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访谈|贝聿铭藏紫砂为何能拍出23倍估价?传说中的“民国仿古”怎么看?
2019-12-16 14:34 羊城派 原创
淡市坚挺,全因为Ta!(并不是贝聿铭)

文/羊城派记者 林清清

收藏大市平淡之下,小波澜不断激发人们的兴趣点。

日前,一批贝聿铭旧藏文房紫砂,纷纷以高出估价数十倍的高姿态成交,一时赢尽话题热度。

明清文房紫砂,为何价格仍能坚挺,淡市拍出行情?俗称“花货”的紫砂仿生器,“能品”与“神品”之间的差距在哪里?鉴别的门槛到底有多高?业界流传着诸多典故的“上海民国仿古”,应如何辨别与认识?

羊城派记者独家专访了相关业内人士,从业界到收藏家,从学术鉴赏与工艺角度,剖析文房紫砂的价值所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新闻直击】贝聿铭旧藏紫砂23倍估价拍出!

意趣盎然的文房紫砂仿生器,价值几何?市场给出热烈反映。

在11月底的佳士得香港秋拍中,一批贝聿铭旧藏文房紫砂引发关注。现场竞拍热烈,不仅全数拍出,更有不少是以数十倍远超估价成交。

最佳例子如一件清康熙陈鸣远制笸箩形杯,贝氏受赠于中国古建筑专家陈从周,估价20万,结果以23倍的460万港元落槌,连佣金564万港元成交;而一套两件板栗及栗子杯,估价20万,最终以18倍的360万港元落槌,连佣金444万港元成交。其他贝氏收藏的文房紫砂,包括笋式水盂、莲瓣式水洗、木兰式杯等,也以远超估价成交。

清康熙 陈鸣远作宜兴紫砂笋式水盂 佳士得供图

事实上,在近年来较为平淡的收藏市场上,紫砂专场仍表现不俗就以今年11月的两场大行秋拍成绩来看,佳士得与中国嘉德的两场紫砂专场都百分百成交,获得“白手套”。陈鸣远、陈砺成制壶,也都是过百万元成绩。文人意趣,在紫砂收藏这个门类上,不仅在审美上得以充分展现,也得到了收藏市场认可。

“这批贝聿铭夫妇收藏系列中的宜兴紫砂珍品,原是放置在贝聿铭卧室中的,可见是贝氏夫妇私人珍藏和使用的物品,其中一个紫砂壶内还留有仍未清理的茶叶。”

清康熙 鹤村(陈鸣远)作宜兴紫砂像生板栗及栗子杯共两件 444.5万港币,佳士得供图

佳士得拍卖亚太区副主席及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部主管曾志芬女士,在接受羊城派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此次拍卖的宜兴紫砂珍品,是早期紫砂向后期紫砂转变发展的重要节点。它改变了人们对这种鲜为人知的陶瓷制造领域的思维,并将其推向了国际舞台。”

然而,喜爱紫砂者众,低至几百,贵至过千万,当中有何不同?

【独家访谈】

A.文房紫砂 为何能淡市坚挺?

受访嘉宾1↓

刘创新(受访者供图)

紫砂收藏家。自幼酷爱书法篆刻,致力于书画文玩鉴赏研究。曾任马来西亚全国独立中学高中统一考试书法卷评改员、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书法篆刻班导师。现为西泠印社社员,马来西亚书艺协会理事,浙江省篆刻创作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嘉德、上海匡时等多家拍卖机构紫砂顾问。

出版著作有《临淄新出汉封泥集》、《以适幽趣-明清茶具珍藏展》(西泠印社出版社)等。

什么是文房紫砂?什么是花货?

羊城派:从贝聿铭的紫砂收藏中,可否看出他的收藏体系与特点?这批紫砂多为陈鸣远制仿生器雅玩,趣味盎然,是否体现出文人雅玩的收藏风范?

