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议:广州这条隧道用“真诚艺术”俘获人心
2020-01-10 20:19 羊城派 原创
艺术介入公共空间,想要俘获人心,应该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东山口,是广州历史文化和商贸地标之一,2019年12月26日,连接东山口地铁和多个路口的千米市政人行地下通道改造成“东山印象”时光隧道正式开放。

“东山印象”时光隧道,利用原有的东山口地铁人行隧道,打造出一个立体公共空间展览,将东山特色的街区面貌、文化内涵,通过巧妙的艺术视觉设计呈现给过往的人群。(详情请戳原文:地铁隧道变身大型公共展览空间,文艺新河浦何以引领潮流?

“东山印象”时空隧道 羊城派记者 宋金峪 摄

接地气是公共艺术俘获人心的不二法宝

文/吕楠芳

艺术介入公共空间,是近年来城市更新中的热门路径。在广州,从市民广场到市井小巷,从社区到学校医院,从写字楼到商场,艺术以雕塑、绘画、装置或建筑的形式植入公共空间,抛开品质不说,供花枝招展的小姐姐们“打卡”的去处反正是越来越多了。

“打卡”,顾名思义,到此一游罢了,艺术家到底想要表达什么,I don’t care。这样的艺术是否真正有益于城市更新,也见仁见智。

但是,当笔者看到东山口人行隧道最近亮相的“东山印象”展览,竟然能吸引上了年纪的街坊提着菜篮子驻足观赏,乃至造成隧道内交通堵塞,我想这肯定是艺术激活老城市新活力的一个成功示范。

“东山印象”时空隧道 羊城派记者 宋金峪 摄

全国人民都知道,广州人没那么热爱当代艺术,不然也不会连红专厂都保不住。越秀区利用东山口人行隧道近千平方米的墙面,委托新河浦在地建筑事务所打造了这场公共艺术展,展示的内容很接地气,都是周边居民最为熟知的人文景观,包括东山洋楼、培正小学、天主教堂等地标建筑。展览用立体绘画还原这些历史建筑的历史韵味,并配合场景设计和文字,讲述100多年来东山的变迁故事。这样的艺术展,谁都能看懂,谁都能跟同伴点评或互动几句,自然大受欢迎——你可能会质疑,这也算艺术吗?这不就是普通的宣传画吗?

错矣。在我看来,艺术绝不是凌空虚蹈,而是真实自信的自我表达,对一座城市的公共艺术而言尤其如此。

新河浦是广州少有的文化宝地,任由城市东进西联,始终能保留百年前的街巷肌理和院落遗存,其中可以诉说的故事太多了。在这样一个地方做大型的公共艺术展览,还有什么比本地的历史文化更具魅力的表达吗?

城市发展得太快,我们常常一边狂奔,一边把许多“老宝贝”遗弃在半路。真正的艺术家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发现常人未见的闪光点,并转译成直击人心的艺术表现。更何况在城市更新这样的民生工程中,艺术想要俘获人心,更应该祛魅,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曾经在天河区龙洞造访过的一个旧厂房改造而来的网红创意园,以艺术之名,堆砌复古装潢、老爷车、涂鸦墙等元素,打造出一个仿真的美国小镇。类似这样无中生有的城市更新项目,正以病毒的速度在各地复制。它们的商业目的或许达到了,但是真的能带来城市文化的复兴吗?(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螳螂:我就住在这里,感觉十分舒畅!

@小川:说起广州城里的公共艺术装置,必须提到位于猎德的《盛开在广州的花》。这件2016年就在广州安置的草间弥生作品,至今还有很多广州的小伙伴不知道,这是她在中国的第一件公共艺术装置作品。做为草间弥生的忠粉我在作品安置的第二天就去打卡了~

@IN街头:广州好多所谓的公共艺术装置都太呆板了,缺少互动性,希望可以学学我喜欢的澳大利亚悉尼本土街头涂鸦装置艺术家Michael Pederson,通过诙谐语将图像、文字、声音或运动融入幽默且经常互动的公共艺术中,效果惊人!

@张劳动:之前住在附近,周末都会走路到东山口的东山口图书馆看书。后来,在东山口附近的青旅做了一年义工。每次朋友来广州,都要带他们去东山口的老洋房转一转。讲讲东山少爷和西关小姐的典故。

@HEIHEIG:所以我一直给广州核心区的定义就是东山和珠江新城,很多广州本地人都傻傻不自知……

@龙桥999:此处手动@广州城管,那些长期占用公共空间摆放的广告牌和破旧广告标语,啥时候拆一下?

@theLittlePea:今天和朋友讨论了一下,别说啥艺术空间了,中国的城市给人使用的公共空间都少,只能去一些大的商业综合体,展览和一些文娱活动价格很高质量却一般般。

@祝英台的梁山伯:我是个粗人,没啥想法,既然是公共空间,那就实在点,留点空间给大妈们跳广场舞,省得老跟我们年轻人抢篮球场……

统筹 | 纪映云
本期主持 | 孙磊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