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海红
单位对面,是一排早餐店,做得最好的是良记。
我和同事们都选择良记,喜欢去厨房里捞骨头。熬了好几个钟的骨头,上面的肉,瘦的不紧,肥的不腻,就连筒骨里的脊髓,都煮成了酥软的粉条,一吸就溜进嘴里。
店里的生意好,厨房备了两个一米多高的汤锅,所有汤水当天卖完,骨头每日一换。我们是熟客,捞骨头不用钱。三五个人,叫上一份炒米粉,一份蒸肠粉,再捞三碗大骨头,一个个吃得贼饱。突然有一天,一位同事告诉我,煲汤的骨头可能是冰冻的,不新鲜。我顿时失去了啃骨头的欲望,转为吃青菜,叫一份汤面,再要一碗生菜。做汤面的是一位肩膀很宽的男子,我们叫他阿宽。
良记早餐店的老板姓梁,个高,偏瘦,一天到晚都是乐呵呵的。不熟悉的进门叫他老板,熟悉的叫他梁子。店里时不时摆着黄皮、龙眼、草莓之类的时令水果,还有带泥的花生。我们也毫不客气,见到就吃。梁子总是乐呵呵地说,自家地里的,随便吃。喜欢的话,都带走。
店里的伙计有七八个之多,门前掌勺的就有四个,一个煮,一个蒸,一个汤,一个炒,对应四个灶台,四个师傅,两男两女,那热火朝天的架势,似乎每天都在厨艺大比拼。良记有两间门面,店内有二十多张条形长桌,路边还摆了十来个小方桌,上班高峰期,客人爆满,后来的都要等位置。这一排早餐店,少说也有五六家,有蒸包子的,卖粉面的,煮粥的,还有做快餐的。说也奇怪,其他店都冷冷清清,好几家熬不过半年就换了老板,改了招牌。
良记早餐店只做半天的生意,却经营了三代。听梁子说,这店是在他爷爷手上开的,他父亲把店交给他,就回乡下种菜了。良记除了做店里的生意,还送早餐上门。街道一些上了年纪的顾客,在良记吃了一辈子的早餐。有的人不方便出门,叫梁子送。还有一些不想出门的宅男宅女,也叫梁子送。梁子接手良记早餐店,前后涨了三次价,每次涨一块钱,从六块钱一碗的汤面涨到九块,三次都跟猪肉涨价有关。
我笑梁子,一次涨一块,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涨到十块,省得下次再涨,也省得再找一块钱,麻烦。梁子憨憨地解释,我不想涨价,可是猪肉涨得厉害,能换回一点本钱就够了。我经常问梁子,一个月挣多少。他总是避重就轻,没多少,刚好够开工资和养家糊口。直到有一天刮风下雨,外面没法摆放方桌,客人少了不少。梁子拉着脸,我笑他老天下雨你也愁。他苦笑着说,这一下雨,就少了一千的收入。我以此推算他一个月的收入,真的多得惊人。
武汉疫情发生后,各个街道陆续加强防控,很多餐馆和饭店都关门了。刚好又是春节,单位还没复工,我收到通知,需要去单位。24小时值班,我有些担心吃的问题。去之前,前面值班的同事告诉我,就良记没关门,大年三十都在营业,不光做早餐,还有中餐和晚餐。不过不能在店里吃,得打包带走。
我在心里想,梁老板也太拼了,为了赚钱,年都不过了。这个非常时期,竟然还开门营业,简直是要钱不要命。我去到店里,一定得好好劝说劝说梁子,提醒他加强防护,戴口罩,少出门,千万别染上病毒。
我去到良记,梁子没在。阿宽说梁老板送早餐去了。
我跟阿宽说,这个时候还送外卖,不要命了。
阿宽说,没办法。往年都是年二十六关门,过了初八才开门。今年新冠肺炎,全国受难,前面有三个岔路口,还有一个高速口,每个路口都有十多个志愿者守着。好几十号人,都要吃啊。
梁子真够狠的,掉进钱窟窿了,志愿者的钱也赚。我这才想起,从高速路口下来,几个红马甲都夸赞良记的早餐好吃。
你想错了,给志愿者送饭,都是免费的。梁老板一天亏好几千。
这着实让我吃惊不小。
这时,梁子已经回来,一脸乐呵呵的。他身上披着一件红马甲。
我望了望头上的招牌,突然明白了良记的经营秘方。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李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