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玉兰100故事⑬】中堂女子中队庞春晓:从小就是学校的环保小天使
2021-08-16 22:0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看到工作受群众的认可,这也让我更有了劲头。”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全胜 王隽杰 谢颖

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同事说她“十分严谨、公正,会严格佩戴执法记录仪,做好笔录”。在外出宣传教育服务中,她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用开朗的性格多方沟通寻求解决办法。在生活中,她还是一位喜欢摆弄花艺,多才多艺的小姐姐。她叫庞春晓,来自东莞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中堂中队(以下简称“中堂女子中队”),是一位曾经从公安警务人员转型进入城管的女子队员。

记者了解到,自中堂女子中队成立以来,作为城管分局一线宣传和柔性执法的主力军,庞春晓与中堂女子中队其他队员一同参加高考、中考护航,全力协助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积极参加汛期排查整治工作。同时,联合党建办、团委等单位组织开展6场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及1场次燃气宣传活动,共组织队员288人次开展巡查服务工作,结对沿街商铺46间,发现并协调整改城市管理问题30个,共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五进”活动18场次,参加安全生产工作及燃气安全知识培训各1次,充分发挥了“巾帼蓝”的积极作用,为城管事业贡献一份“她力量”。

庞春晓帮助市民扫“葵花码”做核酸检测

从小埋下的“环保种子

庞春晓与城管的结缘,从很小就开始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庞春晓笑着说:“你们知道吗?以前小学很流行环保比赛,那时候我就被老师评为班上的环保小天使了。”原来,就读小学期间,庞春晓参加了学校的环保设计大赛,通过一条用家里回收物品拼接设计的一款环保裙,被学校老师们一致夸赞有环保创意。当时的庞春晓可能还想不到,长大后的工作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现在的庞春晓,作为中堂女子中队的一员,经常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环保知识,正是她目前工作中的一部分。庞春晓回忆一次走进一间幼儿园宣教垃圾分类知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吸收,她提前准备了课件和趣味问答,“前一晚紧张到没怎么睡好,但来到幼儿园,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很多题目都答对了。”庞春晓感触很深,随着城管宣传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校园学生的环保意识大为提升,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带动家中老年人和父母一起参与环保活动,“看到工作受群众的认可,这也让我更有了劲头。”

走进幼儿园宣传垃圾分类

细致、严谨、执行力强

除了从小就是一名“环保小天使”外,庞春晓还曾是一名警务辅助人员。在2020年3月份来到东莞中堂女子中队之前,庞春晓一直在广州从事刑事技术助理工作。公安刑警侦查的工作,也练就了庞春晓细致、严谨、执行力强的工作习惯。

她坦言,作为平常人,看到有人抽烟最多觉得有点熏人,但做过公安刑事侦查工作后,“我看到烟头跟指纹就很敏感了。”现在,又作为一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这种“职业病”更是有增无减,“现在不仅看到烟头,在街上看到有人乱扔垃圾,都会觉得特别刺眼,有时确实会想上去劝导一下。” 中队长张碧珍则评价她,“因为有过公安刑侦工作的经历,来到城管后,她都是触类旁通,在一些案件的办案流程和规范形式上,容易找到一致性和不同性,所以她上手比较快,而且在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她会像公安办理一样严谨、公正,比如佩戴好执法记录仪、做好公正笔录、开具扣押决定等等。”

庞春晓在宣传工作中

将心比心,巧妙沟通

从事城管工作后,有哪些收获?庞春晓感触最深的,是学会了疏导结合的工作方法。在街面巡查,占道经营、乱摆乱放是最容易遇到的城市乱象。庞春晓说,不少人堆放久了,也就从心里觉得占了的道变成了自家的地方。有次碰到一个老奶奶,把孙子的玩具放在门口阻挡了街道,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存在消防隐患。她说,通常这种情况,会先沟通,再不行就寻求熟悉村(社区)情况的村(社区)干部来协助处理,这时对方会愿意把占用过道的物品搬回去,但是偶尔还会再摆出来,所以这项工作是拉锯战。

庞春晓学习到的工作方法是疏导结合,讲道理,从对方的角度帮他分析利害关系,为他着想。当然也不能一刀切,比如对于一些谋生的小摊贩,就会划出临时摆摊点,将心比心,“这样小贩他们也会理解我们的出发点,往往这样一来,大家就比较配合了”。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