刘创新:紫砂分为光素器(俗称光货)、筋纹器和仿生器(俗称花货)。因为泥料的可塑性比较高,所以在中国陶瓷的窑口里,紫砂在仿生器上的成就比较显著。在紫砂收藏体系里,仿生器算是艺术和财力门槛较高一筹的门类。因为它的制作对象,是当时的文人仕大夫阶层,甚至进贡宫廷,而不是民间实用器。可见在清代的文人品位里,紫砂仿生器也是得到重视的。

仿生器本来就比较稀缺,近代的紫砂大收藏家,如龚心钊、李初梨、陈克立,和再早一点的虚斋庞元济,他们集中收藏了一批紫砂仿生器,现在一部分已经进入国家馆藏,所以市场上可流通的数量不是太多。

刘创新藏陈鸣远作品 刘创新供图

这几年紫砂收藏热潮下,艺术品市场陆续有出现过一些高质量的仿生器,也很快被一些大藏家吸收了。当然,陈鸣远是一位高产的艺术家,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在市面上还会偶尔出现一些他的真迹。

一个人的学识与品味决定了他的收藏高度。以贝聿铭的才学、眼界以及家学、审美,紫砂仿生器会吸引到他很正常。从他收藏的数量来看,他买到一定的体系,说明他对这一品类是特别感兴趣的。美国学者谢瑞华女士在1977年出版过一本书,书中标注是贝氏收藏,说明贝聿铭在1977年以前已经入藏。

羊城派:最近的紫砂专场在较平淡的大市中表现突出,原因为何?

刘创新:估价只是拍卖公司跟委托方协商的一个结果。其实过往在佳士得、苏富比,这类藏品也曾零星出现过,估价都过百万元。佳士得曾有一件陈鸣远的笋型水滴,估价180万,拍到350万,还没有贝聿铭收藏的附加条件。

陈鸣远被誉为“清代紫砂第一人”,并非浪得虚名。他有进贡宫廷,在世时就被县志所记载,他在紫砂各方面的成就,也是紫砂收藏者的终极目标之一。当然因为陈鸣远文房器的存世量稍微大一点,据我统计至少有几十件,但有一部分已归入馆藏。

所以市场上只要是可靠的陈鸣远制,有来源著录流传有序的,他的紫砂壶过往成交成绩在七八百万到两三千万元范畴,文房器一般也是两三百万左右的行情。当然具体会根据作品的精彩度、传承条件,和作品的文化意义等而有所不同。所以,在目前大环境不景气下,还能够拍到应有行情,个别一两件超行情,我觉得也发挥出贝聿铭收藏的魅力。

羊城派:如何判别紫砂作为艺术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

刘创新:我曾总结过收藏理念的三个代表:代表一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代表一个时代最高的审美标准。这也是我认为定义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区别。

紫砂还有一个更有利的条件,它从创始开始就有作者落款,落款的艺术家群体规模还挺庞大,跟书画门类非常相近,这样我们可以更明确地辨识它的艺术家属性。

有不少的紫砂作者,虽然本身是个工匠,但是他的圈子是跟文人仕大夫阶层一起交流合作的,比如以陈鸣远为例,他自己也有考取功名,也属于传统文人中的一员;与他合作的曹廉让也是个举人。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一类紫砂名家的作品,是可以被视为艺术品的。

为何他是“清代紫砂第一人”?

羊城派:作为“清代紫砂第一人”的陈鸣远,您觉得最突出的艺术价值?他的各类仿生茶具趣味盎然,又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是否丰富了紫砂的文化内涵,扩展了茶具雅玩的品种?

刘创新:首先陈鸣远在紫砂发展史里,公认达到一个很高的成就。当我们讨论一位艺术家,如果他技术不过硬,那么空谈他的艺术内涵是没意义的。陈鸣远不仅是作品打动人,在陶艺上的成就也是全面化的。

不管是筋纹、光素器还是仿生器,三类作品都能做,而且都达到一定高度,即使后来的“民国七大艺人”,如今很推崇的顾景舟、朱可心、裴石民都没有这样全面的成就。

其次,陈鸣远对作品的设计,所考虑的不仅是外形美感,他还考虑使用时的手感,把玩时人壶交流互动的乐趣。这种在把玩趣味的细腻思考,而且能很好地在作品中实现。我觉得是陈鸣远最突出的成就。

