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1日下午4时03分,焦虑的广州广钢新城业主黄女士收到一则短信:“您小孩已被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荔湾小学录取,可自行登录荔湾教育信息网查询录取结果。”短信落款为荔湾区教育局。收到短信的黄女士兴奋得像小孩一样,称这是学校给家长们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为了让孩子获得家门口更好的教育,黄女士一家在广钢新城购房,就是看上了更新改造后的广钢新城居住区新配建的教育资源。和黄女士同样兴奋的家长还有不少,他们的孩子更多被派位到新校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小学部)就读。
广州城市更新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教育领域的更新,其意义尤为重要。近年来,广州市教育领域的更新动作不断,成为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例如启动中小学校园功能微改造、在“三旧”改造而成的片区及新兴居住片区内新增教育配套、扩大名校资源覆盖面等,无一不在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学位需求而努力。
推进改建扩建,增加学位提升教学环境
活力无限的广州,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在此安居乐业,加上二孩时代来临,广州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受到考验,解决这些问题的智慧,正是凸显这个城市及相关主管部门的价值所在。
扩容现有教育资源、增加学位供给,是实现教育供需平衡的最直接途径。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寸土寸金的中心老城区内难度不小。如何在方寸之间增加学位,广州城市更新的绣花功夫在此得到体现。
“看到那个露天泳池了吗?学校要增加教学班,打算在泳池上方增建建筑体,这样既不会影响泳池的使用,也能增加一些学位。”在荔湾区两条主干道夹角处、一所刚刚更新改造完成的小学内,校长指着校园一角的游泳池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说。据透露,这样的改造方案已经向上呈报。
在校园自有空间内进行改造扩容,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在广州老城区,很多老牌学校原有空间本身就较为局促,在校园内扩容的机会不大,只能向周围“借”空间,这又涉及学校周围用地是否充足、用地性质是否符合、有无拆迁空间等问题。扩建工程正在顺利推进的真光中学,在2015年1月公示的扩建选址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显示,扩容地块位于原址南侧,原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扩容后的真光中学预计可新增学位超千个。
2017年,广州市提出了要办“世界前列、全国一流、广州特色、示范引领”的现代化教育目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顺利推进中小学校三年提升计划有序落地。2018年,广州市开始启动中小学校园功能微改造项目,助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记者从协和小学、小北路小学、东风西路小学、农林下路小学、东风东路小学、赤坭圩小学等学校看到,这些学校或实施了建筑立面的美化、建筑体的加固等工程,或进行了地面改造、绿化提升、运动设施增加等工程,在师生们眼中,他们的学校正变得越来越美。
紧跟更新步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学位供给与入学需求总体平衡,是广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以幼儿园为例,广州市教育局方面表示,近年来该局积极回应群众对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完善布点规划,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幼儿园资源供给。2020年1-9月,广州市共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7.23万个。
除了改建、扩建原有学校外,建设全新的学校也是增加学位的重要途径。广州这一轮城市更新进程中,教育配套被纳入城市更新单元统筹规划。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制定的《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设施配建指引》规定,城市更新地区需按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专项规划,并结合用地情况高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前文提及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荔湾小学和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小学部),便属于更新改造片区广钢新城里配建的全新学校,两大名校资源的引入,大大地提升了广钢新城的教育质量。同样的提升路径,还体现在同为更新改造的天河区牛奶厂板块内,全新的执信中学天河校区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学位3600个。
