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宝珠
路边的树木是不是该修剪了,街心小景各种花卉有没有如期盛开……不管是工作巡查还是日常出行,刘淑娟总会盯着路上的花草树木,十余年的城管绿化工作经验,操心这一花一树的保养和管理已然成了她的习惯。陈锦平则习惯把注意力放在各种垃圾分类的标语和垃圾箱上,负责垃圾分类工作多年的她,各类垃圾分类知识早就熟烂于心。扛起东莞洪梅城管分局各项重点工程大旗的陈晓华,每天埋头于各个工程的节点进展和项目推进。
这些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城管小姐姐是东莞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洪梅中队(以下简称“洪梅女子中队”)的一员。今年4月,洪梅女子中队正式成立,从洪梅城管系统垃圾分类办、城管委办、综合股、绿化组、市政组抽调人员组成,目前共有12名队员。自洪梅女子中队成立以来,她们开始走向市民群众,担负起巡查、宣传等工作,以柔性执法树形象,成为洪梅城管一面新旗帜。她们说,跟群众的互动越多,使命感愈加强烈,身上的“城管蓝”制服也给了她们更强的荣誉感。
走进群众开展宣传
在日常的“五进”(进社区、进商家、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宣传中,洪梅女子中队队员们穿梭于大街小巷,跟广大市民群众面对面互动交流,让洪梅当地的群众们进一步了解城管的同时,更加配合城管的工作。“队员们工作热情都很高,每次有出勤任务,大家都是百呼百应。”陈晓华是洪梅女子中队的队长,她介绍称,12名队员来自财务、绿化、信访、窗口等不同岗位,但之前做的都是清一色的办公室文职工作。现在,这些女子队队员“走出”办公室,围绕巡查服务、宣传教育及柔性执法三大主要职责,扎实开展重点工作。
“但我们的队伍素质高,业务精,个个都是各自领域的小能手。”陈晓华介绍称,队员们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城管人”,不同岗位的知识互补让彼此之间进步更快。据悉,洪梅女子分队12名队员中,平均年龄32岁,大多在城管系统工作多年。在成立短短4个月时间里,她们的脚步遍布洪梅各个角落,成为洪梅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据统计,自成立以来,洪梅女子中队共组织开展日常巡查服务175人次,结对商户180间,发现并协调整改城市管理问题70个,联合团委、妇联、网格等组织开展“五进”宣传活动15场次,参与群众超过1300人次。
爱上这身“城管蓝”
略显羞涩的陈锦平是洪梅女子中队的副队长,现在也是女子队垃圾分类宣传的主力。“以前其实不大愿意穿制服出去,但现在完全不同了。”陈锦平坦言,之前自己很少穿着这身“城管蓝”的制服外出,市民群众的不认可,让自己有意减少穿制服的次数。但数月的外勤宣传和互动,她发现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变了,广大市民群众对城管的观点也发生了改变。
现在出外勤,群众有时候还会主动帮忙,柔性执法的形象得到很大的改变,自己也有了满满的获得感。陈锦平说,在门前三包的宣传劝导中,很多商户一看到这身“城管蓝”就会自觉把占道的货物搬进店里,女子队的影响已经悄然形成。现在,陈锦平每天都会开开心心穿着“城管蓝”制服上下班,这身衣服不仅给了她使命感更添了几分自信。
一声问候就有了动力
跟群众的互动多了,一直深扎在绿化管理的刘淑娟觉得自己有了更多的成就感。“群众的一声感谢或者一句问候,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刘淑娟说,日常城管工作也许琐碎繁杂,但城市管理关乎每家每户,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自己更加坚定。记者了解到,刘淑娟的爱人也是城管系统的,是典型的城管“夫妻档”。平时两个人工作都比较繁忙,洪梅城管分局还针对这对城管夫妻的实际情况,尽量调配两个错开加班时间,避免家里孩子无人顾管。“经常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心里很是愧疚。”刘淑娟说,和丈夫经常处于交替加班中,很多事情都靠孩子自己完成。刘淑娟的孩子今年9岁了,还只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孩子比同龄人要懂事独立许多。暑假期间,因为对孩子不放心,刘淑娟还专门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通过手机时刻关注着孩子的情况。庆幸的是,孩子对于他们的工作认可度非常高,总以爸妈是“城管人”为傲。在工作中,刘淑娟偶尔也会带上孩子一起参与到城管宣传或一些主题活动,孩子都乐在其中。
日常工作中,群众们不经意的一句暖心慰问,往往能让感性的女子队员们感动很久。今年6月,东莞全员核酸协助中,那天太阳火辣辣,陈晓华在核酸检测队伍中奔忙着,维持秩序协助市民扫码。一名排着队的男子在从陈晓华身边经过时,对她说了声:“辛苦了”。当时男子戴着口罩,但眼光中满是诚恳和肯定,陈晓华只觉心中一暖,当时就红了眼眶。“原来我们的工作,群众都是看在眼里的呀。”陈晓华表示,那一刻,她心中似乎燃起了一团火,瞬间“元气满满”,忘记高温下的疲惫。正是群众的一些小小认可,让女子队队员们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