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高铁看中国|山海相连,改变了两个00后山区子弟的人生
2020-10-05 16:3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对于两个年轻人来说,高铁两端,一端是乌蒙山里的故乡,一端是伶仃洋上的未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黄婷
海报设计/杜卉

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00后同龄人早已记不清第一次坐高铁的时间,1998年出生的秦鹏、2001年出生的孔韬却能精准回忆起每一次坐高铁的日期甚至细节。

他们都来自贵州毕节乌蒙山区,今年7月通过“广东技工”培训后正式入职,都在广州港南沙三期码头,在30米的高空担任龙门吊操作司机。

2018年,因家庭深度贫困曾辍学的秦鹏作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学生代表,搭乘贵阳北到广州南的高铁——人生第一次出省,来到广州参观,第一次来见到了高楼大厦和大海。去年7月,跟秦鹏同班的孔韬,人生第一次坐高铁,则是跟着33名小伙伴们一起搭乘贵广线来广州培训。

途经贵阳、桂林、肇庆等地,被誉为“中国最美山水线”的高铁贵广线于2014年年底通车,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铁路出海大通道。它将原来从贵阳到广州需要22小时左右的时间缩短至4个多小时,大大缩短了西南地区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

对于两个年轻人来说,高铁两端,一端是乌蒙山里的故乡,一端是伶仃洋上的未来。

秦鹏、孔韬所在的广州港班学生在实训基地。

从“一无所知”到龙门吊操作手

10月5号,广州南沙龙穴岛,伶仃洋北侧的南沙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上,22岁的秦鹏正操作着港口吊机,在30米高空,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高难度动作”。这个长假,是今年7月下旬正式入职广州港的秦鹏第一个工作“国庆”。

数据显示,1-8月,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4%、1.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5%;增加9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总数达到120条),广州港生产恢复速度在全国港口位居前列。码头24小时运转不停,作为港口龙门吊司机,秦鹏和同事们也要全年无休,分日、夜上班。国庆期间,秦鹏上的是早8点到下午5点的日班。每上6天班后,休息2天。

秦鹏在广州港前。

如果3年前,有人让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普底乡跑马村、当时19岁的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生秦鹏憧憬未来,他肯定想不到有一天,作为山区子弟的自己会对着蓝天、白云、大海,在现代化的港口高空,成为月薪6000元起的大型机械操作手。更不可思议的是,秦鹏的人生改变只用了3年。

2018年暑假,复学后进入毕节职业学院的“广东技工·广州港班”的秦鹏,因为成绩优异,作为学生代表被邀请来广州参观。那是秦鹏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出贵州。他说当时特别激动。连怎么检票、坐车都不知道,车程4个多小时,一点儿也睡不着,就是睁眼看窗外风景和车上设备都看不够。当时仅从秦鹏在山里的家到贵阳北站就要走几小时,而高铁则在4小时内让山海相连。

2年前第一次来广州,秦鹏也是第一次看见大海,他参观了南沙港、黄埔港,去了黄埔军校门口游览,第一次吃到了海鲜,白灼的。1年前,秦鹏第二次坐着高铁来广州后,经过10个月驻港实习和师傅们“传帮带”,他从“一无所知”到能够独立操作大型港口吊机,还考取了龙门吊专业操作证书。

憧憬5年后“大学毕业”

今年10月1日,中秋当天下班后,秦鹏和其他同事们特意凑在一起买了花螺、扇贝、花甲,九节虾、石斑鱼等海鲜,在宿舍里聚餐。这是秦鹏第二次吃海鲜。“花甲、花螺,这些从来都没见过听过”,秦鹏按照记忆中第一次吃海鲜的烹调方法,自己动手做了海鲜大餐。

“我在港口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好,你们不要担心,公司前两个月公司生产绩效好,还给加工资哩。”秦鹏说,中秋夜他跟家里视频电话问父母身体好,看家里人中秋吃什么。“毕节月饼都是五仁的,广州的蛋黄月饼吃多还是感觉有点腻。”秦鹏有点羞涩地说,他想念的还有毕节的“土鸡”,这是中秋家里不能缺的一道菜。

秦鹏

秦鹏家里,除了他和出来打工的二姐坐过高铁,其他人还没坐过高铁、出过省。为此,秦鹏有个计划,就是等2021年元旦他转正后,让父母也能坐一趟高铁来广州旅游,看看他工作的大海,一起在广州过年。

对于未来的梦想,22岁的秦鹏也比3年前更明确了。今年7月入职时,中职毕业的秦鹏开始读“机械电子一体化”专业的视频网课,学费一年3000多元,3年后,他将拿到大专文凭。如果顺利再继续读2年半,他就可以拿到大学本科学历。