当你拿着陈鸣远的真迹,手可以很服帖地掌握着。他有一个砚滴,你会发现左手拿的时候不顺手,右手拿才顺手,为什么? 因为右手滴水左手磨墨。比如我们看他落款的位置。嘉德曾拍过一把梅花壶,落款是在壶流的下面。为什么?因为过去的文人喝茶,捧在手上,对嘴啜饮。落款在这个位置,就能让人一边饮茶,一边欣赏铭文刻字的书法美。

陈鸣远著名的南瓜壶,铭文也不是刻在正面,而是壶身偏左。壶盖钮的朝向,朝向7点钟位置,就是你把玩时拇指正好掐着钮最顺手的姿势,而且手也并不会遮挡刻字。所以有种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暗通款曲的欣赏趣味在。

而陈鸣远与曹廉让首开先河的陶工与文人在紫砂作品上的合作模式,早于大家所熟知的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壶”。

传奇的“南瓜壶”,有什么由来?

羊城派:对于紫砂收藏,你如何确立自己的收藏体系?

刘创新:对于建立紫砂收藏体系,每个人的考虑不一样。我的紫砂收藏理念,是从紫砂发展史角度,考虑这件作品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艺术价值和地位。

我感谢在我最痴迷的时候,上手过大量的紫砂传器,包括为内地和港台的一些大收藏家,以及不止一家拍卖机构做顾问时,有一个很大的过手量。所以我特别向往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希望将来我的紫砂收藏形成更完善体系时,可以呈现紫砂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性面貌。

羊城派:我知道您手里有一把传奇的“南瓜壶”,由来如何?

刘创新:陈鸣远的仿生器作品我有5件,2016年中国嘉德替我办过一个展览“鸣而远兮——陈鸣远陶艺研究”,一把壶四件文房,都是仿生器。这其中,南瓜壶是非常重要的。他是香港著名收藏家罗桂祥先生的旧藏。

当时罗桂祥把所有的藏品都捐给香港市政府,成立香港茶具博物馆,自己只留下这把南瓜壶。如果你今天去香港茶具博物馆,有一张罗桂祥的照片,他手里捧着的就是南瓜壶,这把壶现在在我手上。

这把壶得来过程也很有趣,我在香港佳士得买了一把曼生壶,提货前一晚,到茶具文物馆旁的乐茶轩吃饭,才跟乐茶轩老板叶荣枝聊起这把壶。结果第二天我去提货,佳士得曾志芬女士就跟我说,我们还有一件重要紫砂。

当她一拿出来这个南瓜壶,我就知道是罗桂祥的。所以我当时是第一个知道南瓜壶上拍的信息,就立刻去筹备资金了,因为我知道金额肯定很高。

但这个真迹,也让我开拓了眼界,对于理解鉴别陈鸣远作品,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过去只要一提到陈鸣远,很多人都会表示质疑,轻易将它归在“民国仿古”的范围。所以,这批贝聿铭旧藏的陈鸣远文房器得到市场的认可,说明了大家对于陈鸣远作品认知的有所提升。

紫砂鉴赏门槛在哪里?“民国仿古”有价值吗?

羊城派:紫砂收藏,从古到今喜爱者众,紫砂的鉴别有何突出的难点要点?

刘创新:在上世纪80、90年代,当时市场上是很少见到陈鸣远真迹,而“上海民国仿古”的影响力又很大。即便顾景舟也承认,曾仿过陈鸣远。

当时台湾曾有个大藏家收藏了一把陈鸣远壶,各地藏家都飞过去拜访。今天再回看,这把壶其实是民国仿的。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曾举办过陈鸣远陶艺展,开幕时邀请了工艺美术大师蒋蓉,认出了其中几件是她伯父蒋燕亭的作品。所以此后大家对陈鸣远款的作品都没什么把握。

即便是一些国内大博物馆,对龚心钊先生捐赠的藏品,也未来得及做系统梳理。

但是现在,要鉴定明清文房紫砂,书法铭文和印款是紫砂鉴定非常重要的要点。现在仿造水平,印款已经可以做得非常像了,但是刻字仿得完美还是很难。所以即便是鉴定难度高的陈鸣远作品,现在也是“可鉴定”的。

