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42岁的申平怀揣着梦想,从北国赤峰来到岭南惠州,创作之路也一路花开。惠州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源源不断的丰富题材,对一名创作者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这里,他进入创作生涯的“爆发期”,夺得小小说领域“大满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在申平的引领下,惠州小小说从零起步,创造了业界公认的“惠州小小说现象”。广东省4名获得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者,其中3名来自惠州。如今,虽已进入花甲之年,但申平依然忙碌,他说“做喜欢的事情,其乐无穷哇!我拿到了小小说的最高奖,也尽力把小小说学会带到一流,这辈子就值了!”
》》》年少苦读:
为借书看去别人家替人朗读
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申平正好赶上“一出生就挨饿,一上学就停课”的时代。那时几乎所有书都成了“毒草”,或被成堆烧掉,或被查封起来。偏偏申平是个书迷,每借到一本书都如获至宝,不是想尽快把它看完,而是尽量放慢阅读速度,遇到美辞丽句还会抄下来。
当时村里张队长家有一箱书,但他家虽没识字的人,却不肯外借。申平得悉后异常兴奋,有事没事都往张队长家跑,一心要把那箱宝贝挖出来。后来通过他家孩子,终于打通关节,被同意每晚去家里给他们念书。
申平回忆,每天晚上,他偷偷一个人溜到张队长家,他们总是先插好大门,然后把狗放开,接着都聚集在煤油灯下,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一齐看着申平。他轻轻打开书,庄严地咳嗽一声,便开始了抑扬顿挫的朗读。
“那真是一段难忘的读书岁月!”申平介绍,他就是用这种娱人自娱的方式,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多部古书,也读完了《苦菜花》《迎春花》《烈火金刚》等多部当代名著。在潜移默化之中,申平的作家梦渐渐萌芽
1985年,申平开始写小小说。此前也曾发表了不少中短篇小说,但影响不大。直到《中国青年报》搞了一次全国“千字小说征文大赛”,他的作品《功臣》一举获得二等奖。他回忆道:“我无限风光地进京领奖,轰动了县城,从此就和这种新兴文体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篇千字小说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申平好像一下子发现了新大陆。“对啊,何不多写一些小小说呢!写作省时间,阅读也省时间,可以让那些整天忙乱的人在紧张之余享受文学的快乐。”申平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写了许多小小说作品,而且写出了影响。
》》》积极创作:
高峰时一天写四篇小小说
如果没来惠州,申平将在家乡继续过着平静安稳的生活。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方改革开放之风呼啸席卷北方。1997年,申平已经42岁,他感觉好像什么都有了,下一步不知该迈向哪里。他认为,这对一个作家来说不是好兆头。于是,人到中年,申平又重新走进风雨里。
为慎重起见,他先来惠州考察。当年11月,北方冰天雪地,惠州却青山绿水,温暖如春。如此巨大的反差,让他顿时眼前一亮:“更没想到的是,惠州还有个西湖,苏东坡留下了那么宝贵的故事。”他决心来惠州。
然而,现实给了申平沉重一击,原先承诺的工作并不如意,他失业在家半年之久,常为生计发愁,亲朋好友多次劝他回赤峰。他坚持留下,因为放不下两个鲜活的选题——苏东坡寓惠传奇以及惠州八中西藏班故事。他想,一旦离开,这么好的东西就再也找不到了。
申平全身心投入创作,跑遍惠州的大小书店,买遍了与苏东坡有关的各种书籍,有时囊中羞涩,看到需要的内容只好一字一句抄写。其间,他还沿着苏东坡生前活动轨迹,走了一大遍,在专家团的指导下,四易其稿。
为写好西藏班小孩故事,虽然生活拮据,但他还是请藏娃们来家吃饭,搜集鲜活的素材。
花费了巨大的心血,遇到重重困难,但申平一根筋只想要完成。最终,《东坡岭南情》剧本在《中国作家》杂志上全文发表,《戴佛珠的藏娃》电影在央视播出,获得了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美中不足的是,《东坡岭南情》没法搬上大银幕,成为申平至今最大的遗憾。
