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亮
一座城市的文明,从斑马线上就可以看出一二。有时,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就能打动人心,让你对生活的城市心生好感。
刚刚送走“美莎克”,“海神”又突然造访。那个午后,天气有些阴沉,朋友开车行驶到一个路口,红绿灯已经由红变绿,但前面不知为何还是拥堵,我解开安全带,推开车门,远远望去,只见一位老妪慢慢走在斑马线上,身体佝偻着似一张行走的弓,老妪一小碎步一小碎步地挪着,很慢,很慢。等待的车辆虽然都急着赶路,但没有一辆鸣笛,都在遵守着“礼让行人”的规则。就在这时,雨点猝不及防落下来,老妪脚下的步伐似乎更小了,几米宽的路面老妪走起来显得无比漫长。我正要缩回车里,距离斑马线最近的一辆黑色轿车突然打开车门,一个膀大腰圆的中年男人撑着一顶黑色的雨伞快步跑到老妪身边,男人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搀起老妪走到了路边,我看见,中年男人把手中雨伞塞在了老妪手里,转身回到了车上。此时,所有的车辆似乎一起商量好了似的在等中年男人发动车子后,才发动车辆驶过这道斑马线。
我想,大家一定是在用无声的等待向这位不知姓名的中年男人致敬!
我在小区里常常看到一对母女,老人一头花白的短发干净利落,坐在轮椅上一脸的慈祥和幸福。女儿看起来50开外了,推着轮椅慢慢走着,时不时蹲下来附在老人耳边说着悄悄话。中元节扫墓回来后的一个中午,我又遇到了她们,那一刻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我走上前,向老人伸出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阿姨,您女儿真孝顺!老人看着我的手势,双眼透着茫然。女儿接过话说:对不起,她听不见!这一瞬我恍然大悟!哦,难怪女儿总是蹲下来附在老人耳边说话呢。待我走过后,女儿回头笑着,补充了一句:她是我婆婆。
这对婆媳的亲昵,已经远远超越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教师节过后的一天,我准备下班时,外甥女打来电话,让我去学校帮她接孩子。外甥女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三年多了,因为住得近,我常会承担起接送孩子的任务。那个傍晚,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学校门口聚集了等候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们,从教学楼到校门口有相当长一段距离,远处一顶硕大的红伞在向校门口移动,红伞下是十几个小学生挤在下面,四位男老师每人擎着一根伞柱,眼见着雨水淋湿了他们半边身子,红伞下的学生却没有一个被淋湿。到了校门口,四位男老师马上再折回教学楼前接下一批没带伞的学生过来……外甥女也在红伞下慢慢走近。我接过她的书包,说,你们学校的老师真好!外甥女仰起小脸,大舅爷,我们学校的老师确实可好了呢!
立秋以后,虽然昼夜温差较大,但在那个微凉的傍晚,那顶红伞散发的光芒像夏日的阳光,洒满了我的心房。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李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