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调查】惠东白盆珠成自驾游“宝藏”打卡地
2021-01-29 10:17 羊城晚报•羊城派
白马山下潜藏明代窑址群,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待盘活


草原云海景观

统筹策划/马勇 陈骁鹏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丽媛 实习生 谢雪怡 通讯员 林祝连 叶衍达

每年有1/3时间都能看到震撼的草原云海景观!近来,惠东县白盆珠镇的草原云海奇观风靡珠三角“驴友圈”:变幻无穷的云海浩浩荡荡,涌入延绵的山脉沟壑,宛若仙境的美景让众多户外旅游爱好者心驰神往。

不过,草原云海只是白盆珠生态人文魅力的冰山一角:蔚为壮观的水库草原、远离喧嚣的露营胜地、天然地道的温泉秘境、生机勃勃的格桑花海、清新醉人的江南茶园……白盆珠的旅游标签不胜枚举。

其中,最让人浮想联翩的,莫过于散落于白马山下的明代古窑址。随着研究价值颇高的文物和遗址纷纷出土,白盆珠逐渐拂去历史风尘,袒露出厚重的人文底蕴。

“白马窑址的有效发掘和利用,将对白盆珠镇的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刘长博士分析。

近年来,白盆珠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地热资源、历史人文及便利的交通,白盆珠逐渐成为珠三角地区的网红打卡地。

夕阳下的白盆珠镇

生态秘境

远离都市喧嚣,水库草原自驾游走红

1月中下旬,记者沿着356省道一路向东,来到依山傍水的白盆珠镇:沿途的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农家乐、果园农庄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的民宿、温泉旅馆更叫人目不暇接。途经横江村,在省道上继续蜿蜒前行20余公里,从布心村拐入一道陡坡驱车直入,便来到颇负盛名的白盆珠水库草原。

白盆珠原名为白朦珠,因当地的库区地形似盆,故改称白盆珠;依水而生,西枝江的源头——白盆珠水库便是坐落于此。作为广东省第四大水库,白盆珠水库不仅承担着防洪、灌溉、发电和改善航运等重要功能,更有着足以媲美河源万绿湖的水库草原生态美景。

白马山下河流众多

秋冬时节,广袤无际的水库草原呈现一片麦黄色,一条小溪自东向西北贯穿草地,与壮阔的白盆珠水库相接,溪边有一群水牛正悠哉漫步,饮水吃草。放眼望去,远山淡影、岱山蜿蜒,湖泊岛屿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天幕相映,视觉流连于天幕之下,山水之间,心间顿生遗世独立之感。

据当地人介绍,每逢旱季,白盆珠水库边会露出大片季节性草原,汛期来临后,草原又被水覆盖。这番独特的景致在珠三角地区逐渐走红,不少驴友将其誉为“广东版的呼伦贝尔草原”。美名之下,白盆珠水库草原成为游客露营野炊胜地。

午后时分,记者看到陆续有小车驶入库区草原,草地上车辙交错。记者了解到,白盆珠水库草原目前仍是一片“野地”,没有设管理处,游客可自驾进入。

白盆珠水库草原

靠近湖边的营地已有不少游客扎起了帐篷,五颜六色,像是麦黄色草原开出的花。傍晚时分,有孩童在草原上奔跑放风筝,有组队而来的青年忙着野炊烧烤,还有游客将折叠木桌椅摆放在帐篷一侧,一壶清茶,一盘鲜果,一张躺椅,清风徐来,都市的喧嚣早已被抛诸脑后。

“在抖音上看到很多驴友推荐这里,便带家人一起来,没想到深圳周边还有这么美的草原,真的很难得,以后会常来。”来自深圳的李锋(化名)对记者表示,白盆珠水库草原是凭口碑走红的,与很多商业化气息浓厚的景区比,白盆珠的原生态美景和田园风光更受欢迎。