陈鸣远壶上有曹廉让手书刻字,书法风格可以比对。陈鸣远著名的四把南瓜壶中,南京博物院收藏了一把“东陵瓜壶”。中国台湾的紫砂学者黄建亮先生,就是以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宋伯胤先生的书法字迹比对鉴定法,来比对鉴定的。

另外,现有的文献证据在不断丰富中。有陈鸣远年谱可考。康熙时的诗人金张,他的《介老编年诗抄》中,有二十几首诗文,记录了陈鸣远的生活、创作情况和文人往来,可以互相印证。

此次贝聿铭所藏紫砂,佳士得香港也把所有图片提供给我,让我做研究。我一看就觉得眼熟,其中有8件是1977年谢瑞华那本书上出版著录过。各种研究比对下来,我也为其中4件写了一些鉴定笔记意见。

羊城派:陈鸣远制壶因受欢迎仿制者多,你认为仿制水平如何?据说早在雍正年间,市面已经有仿冒陈鸣远的紫砂?

刘创新:在中国艺术的学习过程中,仿古是不可逾越的一个过程。我们今天学书法学水墨画,都要临碑要临帖。您提到的一个问题,雍正乾隆时有没有陈鸣远仿品?我认为是没有的。因为目前还没有过硬的证据证明。

首先,是学与仿的关系。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有乾隆时期的陈孟瀛桃杯一对,但我认为那属于学,而不是仿。就如我们说文彭、文嘉这些文征明后代,画的是文征明风格,形成了吴门画派这个流派。因为伟大的艺术家肯定会产生影响,但只要落款不是冒签,就不算仿。

还有一件收藏在国内某博物馆的一把陈鸣远款包袱壶,以我们有鉴赏老紫砂能力的人,都知道是乾隆时期的旧壶,但是它上面有陈鸣远款。很多人就以此为证,说乾隆时期有仿陈鸣远。但你再细看,那个款是近几十年的窑后刻,所以不能说乾隆时就有仿陈鸣远。

还有一种是寄托款,风格上跟真迹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不被认为是仿。好比我写了一个篆书,落款王羲之,大家都知道王羲之没有篆书作品,所以这种情况就不能说我仿王羲之了。

总体来说,寄托款和后添款,都不属于仿品。所以目前的研究来看,雍正乾隆时候没有出现仿陈鸣远。第一个仿陈鸣远的人应该是陈光明,所谓“仿鸣远壶好手,明有陈光明,暗有江案卿”。他落了陈鸣远款,但是仿的水平包括泥料、工艺都还相差很远。

羊城派:紫砂界很多典故传奇的“民初上海仿古”,你也曾提醒过如何辨识,可否给出一些提示?

刘创新:“民国仿古”源于当时的大藏家谭敬。他不仅吸收了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虚斋名陶录》中大部分藏品,还组织一批人仿制古画和紫砂。谭敬当时也找了一些高手,比如顾景舟、裴石民、蒋燕亭这些名家,是有自己艺术面貌的。

顾景舟就曾经承认过,有一件四方壶是他做的,在谢瑞华的书上也有这把陈鸣远款的著录。我们研究过确实是民国风格的。由于顾景舟的承认,而带出了当时一批印章对得上的“民国仿古”。

由此可见,一来说明陈鸣远在清代时,艺术水平就已经非常高,所以会有大批量的仿制。其次是,“上海民国仿古”的仿制水平也蛮高,只是它达不到真迹的水平。

那么它的价值在哪里?正如张大千仿石涛,你看出来张大千自己的笔墨风格,就是张大千的价值;而他仿石涛仿不到的地方,那就是石涛的价值。通过鉴定,你能区别开真迹与仿古之间的差异之处。所以今天我看民国仿古,我没有完全否定他们。

但你知道,古代谈艺术品的最高要求,“谢赫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如果画得好,叫能品,格调气韵高的叫神品。古人以气韵为先,过于注重技巧就次之了。

羊城派:很多人讲究养壶,古董紫砂能否日常使用?有何注意?

