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风物】“岭表词场射雕手”李绮青:半生漂泊异乡,不忘振兴乡邦文化
2021-01-15 10:5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离开官场后,他一直没回过家乡,在北京度过了凄凉的晚年,1929年归葬于惠州西湖之北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马勇 陈骁鹏

【编者按】

清末惠州有两位公认的知名诗(词)人,其中一位是李绮青。他是岭南名士梁鼎芬的门下高徒,才华横溢,一手好词惊艳寰宇。清光绪十六年(1890)考中进士,先后任职多地知县,名声在外。

离开官场后,他一直没回过家乡,在北京度过了凄凉的晚年,1929年归葬于惠州西湖之北。对这位半生漂泊异乡的才子,后人只知道他文学造诣深厚,对其在惠州的遗迹一知半解,说法不一。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在专家学者的带领下,实地探访了李绮青在惠踪迹。     (李海婵) 

插图/杜卉

作者/徐志达 吴定球 何志成     

李绮青字汉珍、汉父,号倦斋,惠州城区人。他早年就读于丰湖书院,是梁鼎芬的得意门生之一。后来,梁鼎芬受张之洞聘请,主讲广州广雅书院,携带惠州弟子十人随同,李绮青就在其中。

清光绪十六年(1890),李绮青不负师望,考中进士,踏足仕途,先后任福建安溪和惠安、吉林榆树、河北武邑知县,最终官至吉林宁安知府。晚年旅居北京,靠本人卖文和女儿卖唱为生,1925年在北京病逝。著有《草间词》《听风听水词》《倦斋诗文集》。

位于惠州市博物馆的李绮青雕像 李海婵 郭仕炜 摄

晚清惠州最有名气才子之一

李绮青与江逢辰是晚清惠州最有名气的两位才子,江逢辰是诗优于词,李绮青则相反,是词优于诗。骈文和诗也都不错,但以词的成就最高,早岁即以词鸣世,与张韵梅、叶衍兰、江逢辰等倚声倡和,所著《听风听水词》和《草间词》在岭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钱仲联在《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中认为李绮青为“小李广花荣”,称誉其词“上接翁山(屈大均),持节龙荒,铜琶乱拨,雄丽绵密,得未曾有”,“为岭表词场之射雕手。”

如李绮青最著名的《水龙吟·木棉》一词曰:“暖风吹遍蛮花,海天更产英雄树。炎云一角,断霞十里,火珠齐吐。挟纩无边,还丹有术,难侪芳谱。想楼高朝汉,赤心向日,擎一盖,监江渚。阅尽兴亡无据,为年年、东君作主。江山依旧,刘郎不返,夕阳飞絮。荔熟还迟,枫烧已尽,彩标高举。为春容太淡,嫣然开满,小虹桥路。”

叶恭绰《广箧中词》则说绮青:“为词卅载,功力甚深,清回丽密,可匹草窗(宋词人周密)、竹屋(宋词人高观国)。”叶恭绰对这阕《水龙吟·木棉》词亦甚赞赏,许以“雄丽”二字。陈永正主编的《岭南文学史》则称:“以英雄树称木棉,李绮青当是较早的一个。”

在光绪十九年(1893),李绮青所写的《摸鱼儿·西湖纪别》一词,却一反常态,展示出“柔情似水”的一面,其词曰:“近清明、几番风雨,平堤飞尽香絮。西湖一席离亭宴,系艇绿杨阴处。春正暮,甚惜别伤春,一样愁情绪。斜阳挂树。对湖水湖山,数声羌笛,欲去屡回顾。鲈乡景,抛却横塘钓具。渔舠今后谁主?他时料亦思猿鹤,但恐北山非故。呼酒住,正折柳官桥,又听啼鹃语。漂流最苦,怕西出阳关,故人渐少,愁诵渭城句。” 

李绮青著作封面 惠州市慈云图书馆供图

晚年生活清贫其女卖艺养父   

李绮青为人洒脱不羁,傲视世俗礼法,性情耿直,对上官从不阿谀逢迎,有“一代名士”之誉。据惠州老人说,李绮青在光绪十六年进京考试时,在广州遇到姓何的“侠妓”,流连间连赶考的费用都花完了,不过这个青楼女子是有情义之人,资助他上京应试。李绮青大受感动,中进士后,毅然娶何氏入门,成一时佳话。