白盆珠镇风景如画

除了水库草原景观,据当地人介绍,站在莲花山脉的白马山上,还可以俯瞰整个白盆珠的美景——山上,奇松怪石遍布,峡谷峭壁林立,还有变幻无穷的云海草原景观;山下,发源于莲花山脉的白马河,途经白盆珠镇横江村向西北蜿蜒穿行,最终汇入西枝江。

潺潺不息的白马河,宛如贯穿古今的纽带,孕育了灿烂的陶瓷文明,滋养了沿岸的世代村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每年旅游旺季,无数试图逃离都市喧嚣的游客,入住特色民宿,体验地道的温泉,感受淳朴的农家乐;然而稍显遗憾的是,鲜有游客知道,600多年前白马河畔曾有很多产销两旺的瓷窑。如今有大量古窑址散落在这里。

白盆珠草原云海景观

寻迹古窑

瓷器远销海外,白马河畔明代瓷窑盛极一时

“白马古窑址数量很多,集中分布在白马山下,当时的生产规模非同小可。”本地村民钟先生介绍称,他目前正作为外聘帮工,协助考古团队发掘清理古窑址。

记者走访发现,白马河上游分布着名为碗窑围、碗窑店、大窑村的村落,与古窑址相距不远。钟大叔推测,碗窑店这类村落靠近河边,水路运输便利,大概率是负责销售白马窑产出的瓷器。

据了解,白马窑最早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次发掘调查,该窑址被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初步认定为明代早期的瓷窑;2015年12月,白马窑址入围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窑遗址

为何白马窑址集中分布于白马山下?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汉新分析称,这与陶瓷的生产运销要素息息相关。一方面,隶属于莲花山脉的白马山含有大量高岭土,即古时候制作陶瓷的优质原料,基于就地取材的原则,白马窑址大多沿着白马山一带分布。

另一方面,山下的白马河汇入西枝江,瓷器产品可通过西枝江水道抵达东江,东江流域水网密布,便利的水运交通使白马窑瓷器得以从东江沿岸的集散地销往广州等地,甚至通过港口销往海外。

“惠城区白鹤峰南面山下也曾出土过惠东白马窑瓷器!”刘汉新的工作室收藏着一批惠州境内出土的历代陶瓷碎片,他拿出一块釉色泛青的瓷器碎片说,白马窑的瓷器特征很明显,“我在古归善县治大堂前捡到过一些白马窑瓷器碎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白马窑瓷器是通过东江水系运输的。”

白马窑出土瓷器

白马窑遗址和出土瓷器有哪些特征?据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刘长博士介绍,白马窑址的瓷窑结构多为“馒头窑”,主要生产仿龙泉窑的青瓷器,种类包括碗、碟、盘、盏、香炉等日用陶瓷,相似的产品在省内、甚至东南亚都出现过,可以看出,白马窑的瓷器有一部分是用作外销的,产量非常大。

惠州市博物馆提供的一份白盆珠白马窑考古报告显示,白马窑器物胎体较厚重,呈灰白色,内外均施豆青色釉,釉色圆润饱满,瓷质硬,烧造温度较高。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白马窑应该是广东发现的最大的窑址。”刘长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马窑址经发掘整理后,对研究中国明朝海上丝绸之路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研究明朝时期广东瓷器外销的宝贵实体依据。

刘汉新收藏的白马窑瓷器碎片

他强调,惠州境内的博罗银岗、惠城东平、惠东梁化等地都出土过不同朝代的古窑址:“这是惠州文化发展传承的象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中国陶瓷史的整体发展脉络。”

刘长透露,目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团队仍在进行白马窑的发掘研究工作,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部分古窑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据了解,为了积极配合开展白马窑址保护设计规划,白盆珠不仅投入资金建设白马窑址视频监控系统,近期还将为核心古窑址群修建大棚。

白马窑瓷器胎体较厚

文旅融合

盘活文化资源,白盆珠规划建设古遗址公园

随着古窑址群考古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的凸显,白盆珠镇政府提出,计划依托白马山下的古窑址群,规划建设明朝古遗址公园。