在惠州,申平不仅完成了影视剧创作“处女秀”,还在自己擅长的小小说领域尽情创作。“感觉浑身充满力量,心里暗暗使劲,想写出更好的作品为惠州赢得荣誉。”申平回忆,那时夏天酷热,吃完饭在饭桌上就开始写,将题材列出满满一张纸,高峰时,一天可以写4篇小小说,“作品质量高,投稿几乎百发百中。”
申平进入了创作的“爆发期”,一鼓作气创作了《头羊》《绝壁上的青羊》《中国狼》等让读者耳熟能详的动物小小说佳作,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其中,《头羊》更是申平的得意代表作,不仅入选了《小小说选刊》“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40篇小小说”,还获得了2001-2002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奠定了申平在全国小小说界的地位。
这些年,申平几乎拿遍了小小说领域里的所有奖项:金麻雀奖、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蒲松龄微型文学奖、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比一等奖、二等奖、冰心儿童图书奖……2009年,他实至名归地获得了国家一级作家资格证书。
》》》热心引领:
带动惠州小小说走向创作热潮
虽然创作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申平却感觉惠州缺少小小说创作氛围。当时,惠州小小说作家屈指可数,甚至不少人质疑小小说的艺术价值,认为小小说成不了主流。“憋着一股劲,希望能够发挥所长做些贡献,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更多文友能够追赶或超过我!”申平说。
申平这么说,也这么做。他刚到惠州市文联工作时兼任市作协秘书长,他从头做起,重新登记整理会员,大力发展新会员:“慢慢地,小小说作者从几个增加到20多个。”
2007年,时机成熟,惠州市小小说学会宣告成立,申平被推选为会长。学会成立后举行了众多大型活动,如创立了“中国小小说创作基地”,设立了“钟宣杯”全国优秀小小说双刊奖,组织了惠港澳深莞地区小小说作家联谊会、全国小小说高端论坛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
2016年2月,惠州小小说学会又在丰湖书院开办了小小说大课堂,由知名小小说作家、报刊编辑义务授课,面向社会免费传播小小说写作知识,每月一课,至今坚持了4年多,使得惠州岀现了小小说创作热潮。
上天不负有心人。小小说学会成立13年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全国唯一的“中国小小说之乡”落户惠城区。如今,学会在册会员已发展到102人,会员累计发表作品近万篇,3人获得小小说领域最高奖——金麻雀奖。2016年,申平作为广东省小小说学会的15位发起人之一,被推选为会长。
【文脉溯源】
大文豪苏东坡竟是小小说高手
在惠州时写下《罗浮异境》
申平在大文豪苏东坡的作品中发现小小说,多达30余篇。据介绍,这些作品都充满强烈的传奇和纪实色彩,意蕴多义而深刻,描写生动而传神,最长千把字,短的只有两百字。
申平说,某天在查阅资料时,他翻开《东坡志林》,在看到《异事》时,脑子忽然打了个闪:“我的天,这不就是小小说吗!”申平一篇接一篇地读,越读越兴奋。按照“小小说三原则”(即立意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人意料)去衡量,不仅完全符合,而且一些作品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绝。
《罗浮异境》是苏东坡在惠州创作的唯一一篇小小说作品,讲的是一个官员带人到罗浮山游玩,他春风得意,对道教出言不逊。他们出来时,忽见路上出现一座道观,有个道士坐在门槛上,见他们过来也不起身。官员很生气,正准备上前责问,忽然道士和道观都不见了。官员心惊,不敢再乱说话。
申平认为,这篇小小说情节虽不复杂,但却表现出苏东坡对道教的尊重,对那些无知狂妄之徒的轻蔑:“故事发生在岭南道教名山罗浮山,意蕴耐人寻味。”
“谁敢说今天惠州小小说的繁荣发展与苏东坡无关呢?也许‘源头盖出此也’。”申平说。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