在启动城市更新的旧村改造项目中,教育配套成为一大亮点。如白云区的小坪村,更新项目里规划配套3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完全中学;海珠区的石溪村更新项目,规划新增2所中学、2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
相对于改建、扩建的学校而言,新建的教育设施有更大的张力,其前提是拥有宽敞的教育发展用地,加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新校便能获得雄厚的硬件支撑,若再注入名师资源,它们就有望带动该片区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真正体现“更新发展”的内涵。
今年9月1日正式开学的广东广雅中学花都校区,是广州市教育局和花都区合作共建的优质完全中学,目前投资已超过8亿元,新校环境优美,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足球场等一应俱全。学校整体建成后,最少可新增60个班级(其中初中30班、高中30班)、3000个学位。
广州教育领域的更新、扩容与提质任重道远,借着城市更新的发展契机,无论是在方寸之间,还是在新的土地上,那里的朗朗读书声都将会更加响亮。
【实地探访】
修旧如旧微改造,广州校园更美冲劲更足
在广州这一轮城市更新进程中,广州市的中小学也启动了校园功能微改造工程,成为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
在广州市教育局重点“护航”的广东华侨中学和广州市协和小学两所学校里,通过建筑立面美化、建筑体加固、校门重建、风雨廊新建及教学设备持续完善等工程,让历史名校焕发出全新活力。
广东华侨中学:
传承历史气质,实现与片区更新相融
从人民公园出发,沿着起义路整洁的路面往南走,记者被一组具有岭南风情的灰砖绿瓦建筑所吸引,这里不是博物馆,而是将近百年历史的岭南名校——广东华侨中学(初中校区)。
以历史地标为核心启动更新,是该校微改造的一大特色。李子良校长在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谈起学校更新的时候,对宝贝般的图书馆滔滔不绝,该图书馆即是1946年由旅美爱国华侨集资复办该校时选址所在的“台山会馆”。“我们要修旧如旧,在保护好历史建筑的同时,还要让它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学校的其他建筑在改造时,它们的风格也要和图书馆的岭南风格相契合。”
在李子良校长和师生们眼中曾经幽暗的图书馆,要如何改造才能获得全新的生命力?“广州市教育局领导们非常重视,哪怕是一段楼梯、一盏灯、一个书柜的颜色等细节,都要和我们商量很多次。”李校长介绍,为了敲定图书馆里的楼梯扶手建材问题,他和同事们走访了沙面等历史街区的建筑,在确定不能用不锈钢的同时,决定用铁架加木来定制楼梯扶手,“这样才能尽可能做到和原有古朴的风情相统一”。
同时,为了不让图书馆仅仅成为借书、还书的地方,设计团队将这里升级为自由阅读的两层空间,在书架旁边增设了不少色彩灵动的沙发或布艺墩子,“学生拿着书在哪里看都行,让他们多读书,就好”。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图书馆首层有两大空间,一是用于上课教学交流的“大课室”;二是藏书读书阁,古朴的书架和楼梯,颇有博物馆里阅读空间的味道。
除了重点对“历史图书馆”修旧如旧的升级改造外,学校的更新还对大门和围墙进行了重建,对教学楼、综合楼、科学楼等主体建筑进行了加固和改造,完善消防系统、增加绿化景观的同时,还新建了一条风雨连廊。所有建筑的风格,都以图书馆的岭南风情为范本,最终呈现出一所具有岭南书院范的全新现代化中学。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区位于海珠广场-起义路片区改造范围内,作为其中一个点,其在设计之初就被纳入片区改造整体统筹之内。改造后的广东华侨中学(初中校区),与千年轴线历史之路的起义路融为一体,成为串联起人民公园、高第街、一德路、海珠广场中轴路上的重要一环,成为教育领域更新改造中一个闪亮的代表。
广州市协和小学:
三年三大步,硬件提升软实力崛起
从广州地铁5号线西村站D出口出来,走二三十米,记者看到一座崭新大气的校门门楼,上书“广州市协和小学”。不要错以为这是一所新学校,实际上,这是一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名校——三年来的更新改造,让这所历史名校旧貌换新颜,正朝着“成为广州市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标准性学校”的目标大步迈进。
孔祥明校长在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学校历时三年的微改造工程并不容易,所幸得到了广州市教育局等在政策和资金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2018年学校对校门、围墙、各楼层外立面、整体广场地面进行改造,新建了风雨连廊、协和亭等;2019年对计算机室、创客室、美术室、智慧图书馆等教学设备及空间进行内部提升改造;2020年完成了篮球场、足球场、教学楼地面、厕所等改造。三年下来,总体改造及新建面积约达5000平方米。