据刘长介绍,该遗址公园将同时具备考古研究和文化展览传播的功能,一方面对古窑址和相关文物进行保护,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展示白马窑文物遗址,增强公众对古代瓷窑、对仿龙泉青瓷、甚至是对古窑址背后的人群和村落变迁发展的认知。

“文化资源对老百姓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增强。”刘长认为,中国的旅游趋势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去很多游客热衷追逐自然风光,如张家界之类的景点很受欢迎,但是近些年,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地区越来越受欢迎,比如成都金沙遗址、广汉三星堆、西安兵马俑、浙江良渚等,无一不是凭借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中外的。

白马山上怪石嶙峋

文化是旅游的根与魂。白马窑址及其背后的文化符号,将为白盆珠持续发展旅游产业注入源源不绝的活力。在新时代命题下,盘活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已逐渐被印证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路径。

近年来,白盆珠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生态立镇,绿色崛起”被写入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如今,白马河畔的白盆珠镇横江村已从无人问津的小山村,蝶变为集生态温泉、河岸景观、田园风光、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网红打卡地。

2020年以来,白盆珠镇全力推进全镇旅游发展规划工作,不断擦亮绿色生态旅游名片,积极打造温泉康养旅游特色,当地乡村旅游休闲体验日趋多元化。

如今,白盆珠不仅凭借水库草原等生态资源吸引游客蜂拥而来,更依托日趋完善的休闲旅游配套让游客流连忘返。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值得期待的是,随着白马窑址的发掘和利用日趋深入,白盆珠厚重的历史底蕴将得到进一步彰显,并反哺生态旅游的发展。

白盆珠草原云海景观

【文脉观察】

从贫困村到网红打卡地:

横江村民宿农家乐遍地开花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丽媛

1月下旬,记者在白盆珠镇横江村看到,一条通往白盆珠水库副坝的宽阔村道贯穿全村,两侧种植着棕榈树,成片的民房分布道路两侧,部分被打造成颇具特色的民宿,崭新墙体显然经过悉心的整修。

很难想象,这个村容村貌崭新齐整的村庄,曾是省级贫困村。

近年来,横江村充分利用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工农业、乡村民宿等农业新业态,带动当地村民增就业增收,如今,昔日无人问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集生态温泉、河岸景观、田园风光、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胜地。

横江村村道开阔

“这几年越来越多广州、深圳、东莞的游客过来玩!不少村民都开始投资做民宿。”在横江村经营果园农家乐的钟老板感慨,横江村近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就业营生也有着落了,开民宿、做餐饮农庄的村民越来越多,也有部分到当地的温泉度假村打工。

钟老板在道路旁包下了60多亩地,还种了草莓、火龙果、百香果、葡萄等水果供游客自助采摘,“一般一天都能卖上百斤百香果。”除了经营果园农家乐,他还与外地工厂合作,将自家种植的优质无花果加工成特色饮品、果干等产品现场售卖。

寻迹白马窑遗址

记者了解到,横江村蝶变的契机出现在2017年春节。当时,横江村的建档贫困户多达52户,为了摆脱全村普遍靠种地为生的状况,该村开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那个春节,横江村的35亩格桑花海火爆游客朋友圈,成为网红打卡地,并且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温泉旅业等的发展。据当地村民透露,今年元宵前后格桑花海有望迎来一波游客高峰。

漫步白马河畔,可以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这是横江村盘活绿色生态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白马河畔的碗窑自然村

如今,横江村拥有多元化的精品乡村旅游路线,乡村旅游发展活力不断。横江村的蝶变是白盆珠镇依托大旅游版图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缩影。纷至沓来的游客,或是慕着草原水库的美景,或是迷上温泉瑶池的舒适,或是循着横坑岩茶的清香而来。可以肯定的是,白盆珠在探索旅游旺镇的发展路径上,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