李绮青与何氏育有一女,艺名“米虹月”。米虹月娴吟咏,精研歌曲,声色兼备,有乃母遗风,在北京与徐小香、时慧宝、谭鑫培、王瑶卿、罗瘿公、梅兰芳、程砚秋等名伶齐名。李绮青晚年旅居北京,靠本人卖文及女儿卖唱为生。同时米虹月的诗词骈文写得也很好,又有乃父之风,李绮青晚境甚贫,米虹月毅然卖艺以养。

据近代著名史学家张次溪回忆,米虹月出演城南,每逢好戏,李绮青必约他前往观看,遇有所感,就赋诗寄慨。如观看米虹月自编《青衫泪》一剧后,作《题女虹月新编〈青衫泪〉剧本后调寄〈高阳台〉》一词曰:“辛苦鸳盟,迷离鸩合,回肠梦断江州。一雁惊回,误人偏是书邮。奈从估客浮家去,更伤心枫荻清秋。转销魂,黯黯高城,独坐孤舟。琵琶别抱他船住,共白头迁客,一样飘流。破镜重圆,浔阳风月江头。恨天赖汝为弥补,五花冠,竟到青楼。寄深情,替写香山,一段闲愁。”写出其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潮州人曾刚甫与李绮青相交甚厚,他与李绮青一起观看米虹月演出后,作《观米虹月演〈千金一笑〉新剧》诗三首以赠,其一曰:“名父生儿自不凡,不随世味共咸酸。十年几斛江州泪,又爲才媛湿满衫。”其二曰:“凝碧池边泪共潸,笙楼忍再听哀弦。郁轮同是残科第,每閲沧桑一惘然。”其三曰:“惑尽阳城一冁然,点头顽石亦成颠。售文鬻字都无用,终倚闺媛卖曲钱。”

曾刚甫的这三首诗,道尽李绮青晚年寓居北京,“终倚闺媛卖曲钱”的清贫生活。

李绮青作品 惠州市慈云图书馆供图

客居北京为惠州培育文坛中坚   

李绮青长期客居在外,却不忘振兴乡邦文化。清末民初他与李丹麟、叶文澜等结成惠阳宏汉学会和西湖诗社,组织会员作文事活动。宏汉学会编辑出版学术文艺综合性地方刊物《循报月刊》,以文会友,鼓吹学术,扇扬风雅,这在晚清民初引领海内风气之先。

宏汉学会每季举行征文,由客居北京的李绮青负责出题,所出的题目除经史、地方掌故与文物考据外,还有山水、花木、游览题咏诗词等,课卷汇齐后从惠州邮寄北京,请他阅卷评定名次,发给一定数目奖金。

而西湖诗社除经常举行社员雅集外,还编印《西湖诗社吟稿》,刊载社员作品。这些活动对惠州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友仁、叶史才、黄植祯等青年才俊,均于此中崭露头角,成长为民国惠州文坛中坚。

民国初年,李丹麟主持重修红棉水榭,请李绮青作记。十年后,水榭再次修缮,重开诗社,请章太炎书“红棉水榭”“西湖诗社”两匾额,刻木悬于船亭,李绮青再次作记。此记对惠州文人结社的传统作了深情的回顾,更对后辈发扬光大这一传统寄予殷切期望,字里行间充满对故乡文化事业的关爱和思恋。

1925年,李绮青病逝于北京,身后萧条,幸得梁士诒资助才于1929年归葬惠州西湖犹龙山北坡。其侄李煦寰当时正在法国留学,越洋寄联哀挽道:“兰成老去尚天涯,最怜麦秀余悲,独向词章寄孤愤;丁令归来失华表,独愧缥缃事业,惭无才调继前贤。”

“老去尚天涯”,一语道出了李绮青晚景凄凉、有乡难归的窘境。

位于惠州市中山西路的李绮青祖屋 李海婵 郭仕炜 摄

【学者访谈】

李绮青诗词对惠州影响深远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实习生 郭仕炜  

李绮青半生在异乡漂泊,对其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又给惠州带来了什么?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惠州市诗联学会副会长、丰湖诗社副社长李硕洪。

羊城晚报:李绮青的诗词作品整体风格是怎样的?

李硕洪:读李绮青,给我带来的整体感受是“苍凉悲慨、清丽婉约”。不难发现,他的诗词中多出现“秋”“愁”“凉”“怨”“凄”“寒”“空”“残”“悲”“恨”“冷”“泪”等字,构成苍凉悲慨的意境。如,《水龙吟·对月有怀》就有“凉宵”“冷光”“凄婉”“凄凉”“愁随夜永”“深秋”“春寒”“广寒”等词,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些词字不是堆砌出来的,而是从心底流出来的。

羊城晚报:这一风格的形成与李绮青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有关?

