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聚焦】全省文理科前50名,有6人出自惠州一中
2020-07-31 10:2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疫情之下的特殊备考,一场自控力的大比拼
高考考生“出征” 

策划统筹/马勇 陈骁鹏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陈骁鹏 实习生 陈柳余

7月23日,众所关注的高考放榜,分数线出炉,34516名惠州考生步入新的旅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下,不断有学校和家长报来高考喜讯,惠州一中有6名高考生进入全省文理科前50名等,折射出今年惠州高考成绩保持整体平稳,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当前,惠州正在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教育。高分考生固然是衡量高考的重要维度,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惠州教育呈现怎样的特点,背后释放出怎样积极的信号?

“黑马”逆袭凸显学校培育能力

“今年惠州高考每所学校各有特色、亮点、突破,特别是跟自身相比有较大的突破。”一名业内人士分析,惠州各学校涌现“黑马”,背后体现出惠州学校“加工”能力的不断提升。

当前,高考改革更加强调培养多元化人才,家长不再简单盯住学校的优投率或升学率,而是从“入口”看“出口”,着重关注学校的培育能力。判断学校的教学质量,“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尖出”是高中培养的优质体现。

惠州高考喜讯不断

以榕城中学为例,高三理科4班的温力桐初中时是一名“网瘾少年”,从中考成绩仅401分,全市排名27000多名,高考时达到602分,在全市排名提高25000多名。复读生庄东麟今年理科高考成绩560分。在去年高考时,他仅考了294分。在短短一年间,成绩突飞猛进增长了266分。

像他们这样“黑马逆袭”的故事频繁上演。在高中生源并不理想的情况下,榕城中学第二届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如,中考低分学生提分效果显著,500分以下学生517人,高考本科上线289人,上线率56%。高复部上线人数实现新突破,优投上线62人,本科上线411人,入口本科上线率38.4%,出口本科上线率80%,本科上线增幅108%。整体增分效果显著,其中文科平均增分56.2分,理科平均增分86.8分,彰显了“低进高出”的人才加工培养能力。

又如,龙门县今年取得三个历史性“突破”:在高分段人数取得历史性突破,理科620分以上的6位同学有望被国内双一流大学录取,去年有1位同学录入双一流学校;优投上线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增幅15.51%,对比2017年高一入口,增长率570%;本科上线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增加了120人,增幅22.06%,对比2017年入口,增长率132.17%;比市定1%的增长任务超出21.06%。

“惠州今年高考成绩出彩,说明了学校在科学备考方面倾注大量心血,才能够让中等生有提升,让尖子生能够充分发挥。”业界人士表示,这种教育均衡发展的健康生态,也是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更值得关注的是,经过多年发展,公办、民办学校两大阵营齐头并进、你追我赶,成为惠州教育持续提升的重要动力。

疫情改变了学生的备考方式

今年高考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一场重大战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考生原本的生活和学习节奏。期间,学生只能在家自学,返校时间推迟了两个多月,高考时间推迟了一个月,考生的学习备考方式有了很大变化。

“高三备考的关键时期恰逢疫情,给正常的教学进度带来很大挑战!”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高三1班班主任钟瑜红坦言,在校上课时,老师能面对面看着学生,实时掌握好考生的最新状态。而在家自学,难免有学生自制力较差,懈怠学习。教师很难及时发现学生问题,管理难度大。钟瑜红回想起,那时几乎天天都有家长打电话,焦急地询问如何帮助孩子备考。

为实时掌握考生学习状态,钟瑜红采取的办法是,教师联合家长,双管齐下。期间,她会不定期进行电话家访,借助家长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监督。同时根据网课签到情况、平时上课及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状态,再有就是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钟瑜红还会在每周一下午定期开展关于“自控力”“奋斗”“心态调节”等激励学生学习的主题班会。

复课后,不少考生试图以更高强度的学习加倍补回在家耽误的时间。但钟瑜红认为,学生需要一个“过渡适应期”,她根据学习规律,慢慢地增加学习任务。为了放松学生心情,偶尔还会在操场搞一些班级表演活动,组织学生喝糖水、吃水果。她说:“在宽严结合、松紧有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都学得认真、玩得愉快,提高了学习效率。”

事难知志宏,烈火见真金。疫情期间在家自学,反而让更多考生更加注重这段关键时机。“我的学习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把身体养好了,有精力应对高强度的学习。”惠州市综合高中学生谭泓旻说,疫情期间,他的Ipad使用时间达到了每天平均16个小时,学习节奏和在学校学习的步调完全一致。

