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司马缸,语文课本里的“砸光少年”,历史课本里的颜值担当。众所周知,我的本尊司马光写过一部煌煌巨著。小缸不才,惟拈取时下一二热点,勾连历史深处,撰成案头小文,看今昔互鉴,供破愁解闷而已。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礼园
近日,丰巢向用户收取超时费引发的争议不断升级。最新消息是,丰巢向用户致歉并调整服务,承诺将免费保管时长由12小时延长至18小时。
这似乎没能完全平息消费者的不满和疑惑,从社交平台上的留言来看,消费者关注的不在于免费保管时长,而在于没有经过同意就放快递柜,明明可以送货上门,最后却可能要交一笔超时费。
有快递员则表示,把快递放在丰巢能减少丢件和破损件的发生,一旦发生丢件,可能一个月工资就扣没了。
丢件确实难办,要知道,古代的“快递小哥”丢件的结果更严重,轻则发配到山沟里啃窝窝头,重则直接掉脑袋了。等等,古代也有“快递”吗?那是当然,快递小哥祖上牛人可多了!
△古代的“快递小哥”
业务多样:有生鲜冷链,还能“海外购”
有信史可考,“快递”在周代便已出现。据《周礼·秋官》记载,当时周王朝的官职中,便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
当时快递的主要客户是政府,任务就是负责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也承担一些物资的运输工作,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瞧瞧,老祖宗的这一句话,完全可以作为现代快递公司的广告用语。
春秋时期战火纷飞,“马传”是当时最快的方式,近距离的用“单骑”直达,长距离就会用“接力”的方式。
△刘邦也当过“快递小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十里设一亭,这个亭除了管理当地治安,还负责快递公文。汉高祖刘邦就干过“亭长”,也就是秦朝版的快递小哥了。
深知通信的重要,刘邦在当了皇帝后,就对发展邮驿通信极为重视,实行了“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的政策。
到汉武帝时,多次遣使西域,开辟出“丝绸之路”,这算不算最早的“海外购”了?
△隋朝运河图
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隋唐时期更是出现了水上快递。在唐玄宗时期,全国大约有1639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相兼驿86个。
“长安北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能吃上新鲜荔枝的一大原因就是,行船与马传的结合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古代驿站遗址
唐代诗人岑参还专门写了感谢信表扬快递小哥:“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听起来好像还不错啊。岑老师是位边塞诗人,常年在边关转悠,当然更能深刻体会快递小哥的重要性。
宋代的海运进一步发展,理念超前的宋高宗时期正式修订“广州市舶条(法)”,委官推行,管理海外贸易事务。这时,海外购的商品多达几百种,有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其中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
到明代,于慎行有诗句:“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大夏天快递“生鲜”鲥鱼,居然还用上了冷藏技术,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冷链运输了。
△驿站中接待官员的厅堂
可以说,古代快递开展的业务真的是五花八门。最厉害的是,唐朝把通讯机构和官方招待所的双重功能相结合,很多驿站都成为五星级宾馆。
不少文人墨客在驿站里居住,还经常写诗赞美。千万不要以为住在什么快递自提点,实际上这种宾馆因为太舒服了,很多人都赖着不走了。
△驿站中的官员卧室
后来变得越来越离谱,《明实录》等文献记载,正德皇帝下江南游玩,司礼太监命令沿途驿站准备美女,给皇帝寻欢作乐,玩一次光水路驿站就动用人夫数十万。
从业要求:不仅武功高,还要不洗脸
官方如此滥用快递,普通老百姓想寄快递就不容易了,“小哥”根本不接单。
当然,不差钱的土豪可以雇全职或兼职的快递小哥,给自己专门跑腿,老百姓就只有请人顺便捎带了。汉乐府中有一首《引马长城窟行》,里面有一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写的就是托同乡人带回家的信件,但带信速度就不敢保证了。
上个世纪60年代,在新疆发掘出土的“唐代赵义深家书”上记载,农历9月5日从西州(吐鲁番)出发 ,12月3日在洛阳收到,两地相距3000公里,3个月收到,平均每天走30多公里。
△寄封家书不容易
捎带除了速度慢,还容易丢件。