与这些硬件改造同步的,是校园文化的建构和提升。在孔祥明校长看来,协和小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凸显校园文化很有必要:为每栋主体楼宇命名,如和正楼、和雅楼、和致楼、和悦楼等;设置了一局三院,即协和书院、少年科学工程院、艺术院和协和邮局;打造文化景点,如桃李园、励志园、君子园、友谊园等,还有三条长廊,如学校的百年历史长廊、中华5000年文化长廊以及智慧阅读长廊……
三年的改造,既解决了学校原有围墙残旧、入口狭窄、雨天进出不便等实际问题,更难得的是,在教学硬件全面提升的同时,“协和的内部活力也因此激活了”。
孔校长说,科研是撬动教师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力助推器。近三年来,老师们成功申报了省、市12项科研课题;师生们踊跃参加省、市、区各级比赛并获得好成绩,学校和师生的价值均得到提升,这是质的飞跃。仅在过去一年中,学校就有38位老师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学科比赛中获奖,300多位学生在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如今的协和小学,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中层干部、老师来校跟岗学习、交流,这样的机会也鞭策和激励着广大师生不断进步。”在孔祥明校长看来,更新提升完成后的协和小学,全校上下一心,正努力办成名副其实的广州市教育领域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
【设计力量】
高层建筑里的保育园
朴素自然的空间,让孩子成为主角
教育领域的更新内涵,不仅有校舍的更新改造,也有开设新校以满足更多消费群体的多样需求。一所新校的诞生,在建筑设计或教育理念上的创新,或将促进学生、家长乃至行业的观念更新。
11月9日,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一栋高层楼宇内,一所全新的保育园正式开园(开学)。这所位于裙楼里的保育园,却是设计大师的作品,朴素、自然及开放的园区设计,令该园显得与众不同。
开放空间,1.2米高不隔断设计
这所名为“笑笑·尚学”的保育园,是日比野设计事务所出品,其“掌门人”日比野拓不仅是日本极具知名度的保育园建筑师,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拥有超高的人气,他笔下的保育园空间,简单清爽。日比野拓认为,园里应该有尽量多的留白空间,让孩子们主动去装饰,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能获得成功完成的开心。
在谈到广州这个保育园设计的时候,他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坦言,由于该园位于高层建筑楼宇里,所面临的多是窗户被固定、没有像花园一样的外部空间。鉴于这样的情况,日比野拓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如将分隔托育教室的墙壁高度设定为不到普通墙壁高度的一半,使之成为开放式的空间;将连通的小露台设计成咖啡角,成为孩子们和大人们共享的空间。
在一楼前台测体温、套上鞋套后,记者随园长乘电梯来到三楼。从电梯出来后小走几步,就可以到三楼露台(原居住楼宇自带的露台),露台已被装饰成孩子的室外活动空间,除了沙池、探秘屋外,还有小水池和花池,这些都是日比野拓最看重的设计要点,在他看来,让孩子们更多在开放空间里获得各种自然体验,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
露台的一边连着开放的咖啡角,再进去则是课室。这里的课室间隔墙只有1.2米高,为不隔断设计。日比野拓表示,0-3岁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年纪小的会模仿大孩子的行为,产生互相帮助学习的情况,这是一种行为的学习;同时,这种设计还能让老师的视野更广,能照顾到更多孩子,孩子也能看到老师,获得安全感。
简单自然,孩子才是园里主角
日比野拓笔下的保育园,往往具有简单、朴素、自然、真实这几大特点。在与记者的连线采访过程中,日比野拓表示:“保育园不只是游乐园,我们不能把保育园设计成像游乐园一样的地方。”他说,他看过很多花花绿绿的保育园,但不认同这些设计,“保育园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场所,孩子们可以从各种体验中学到很多道理,所以应尽可能提供简单的环境,以便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才是园里的主角。”
自然、朴素和真实,是相对于五颜六色的游乐型保育园而言。日比野拓笔下的设计,不会使用过多特别鲜艳的颜色或者素材,不提倡过度依赖空调和照明设施,“在建筑材料上坚持使用自然素材,比如木头、植物、玻璃等,因为这些材料本身有着无可取代的触感、温度和味道,在孩子们日常的接触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培养他们的感性思维”。他强调,保育园中用到的材料一定是真实的,比如绿植要用真的植物,地板用实木地板,不用仿生或复合木的,“如果都用仿真材料的话,就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策划 | 孙璇 刘云
统筹 | 刘云 冯茵
文图 | 陈玉霞(除署名外)
责编 | 冯茵
设计 | 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