强大的自律,是他收获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今年高考中,谭泓旻的高考成绩是651分,是该校2020年高考总分、理综单科“双料第一”,还刷新学校五届高考的分数新纪录。高考最后一场考试交卷铃声响起,叶瑜红短暂地卸下心中的大石头。在她的带领下,全班50人,38人过优投线,600分以上有9人,成为惠州名副其实的“学霸班”。

惠州综高600分以上学霸云集

回忆过去的“特殊时期”高考

由于疫情,今年高考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盘点往届高考,也曾有过“特殊时期”难度较高的高考。原惠州一中校长苗理正出生于1946年,17岁时参加高考。1963年,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招生名额大幅缩减,升学竞争压力大。

那时物资供应短缺,伙食水平低。但是国家对中学生比较照顾,苗理正每月能够分配到28斤粮食和半斤油,勉强能温饱。她说:“用米糠、野菜,或小球藻拌着米饭,当做主粮。我的父亲是教师,偶尔还能带我去解解馋。相比其他同学,我算是幸运的,有的农村同学只能用玻璃瓶从家里装点辣椒酱或者咸菜带回学校。”

在那个年代,学习条件艰苦。苗理正就读于惠州中学(现惠州市第一中学),学校每天晚上10时熄灯。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丝毫未减,偷偷点起煤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坚持学习到深夜。“直到老师来赶人,我们才肯合上书,熄灯休息。”苗理正说,那时候的学生坚信知识就是力量,怀揣着一颗红心只想考上大学,用青春和热血来建设报效祖国。受到家族长辈的影响,苗理正读书十分刻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1963年7月,高考当天的情形,苗理正还历历在目。那年,天气炎热,她汗水直流,紧张到总想上厕所。语文高考作文题目是《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和《五一》(二选一)。一看到题目《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苗理正心潮澎湃,充满激情。因自小受到英雄崇高理想的熏陶,她几乎是一口气写完作文,写完还激动了很久,自我感觉良好。直到收卷的那一刻,她猛地发现:“呀!忘记写题目了!”

因为是年级的尖子生,班主任和监考老师都非常紧张,大家不知道没写题目会有什么后果。无奈之下,只能在试卷袋里塞进了一张小纸条,补充作文题目。那年,苗理正考上华南师范学院数学系。全年级3个毕业班,考上本科有20多人,部分落选的同学选择补习,重新参加高考。

回想起那段时光,苗理正音调不自觉地提高了:“那代人都很有毅力和决心,心无旁骛,把读书当成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想考上大学,报效祖国。”

今年惠州高考落幕,3万余名考生踏上了人生新的征途。苗理正说:“现在人们生活幸福,优越的学习条件是老一辈不敢想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感恩,珍惜当下,不忘初心,追逐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惠州综高“学霸宿舍”高考平均分近600分

【大咖专访】

刘俊华:明确学校定位,走出特色办学路

作为惠州教育领头羊,惠州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中”)历史悠久,教学成绩、教学质量在全省名校中名列前茅。日前,惠州一中高考“成绩单”出炉,备受家长及社会关注。针对今年高考情况及惠州教育问题,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一中校长刘俊华。

羊城晚报:今年惠州一中高考情况是否符合预期?近年来一中高考成绩呈现什么趋势?

刘俊华:今年一中高考成绩各项指标节节攀升,1010人上高分优先投档线(包括音体美、港澳台生),正取生优投率90.59%,正取生本科上线率100%;尖子生技压群雄,全省文理科前50名共6人,名列广东省第四;名校录取率再创新高,10人以上有望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今年高考取得的成绩符合学校预期,特别是理科成绩高分段尖子生超出预期。近年来理科有上升趋势,文理齐头并进。

羊城晚报:一中如何推动惠州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助力惠州打造一流教育?

刘俊华:一中充分发挥好全市基础教育标杆示范作用,辐射带动新建或薄弱学校发展,为促进全市教育均等发展作出贡献。特别是在2018年4月成立了惠州一中教育集团,集团规模不断壮大,涵盖了博罗、惠东、惠城、仲恺等多个县区共8所学校,贯彻“四同”举措,即同管理、同教研、同评价、同结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2011年以来,还对仲恺中学和大亚湾一中进行帮扶,让更多孩子在惠州“读好书”。

羊城晚报:惠州民办学校异军突起,公办学校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对于惠州高中教育形成有序竞争的发展良好态势,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刘俊华:民办教育的发展是对公办教育的补充,公办学校应乐见其成,并以此为动力,强化内功。每所学校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不要恶意竞争,这是惠州教育有序发展的前提。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