按照东莞城管片长制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不断借鉴和学习兄弟镇街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创新清溪特色体制,通过城管片长服务重心下移、推广城市服务码、舆论宣传等途径,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进一步提升清溪城管人“为民、惠民”的服务效能和水平。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