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创想】原创山歌剧《南粤红棉》九月底首演
2021-03-26 10:4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剧中女主角原型为广东省首位女共产党员
古东权和黄红英在广州星海音乐厅演出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实习生 杨汶山

罗浮山下,西子湖畔,客家山歌陪伴了惠州人400多年,它以惠州人生活为素材,为惠州人茶余饭后、劳作时排解苦闷提供选择,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客家山歌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

迈进新世纪,聪慧的惠州人自感山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渐微,便开始在其创新上注入心血,不仅融进更加丰富的乐器,内容的呈现也开始由独唱、对唱等形式向故事性十足的戏剧转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惠州市客家民间艺术团体——惠州市群星客家艺术团(下简称“群星艺术团”)正在筹备独幕山歌剧《南粤红棉》,该剧时长30-40分钟,以广东省首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为原型,通过艺术加工,集中体现其敢于冲破封建束缚、投身革命的无畏精神,剧中还融进了省级非遗——惠阳皆歌等惠州元素,预计在今年9月底首演。

据了解,这将是继2017年惠阳《古井传奇》后,惠州建市以来第二部登上舞台的山歌剧,也是首部红色题材的山歌剧。

羊城晚报《惠州文脉》3月26日版面图

山歌人人皆唱得名“皆歌”

逢山必有客,有客必有歌,客家人从粤北、闽西、赣南迁居惠州,已有400多年历史,其间,客家山歌以惠州人日常生活、农耕劳作、风土人情、情感等为题材,记载着惠州客家人的生活发展轨迹和喜怒哀乐,形成了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因地域区别,客家山歌又细分为惠东、龙门、博罗山歌和惠阳皆歌等,其中,惠阳皆歌于2013年12月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人人都能唱、人人都爱唱,有皆唱之意而得名。

惠州市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惠阳皆歌非遗传承人黄红英介绍,惠阳皆歌有清唱、独唱、齐唱、对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调式主要以徽调式与羽调式为主,其中徽调式比较明快,多用于表现春牛调等农耕劳作的类型题材;羽调式则多表现乡土人情世事、诉说悲伤情怀等。

据考证,最晚到清代末期,惠阳地区的民歌就已在当地广泛流传。清乾隆《归善县志》记载:“鹅城万雉半入鑑光,渔歌樵唱朝夕相闻,杭颍之匹诚亦无愧。”

惠阳皆歌曾风靡一时,各村中都有擅长唱皆歌的歌者,与本地熟悉传统乐器演奏的人共同组成音乐班子,惠州当地及周边客家地区有钱人家的婚宴、寿诞、添丁等场合,多邀请皆歌的演唱班子前去助兴,演唱的内容多为恭祝新婚夫妇百年好合、早生贵子,或恭贺寿诞、添丁等。

“在所有演唱形式中,最具特色的是一唱众和。”黄红英说,在集会时,由一个大家公认唱皆歌唱得最好的人演唱,众人再根据皆歌固定的衬词部分和唱。由于皆歌曲调数百年来传唱已久,早有固定模式,人们都知道何时参与、何时和合。“只要兴之所至,人们可以张口就唱,那快板式的语言,欢快或悲伤的曲调,以及特定的衬词,很容易调动大家参与进来。”黄红英说。

山歌剧《古井传奇》剧照

惠州首部红色题材山歌剧

24日晚,惠州市文化馆二楼,群星艺术团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南粤红棉》,惠州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工会主席、群星艺术团团长古东权以及该团副团长林秀花在一旁观看演员表演,一边拿着笔在曲谱上作下标记,以备后续改进。记者了解到,这是自1988年惠州建市以来首部红色题材原创山歌剧,剧中女主角高秀波原型为广东省首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

据党史资料记载,高恬波,乳名慕德,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三角塘村(今秋长街道白石村)。17岁那年,高恬波摆脱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打破了少女时代包办婚姻的梏桎,考入广州妇女产科学校。192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女党员。1929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高恬波不幸被捕,狱中她不屈不挠,最终被敌人以“披麻戴孝”酷刑折磨致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从去年开始就琢磨向党献礼一事。”古东权说,惠州特色是他们考虑的方向,高恬波是省首位女共产党员,但关于她的文艺作品却非常少,经讨论,他们决定从自己长处入手,以高恬波精神为主题,创作山歌剧。

