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晓玲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伟
8月24日,东莞首部城管片长宣传短片《怀叔的朋友圈》正式上线,刷爆朋友圈。该短片主人公正是莞城的城管片长赖照怀(怀叔),短片讲述了老城管怀叔在片长制开展后和群众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这些每天都在上演的小故事生动呈现了城管片长的工作,也折射出城管服务的蜕变。从当初的不敢和群众交朋友到现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赖照怀自身的获得感也大大提升;“群众遇到城市管理问题第一时间找怀叔”也让赖照怀感受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赖照怀是莞城7名城管片长之一。截至今年5月,东莞莞城7个社区城管工作站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7名城管片长入驻,正式面对面服务群众,点对点倾听群众诉求。城管执法力量继续向基层、向一线延伸。在“1+N”大巡查机制下,社区城管工作站负责所属范围所有城市管理工作事项全覆盖巡查,并与数字城管平台建立“线上监控+线下巡查”全方位联动,主动发现、即时处置、快速回应群众反映问题,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真正将城市管理“送上门”。
所有执法人员全部下沉一线
据莞城城管分局局长张毅刚介绍,近年来,莞城在探索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过程中遇到三大制约瓶颈:执法效率偏低;与群众联系不紧密,群众认可和支持度较低;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未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建立社区城管工作站和实行片长制是城市管理基层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变,正是突破以上瓶颈的重要抓手。莞城分局迅速行动,因地制宜在8大社区建立7个城管工作站,并以此为载体设立7名片长,所有执法人员全部下沉一线,执法和管理关口前移。7名城管片长作为工作站责任人,负责工作站日常管理和该站负责区域日常巡查、执法监管等。
根据《莞城城管分局社区城管工作站管理规定》,社区城管工作站实行挂牌制度,主动公开片长信息,公开工作职责,公开执法和信访受理工作流程,严格履行城市管理职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遵纪守法,秉公办事。
为了提高辖区群众的知晓率,莞城城管分局在辖区内居委会、居民小组、主要商业街以及主干道设置了160个片长公示牌,公布了片区责任人电话热线、分局24小时热线以及微信公众号,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除了设置各片区公示牌,城管片长及队员还会主动上门,为辖区单位、企业、商铺、居民等派发社区城管工作站服务联系卡,截至目前,共派发联系卡约5000张。联系卡上除了有各片区责任人的联系方式外,还列明了片区责任人的主要受理范围,方便群众甄别。
“要让群众来找我们,先得让他们知道我们,所以公开信息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不要怕群众来找,应该欢迎他们来。”张毅刚表示,除了张贴公示牌和派发联系卡,片长们还逐户走访,上门自我介绍,告知联系方式,让群众认识他们。
7月下旬,“东莞城市服务码”在莞城的上线,“一键点击找片长”功能则让市民找片长又多了一条途径。
快速处置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群众满意是莞城实行片长制的初心,也是检验片长工作成效的核心。全覆盖行走,主动发现、快速处置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热心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让群众认同片长。同时,莞城广泛宣传造势,充分借助媒体报道片长典型事迹、好人好事,让群众支持片长,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管理格局。
得到群众的认同尤为重要。赖照怀负责的是编号“001”的东正社区城管工作站,在他看来,启用社区城管工作站,城管执法人员与群众面对面,更方便服务群众也能更快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东正社区东门广场的噪音问题是群众反映的老大难问题。赖照怀带领执法队员进行多方走访,最终找到折中办法——晚上九点半关闭广场大灯只留下照明灯,“这样广场舞可以跳到晚上九点半,周边居民的休息也不会太受到影响。”采用这个办法后,周边居民的投诉少了好多。
最令赖照怀开心的,是不少市民群众和他成了朋友,“十年前可不敢这么交朋友,那个时候如果和某个档主有说有笑,群众就会说是‘关系户’。现在交朋友、打牢群众基础成了我的主要工作之一。”辖区的小马哥曾经是一名路边摊贩,后在赖照怀的劝导下开了一间小店,生意有了保障,现在见到赖照怀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
罗沙社区辖区老人较多,群众广泛提到的“万兴路人行道台阶斜坡太陡易摔跤”问题,之前迟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城管片长袁家成在走访时听到群众反映后,便主动介入,及时将群众诉求反馈给上级部门,相关部门很快就修复了该路段36个路口斜坡,让辖区老人出行更安心便利。