“干满3年,单位还会有学费补贴。等于读大专不用花钱。”秦鹏笑着憧憬着5年半后28岁的自己,可以成为熟练的龙门吊司机,完成大学教育,让家人过上好生活。

“月亮在哪里都是圆的”

国庆假期里的前四天,同是广州港龙门吊操作司机“新鲜人”的孔韬休息,出门吃了顿火锅过节。10月5日开始上班。他排到的夜班是从凌晨0点到早上9点,在师傅带领下操作机械。工作间隙,他可以抬头望下海边明月,回味下1000多公里外故乡乌蒙山里的月光。“月亮在哪里都是圆的。”19岁的孔韬淡淡地说。跟同龄人相比,他人生路上多了些波折。

孔韬在夜色中的广州港。

孔韬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兴隆乡大沟村,跟秦鹏同班,都是广州港班2017级的学生。2016年,广州国企广州港集团接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毕节市的任务。由于当地产业基础薄弱,一般的产业难以落地,但在考察中发现毕节拥有大量的富余人口,如果能把人的就业解决好,就可解决脱贫问题。

同时,考虑到不少学生没有出过大山,可能会对广州生活不适应,广州港班采用“2+1智力扶贫”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毕节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到广州港集团下属广州港技工学校进行实操培训,毕业后考核合格,由广州港优先招聘到港口就业。

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去年7月,孔韬和秦鹏等小伙伴作为首期学生,一起来广州港实习。那是他第一次坐高铁,出贵州。“高铁很快,广州很热,感受到不一样的城市。”孔韬说。

但是刚到广州实习没满一个月,孔韬就在工作时倒地,被救护车送入医院。他被查出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CT显示,一旦肿瘤继续破裂,将危及生命。幸运的是在广州医院精心治愈下,年轻的孔韬在入院19天后康复出院。

去年8月,他和父亲一起,坐着高铁回家。那个中秋节,孔韬是在家里过的。山区的夜很静,他说当时很迷惘,不知道自己病能否好,人生又何去何从。14万多的医疗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清。尤其母亲在他生病后,干农活时分心,断了两根手指。

命运却并没薄待这个年轻人。3个月后,孔韬人生中第三次坐高铁,到广州CT复查,康复情况良好。他就坐高铁继续回家中休养。

去年底成贵高铁通车,结束了毕节没有客运铁路的历史。在贵广高铁、成贵高铁“加持”下,乌蒙山区腹地的毕节实现“纵贯南北、通江达海”进入全国一二线城市小时交通圈。

乘坐高铁从毕节出发,最快49分钟可到贵阳,6小时可到广州。毕节站高铁的通车,也让孔韬看到更多可能。因为家里哥哥妹妹仍在读书,父亲又在他生病时病倒,19岁的孔韬在2020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今年3月,闲不住的孔韬人生第5次坐高铁,也是第一次在家乡毕节坐上高铁,到浙江宁波打了3个月散工来补贴家用。

孔韬至今仍保留着第一次坐高铁的车票。

明年要坐高铁回家过年

“挺住就意味着一切。”孔韬曾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在贵广线高铁另一端——广州,“广东技工·广州港班”的老师们、同学们也没放弃他。

在孔韬生病的一年内,在广州、毕节两地共同关心下,孔韬14万多的医药费逐渐还清。老师同学们还给他同步视频补课,请专门师傅带他。7月19日,19岁的孔韬第7次坐高铁,从毕节回到广州。

2天后,孔韬和他的同学们,作为首批“广州港班”的34名学生正式毕业。他们接过港口工作服、安全帽、反光衣和刻有员工姓名的工作证。8月盛夏,孔韬再次回到港口上班。

孔韬入职后月平均工资5000-6000元,等明年元旦过了试用期月工资7000元。他每月往家里寄一部分,存一部分,剩下的留给自己交电大的学费。预计到今年年底,广州港将累计培养像秦鹏、孔韬这样的毕节山区学生150人左右,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10万元,帮助150个家庭脱贫致富,初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

孔韬中秋节前在珠江游船旁。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摄

而在“广州港模式”带动下,广汽、广药、广州地铁等广州企业也开通了相似模式的班级。目前,毕节技术学院已开办29个订单班,招收学生1142人,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超过500人。“漫漫人生路短暂而平淡,坎坎坷坷,波波折折。”孔韬说,他会为此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他的心愿是等到明年春节,第8次坐高铁回家跟父母兄妹一起高高兴兴过年。

曾经迷惘的人生,在2020年变得未来可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总策划|刘海陵
总统筹|林海利 孙璇
总执行|吴江 王漫琪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供图(署名除外)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