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黄婷
在D2807次列车上直播“坐着高铁看中国”的央视总台记者尹平是贵阳人。从业十多年,他去过贵州的每一条高铁、每一个贵州高铁的关键工程现场。
有“穿越喀斯特”之称的贵广高铁全长857公里,共有238个隧道和510座桥梁。80%以上的里程不是隧道山洞,就是海拔高于千米的悬空桥梁,在长300多公里的贵州段更是平均不到一分钟就要穿越一座隧道。
其中的岩山隧道是贵广高铁第一长隧,总长超过14公里,对于时速250公里的贵广高铁动车组来说,不过是短短3分多钟的旅程。但为了实现地下万米的安全通行,隧道开凿者却要花费近4年的时间。
“高铁的隧道顶上有一个溶洞,溶洞里面会有几万方的水。在高铁隧道或是桥梁边上垂直的悬崖上,有很多人吊着安全绳排除险情。这是很多乘客无法想象的。”尹平说,今天我们能坐在这条平稳行驶的高铁上欣赏美景、美食,最该感谢的就是当年高铁的建设者。
曾经山水阻隔,如今瞬息可接。贵广高铁开通以来,旅客想要旅游,就像提前看天气一样,拿出手机查一下高铁站和时刻表,订票、规划行程,手机一划轻松搞定。既不用担心节假日堵车“高速红”,又避免像搭乘飞机一样因天气原因耽误行程。
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3.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未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达到20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高铁直达,普速铁路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建设者、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我们只是坐在高铁里享受着飞快速度和窗外风景,但在高铁沿线的桥隧等隐秘地方,有一群‘隐形人’在保障安全。”尹平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