客家文化艺术团在排练

“《南粤红棉》是一部独幕剧,时长30-40分钟,整部戏以高恬波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主要讲述她被捕入狱后不惧敌人威胁、坚持教授妇女识字、最终英勇就义的感人故事,集中表现其不畏牺牲、敢于打破封建对女性束缚的精神。”古东权介绍,《南粤红棉》融客家山歌独唱、舞台合唱和情景表演合为一体,音乐上以惠阳皆歌为基调,舞台语为国语,将结合现代舞美、灯光音响,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现代流行因素,力争在各方面取得更大震撼。

“取名也非常有考究。”古东权说,木棉花是广东的省花,又称为英雄花,树下落英纷陈,花不褪色、不萎靡,很英雄地道别尘世,高恬波就如同木棉花般,精神永不褪色,“我们希望该剧经过不断打磨,可以成为省级精品戏剧,让全省乃至全国观众认识高恬波。”

“目前剧本已基本定型,主题歌在24日晚首次排练后,根据现场排练情况微改后就可定型。”林秀花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按照计划,《南粤红棉》将于九月底在文化艺术中心与广大市民见面,但目前演出的经费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客家山歌《喝一杯热茶再走》夺得2020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金奖

山歌发展瓶颈在人才培养

从2004年成立至今,群星艺术团陆续推出《围屋的月光》《榕树下》《小酒窝》《喝一杯热茶再走》《世代传唱月光光》等一批带着浓浓山歌味的原创作品,斩获省、市各级奖项无数。

在这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黄红英、古东权和林秀花等惠州本地艺术家,那就是怎么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解决山歌和山歌剧创编、表演人才缺乏的问题。

古东权表示,惠州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题材很广泛,剧作家写出了10个剧本,但却常常因表演人才稀缺和经济投入不足等问题而未能面世。现在他们也在不断创新,除一改以前山歌单一的乐器伴奏外,他们还不断钻研学习。

1987年,林秀花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家乡惠州从事音乐相关工作,现为群星艺术团音乐创作、指导之一。林秀花表示,自己平常会通过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平台,不断分析年轻人喜爱的元素,将其融进山歌跟山歌剧中。“山歌不仅要讲情怀,还要改革和创新。”林秀花说。

山歌剧《古井传奇》剧照

古东权表示,同属于客家地区的梅州市,戏曲传承与发展工作已有比较成熟的模式,比如在人才培养上,梅州有自己专门的戏剧院校,“惠州可以从娃娃抓起,选取对戏曲有兴趣的学生,与其签订协议,公费送其进行专业的学习,学有所成后回归服务惠州”。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惠州将围绕文艺惠民和精品打造两个目标开展文艺工作,一方面,将继续推动文艺进校园、进农村等,同时举办相关赛事,从村、镇、区(县)一层层筛选相关的文艺作品。同时将邀请相关专家,提供专业的指导。过程中也将格外注重、鼓励原创作品,在增强惠州文艺事业的曝光度的同时,推动原创作品走出惠州,代表惠州参加省、国家级相关赛事,以此提高惠州本地文艺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提升惠州市民的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惠州也将大力培养文艺创作人才,鼓励他们立足于本地文化,诸如东坡文化、葛洪文化等,以此展开创作。

群星艺术团表演

【文脉档案】

客家山歌剧被誉为“美丽的山茶花”

客家山歌剧以客家方言为舞台语,文学剧本用客家语言使用习惯写成,以演出现代戏、生活戏见长。唱词以客家山歌的基本格式为基础,台词多为生活中的村言俚语,富有哲理与情趣,乡土气息浓郁。

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客家山歌剧有“美丽的山茶花”之美誉,入编《中国戏曲志·广东卷》。2018年,客家山歌剧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具体到惠州,除了原生态的客家山歌外,在抗美援朝等各个历史时期,东江流域均有一批为配合新形势而演唱的山歌,有的以山歌剧的形式上演。

据《惠州市志》记载,20世纪60年代初期,惠阳县、博罗县一带流行山歌剧。1963年2月,惠阳县成立山歌剧团。1965年下半年,惠阳县分为惠阳、惠东两县后,该团划归惠东县文化局管辖,山歌剧团被改为渔歌剧团。此后,惠州再无专业性演出的山歌剧团,仅依靠民间自发成立的客家艺术团体,传唱客家山歌,自编自导自演山歌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