据记者了解,社区城管工作站集党建引领、综合执法、沟通联动、受理信访、宣传引导“六位一体”职责。其中,综合执法,社区城管工作站主要承担着分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职能,履行城市“六乱”、违法建设、擅自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破坏绿化、经营或运输“黑气”以及生活噪音、建筑噪音等主要方面的巡查和执法监管工作,对于能够当场查处的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处理,起到立竿见影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受理信访,社区城管工作站定位于“城管进一线,服务面对面”,工作站是连接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站,要让服务下沉一线,延伸城管触角,拓展服务深度,真正推动城市管理服务走进每一个社区、走进每一个家庭。站内设立意见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片长带领站内人员主动到一线走访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主动收集、受理、登记、处理、回访群众投诉,让群众投诉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创业社区城管工作站片长陈汝权就介绍道,自今年初社区城管工作站正式设立以来,群众投诉基本100%得到了解决,大部分是当天解决,时间长的也不过两三个工作日。
有效分担了基层社区的工作
地处莞城街道核心区域的市桥社区,商铺集中乱摆卖现象较为突出,邻里间的矛盾纠纷给社区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自今年1月入驻市桥社区以来,片长宋东来每天都会在辖区走访巡查,认真梳理辖区特点,有的放矢加大一些“六乱”黑点的巡查治理,也深入了解部分邻里矛盾的源头,实现有效调解。市桥片区两间相邻商铺因占道经营问题引发矛盾,20多年来一直相互投诉积怨颇深,在宋东来的多次介入下,仅一个星期就轻松化解了。
“片长入驻社区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惠民助民工作更直接、更便利。”莞城街道市桥社区党委委员钟健强从2003年就在市桥社区基层工作,据其介绍,社区内商业集中,各种邻里矛盾投诉较多,给社区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城管没有入驻社区之前,超过九成以上跟城管相关的投诉问题都是直接找到社区的。“我们收到问题投诉后只能反馈给城管部门,再由城管部门派人来处理。”钟健强说,有些邻里矛盾重复发生,但每次对接的城管人员又不同,沟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社区没有执法权,遇到一些违建问题、燃气安全问题也只能层层上报给城管部门,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但现在,城管执法力量直达基层,片长清楚了解社区特点和一些固有的矛盾问题,方便社区和片长及时沟通,更快捷更有效处理好这些矛盾。同时,城管片长的微信、电话在各个居民小组都有派发,也让一些建筑垃圾乱推放、违建等城管相关问题直达社区城管工作站,大大减轻了社区基层工作者的负担,有效分担了基层社区工作。
“城管执法力量下移到社区、到群众身边,给社区和群众带来的变化都非常明显。”莞城街道罗沙社区党委副书记秦阁彪对于城管服务下沉到基层一线很是认可。他举例说,之前社区建筑垃圾乱堆放、废弃沙发占道几个月都无法得到处理,但现在,这样的现象一发现就能直达城管片长,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响应处理。
党员驻点打响党建服务品牌
为用好管好片长,莞城城管分局明确在以人民为中心城市管理理念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衡量标准,以莞城沉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紧抓深抓服务提升、效率提高、管理提效,打造一支有温度的城管铁军。
在莞城社区城管工作站内,均设有党建标识,有固定的党建宣传栏。据莞城城管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月第一个周三为党员驻点日,分局全体在职党员分别到七个社区城管工作站进行驻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飘扬在城管一线,实现党建与业务充分融合,打响社区城管工作站党建服务品牌。”该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莞城城管分局已组织开展了六场党员驻点社区城管工作站活动。党员驻点工作站,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心声,整理群众需求清单,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共收集群众意见152条。路面巡查,结合路长(巷长、所长、站长)工作职责,党员主动巡查道路、街巷、公厕、转运站等,主动发现问题,落实各片长跟踪整改,共发现整改城市管理问题205个。
同时,主动上门,向周边商铺以及广大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并派发垃圾分类、安全用气宣传单以及工作站联系卡2000多份,让城管为民服务形象深入人心。
接下来,莞城城管分局将继续完善党员驻点工作,创新驻点方式,聚全体党员之力进一步推进“城管进一线、服务面对面”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烦心事、麻烦事,用初心和使命让党旗在城管一线高高飘扬。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