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西湖】生活的仪式感
2020-06-05 13:31 羊城晚报
利用各种仪式自我加戏,从平庸的生活中创造出一方有趣的小天地,才真正属于我们

文/青丝

意大利颁布居家令期间,一个在家待烦了的老人,打扮齐整要出门喝咖啡,还与劝阻的女儿发生言语争执。女儿很无奈地看着父亲开门出去,没想到老人走到院子里,假装成顾客敲自家的窗户玻璃,要点一杯咖啡。

看过这个视频的人,都被老人逗笑了,没见过喝咖啡也如此讲究仪式感的。我由此想起一个女性朋友,每年荔枝上市,别人都是买了就吃,她开吃前会取一只水盂,舀一勺盐用水化开,剥了壳的荔枝,先浸到盐水里漂一漂再吃,既不会染上黏黏的果浆,味道也更为鲜甜爽脆。这一颇具古风的仪式,常让我联想到宋词“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的场景——有时候,一些熟悉的小仪式让人感到心安和愉悦,又能满足对于意义的追求,从而令生活更有质感。

仪式 周文静/摄

关于生活的仪式感,向来有褒有贬。康有为的女儿康同壁最落魄的时候,去买豆腐乳,也要精心梳妆打扮,穿着旗袍,昂首挺胸,还用六个装外国巧克力的铁盒子分装不同口味的豆腐乳,盒盖上面贴有标签,这盒是王致和豆腐乳,那盒是桂林白豆腐乳……川端康成说: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但每个人却能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生活中总是免不了荒诞,但仪式感可以决定是暂时的荒诞,还是永久的荒诞。

心理学家认为,仪式感能助人与身边环境建立联系,就像国外有些球员进场时,是哪一只脚先踏入,都有固定仪式,这并非单纯的迷信,而是让人获得掌控感。清末,徽商张传声花钱捐了一个河南候补道,因无实缺可补,他每日清晨漱洗完毕,就身穿官袍顶戴从内室出来。值守在中门的仆役敲响云板,吆喝大人到官署办公了。外堂的仆人端上茶水,门卫手持十几张拜帖禀告某某某谒见,其实一个人也没有。张传声喝完一盏茶,门卫又高喊仆役伺候,大人要从公堂下来了。每天重复完相同的仪式,张传声才出门做生意。人追求意义的愿望越强烈,就越容易用仪式的投射来填补空白。

仪式感也可以有效缓解独处的痛苦。疫情居家期间,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厨艺,晒多肉植物,而传说的“NASA立扫把挑战”,就吸引了数百万人在家里竖扫把。西班牙电影《闭上眼睛活着很容易》有一句台词:生活就像一条恶犬,你一旦流露出恐惧,它就会朝你扑过来——仪式感就是驱离这条恶犬的武器。

也有人说,这些仪式感都是可有可无的噱头,是很无聊的自嗨。但利用各种仪式自我加戏,从平庸的生活中创造出一方有趣的小天地,才真正属于我们。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李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