《世说新语·任诞》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闹心的事,东晋有个叫殷羡(字洪桥)的人,从京城去地方做官,求他捎带的书信有一百多封,他出城就把信扔水里了,后人把这不靠谱的快递叫“洪桥之误”。
遇上这样不靠谱的快递小哥,贵重物品可不能再捎带了。这时,你们熟悉的镖局总算闪亮登场了。
△镖局的旗帜
镖局起初专门为票号押送银子,后来也为有钱人押送衣物、首饰和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经营范围比现在的快递可丰富多了。
镖字,从金从票,一眼就让人看明白,这是用武力还银票的地方。想在镖局这个民营快递企业里谋个差事,没有点功夫可绝对不行,而且快递小哥的武力值一般还与职位和收入挂钩。
最低级的叫趟子手,说白了就是见习跟班,还不能算正式员工,接来下就是普通镖师,再高一级,有经验、功夫也不错的会是镖头,而最厉害的则是总镖头。
△“送快递”的镖师们
镖师们只有一身武艺也不行,还要“三会一不”:没有地图,饭点时不一定恰好走到饭馆,就要会做饭;从南到北,一走几个月,要会修鞋和会理发;路上风尘仆仆,气候恶劣,不洗脸也成了常态。
那时的镖局是不会为镖师买“人身保险”的,出了事也不会报官的,一切按照“江湖规矩”办事,所以,镖师们在每次走镖之前就已经打理家里的一切,做好回不了家的心理准备。
镖局史上最大的一笔买卖来自老佛爷。八国联军进京后,慈禧和光绪匆匆西逃,曾将93万两白银交给同兴公镖局,让他们押往西安。办完这趟黄差后,老佛爷亲赐了一块“奉旨议叙”的匾额。
△同兴公镖局
再到后来,随着票号的出现,银子不用再打包运输,铁路的出现以及传统武器的逐渐落后,镖局才渐渐衰落了。
小哥不易:马不停蹄从古跑到今
值得一提的是,快件快递的保密程度,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为了防止中途泄密,被人拆看或伪造,采取了不少特殊的手段。
以秦代为例,当时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对快递员也有严格的资质审核,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从业:“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
当时,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手段是密封。文书写在竹简上,传递前人们都会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的则要装入书袋中。
△古代驿站
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根据物件的形状、大小,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中。
在唐代,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要用囊封。封泥不仅有保密作用,还有等级之分,最高五封,最低三封。封泥越多,邮件越重要。
清代邮件的封发、保密和防损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绢袋封发”“汇总封发”“长引隔眼”等多种装封手段。
清代在速递奏折一类的重要邮件时还有专用的封装程序,使用“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外人是绝对看不到的。
△一路快马加鞭
此外,古代快递对里程、速度都有具体规定。由于古代快递多为政令、军务一类,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等,将会受到严惩。
唐律规定:“诸驿使稽程者,一日仗八十,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两年。”如果是军务,“要速加三等,有所废阙者违一日加役流,以故陷户口军人城戍者,绞。”
这也是很严苛了,唐代的快递小哥送件晚了,或者不按驿道走,将根据时间的长短、公文的性质、引起的后果,作出相应的处罚,最少也要打80大板,还有可能蹲大牢,最严厉的惩罚手段是处死。
到了清代,文书传递的速度提高到日跑800里。这基本上是跑死马的结果,人吃喝也全在马上,分秒不停,体质不强的估计把信送到,命也没了半条。
△魔鬼城中的驿站
在历史的长河中,快递行业一直在演变,但始终是一种刚需的存在,承载着缩短时空、拉近人心的重要使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今天的快递小哥,也终将成为后来人口中的“传奇”。
参考资料:
倪方六,《古代“快递”那些事》,《农村·农业·农民》,2015
杨津涛,《古代镖局如何“送快递”》,《农村·农业·农民》,2016
倪方六,《古代快递泄密该当何罪》,《文史博览》,2014
李士祥,《古代名人邮缘》,《中国邮政》,1990
王中亚,《古代是如何管理快递业的》,《中国商报》,2018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