李硕洪:是的。李绮青为官20余年,深刻体会到下层老百姓的艰苦生活。在仅两年不到的知府仕途生活后,他又相继遇到爱妻病殁、时局颠簸等不幸。厌倦官场辞职之后,爱妾又去世,在这种世情和心情下,他的创作多有惆怅、寂寞、悲伤的基调。比如他1912年回惠州时写的《除夕》一诗:“十年远宦迟归计,万里麻衣返故居。散落遗民兵燹后,萧条破屋雪霜余。”

府前横街二巷8号李宅内部残破陈旧,还保留着部分原始的木砖结构 李海婵 郭仕炜 摄

羊城晚报:李绮青的诗文对惠州有怎样的影响?

李硕洪:他的诗文对家乡惠州影响深远。他与同学、词友互相切磋,诗词作品表现出家国情怀。如江逢辰《江孝通先生遗集》中表现出关心民瘼、热爱故乡、挚爱亲朋等情愫,这些给晚清民初的惠州诗坛带来一股清风。

此外,他对后世惠州诗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主题用细节形象展示,诗词讲究格律,尽力把粤讴、渔歌等客家民歌融入文人清丽的诗词风韵中。

而现如今,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学习邓承修、李绮青、江逢辰等本地著名诗人、词家和文章高手的风气愈盛。2019年年底,惠州一区两县荣获中华和省“诗词之乡”称号和牌匾,就是一个明证。

【文脉调查】

李绮青故居何处说法不一:

“进士匾”力证进士府第所在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实习生 郭仕炜

关于李绮青故居,坊间流传着诸多说法:上塘街、府前横街、中山西路似乎都曾留下过李绮青的踪迹,甚至于李家后人都已说不清楚。那么,这些遗址与李绮青有何关系?记者近日在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汉新的带领下前去探访,逐一解开疑问。

进士匾上“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会试中式第一百名贡士李绮青立”等字样清晰 李海婵 郭仕炜 摄

地点一

府前横街遗址:正是“进士府第”

在繁华的西湖步行街,穿过七弯八拐的巷道,记者来到府前横街二巷8号李宅。房屋的破败陈旧与外面商业区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清代的木门砖瓦透露出古老气息。内堂残破陈旧,还保留着部分原始的木砖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堆满杂物的侧房,还遗留着一块木质牌匾。此匾长约两米,表面部分区域被白蚁侵蚀受损,只能依稀辨认出匾中的“士”字,“进”字几乎完全破损。但轻抚表面灰尘,“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会试中式第一百名贡士李绮青立”的关键字样清晰可见。“这一进士匾证明了此地正是李绮青的进士府第!”刘汉新激动地说。

据李氏后人介绍,族人现已分散各地,老宅逐渐被遗忘,一直出租给外人。

地点二

中山西路一巷遗址:或是祖屋所在

采访当天记者意外得知,除了李宅,当年李氏族人还会在祖屋祭拜。根据线索,记者来到位于中山西路一巷5号。该祖屋同样位于巷道深处,不常有人经过,但有明显的修缮痕迹,外墙经过粉刷,木门也没有破损,大门紧锁。

通过门缝可见,内堂正中摆放一张红色的神台,神台上立着写有“李门堂上始高曾祖神位”字样的神位牌。香炉上的香炷说明,仍有李氏后人到此祭祀。

早期李绮青曾在其堂弟李望山之宅邸居住 李海婵 郭仕炜 摄

地点三

上塘街遗址:或是早年居处

民间传闻,早期李绮青曾在其堂弟李望山之宅邸居住,刘汉新表示认同。李望山宅邸坐落于上塘街,呈竹筒长条形,从上塘街连接至水东街。在屋内墙上,挂着民国时期惠州教育界名人、府两等小学堂首任堂长李望山的照片。“他既然是李绮青的堂弟,那么李绮青曾在此落脚的传说就不足为奇了。”

刘汉新告诉记者,水东街是有名的商业中心,店面密集排布,而上塘街则是住宅区,商居一体。“这里是清代民国时期惠州名门望族聚集地。”而随着岁月流逝,现如今上塘街许多房屋已经残破,留在这里的大多是租客或不愿离开的老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