刘创新:使用当然是有损害的风险的。如果说能小心使用,没有造成损坏,也无妨。我自己也用乾隆时期的老壶泡茶,当然陈鸣远的壶我也泡过,别人问我会不会比较香,我说不会!只是心理上会很幸福。第一流的壶与第二流的壶泡茶有区别吗?没区别;第一流与第九流的壶泡茶有区别吗?有区别。但我们不用第九流的壶泡茶。

一位老行家跟我说的一句话我很认同,我们收藏艺术品,应该还原它本来面目。哪怕今天有包浆可能比较美,但这不是它本来的面目。

我非常欣赏一种养护方法,他每次养完壶都是干干净净的,只有光泽,没有茶垢。我觉得这种方法会比较科学一点。

B.收藏入门:从工艺看紫砂收藏

受访嘉宾2↓

谭伟彬(受访者供图)

从事工艺美术44年,广东工艺美术珍品馆原馆长,曾任国家轻工业部百花奖评委、广东工艺美术史料主笔、第二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策划人、广州市非遗专家评委、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奖评委等。

羊城派:你认为,何为判别紫砂的艺术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作为手工艺品的紫砂,其艺术价值或收藏价值,是否也值得关注?

谭伟彬:判别一件紫砂是艺术品还是手工艺品,我认为作为艺术品的紫砂,应该有创意的造型,别开生面的品相,内涵独特,数量稀有。而作为手工艺品的紫砂,造型常见,复制性强,以使用功能为主。

有些作为手工艺品的紫砂是有收藏价值的。它主要表现在造型风格、使用设计,和原矿泥质上。如果是旧壶,则看其历史年代,古旧名匠遗留的痕迹,以及材质的稀缺。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一把紫砂壶,除了它自身的造型特点外,我觉得还要跟这把壶表现的文化内容内涵气质相关。如果工艺与艺术两者都能融合统一,那我觉得这把紫砂壶就是有收藏价值的。

羊城派:理性的紫砂收藏入门,可否先从手工艺品开始?有哪些要点值得留意?例如壶型、泥质等。

谭伟彬:紫砂的收藏入门,当然是从手工艺品入手为佳。因为手工艺品造型简单,价格便宜,比如一把手工紫砂壶,具备了使用的基本要素,它是艺术品紫砂的初级阶段。没有最初级的手工艺壶,就没有后来上升到欣赏收藏的艺术品紫砂。

就我对紫砂壶收藏的价值观而言,我会倾向两类,一类是如果是素壶,我会更多关注泥的“A”货,即原生态矿泥,不喜欢注入添加剂。某些化工添加剂使紫砂壶变得鲜艳贼亮,因此购买紫砂壶时除看星光与熔点外,还应闻闻壶内的气味。如是“优化”壶会有刺鼻气味。

另一类是艺术壶,我喜欢古朴端庄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表达的统一。这类紫砂实用功能虽然存在但已经忽略使用的需要,更多地关注紫砂呈现的文艺价值,比如在壶上通过浅雕附加一些历史典故、传统纹饰等。

羊城派:如今市面紫砂繁多,如何辨别真伪?有何基本要点?传说中的看星光,听声音等是否有用?

谭伟彬:辨别紫砂壶的真伪通过观察壶面的星光与铁熔点的方法是可行的。紫砂原矿含有大量的云母与铁质,烧成后有闪光及黑点。紫砂本身含有多种矿物,在放大镜观察下能看到不同砂色,是原矿的特性。

羊城派:目前坊间有无一些伪劣作假或仿古手法,需要提防?

谭伟彬:据一些紫砂行业内人士跟我介绍,现在很多紫砂壶,制作时都掺入了一些添加剂。有些添加剂是比较健康的,但有一些是有害的。加入添加剂,主要是使泥不需要陈放太长时间就能够做成壶,另外,也会令壶更光亮、鲜艳。所以如果碰到很艳丽的紫砂壶,就要小心购买了。

羊城派:对于紫砂收藏入门,从工艺上看有何基本要求?

谭伟彬:一般民间选紫砂的基本要素,从我接触的紫砂客人来看,第一是看造型,是否吸引。第二是看壶的质量做工,例如壶嘴、壶把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壶盖与壶口是否紧密;壶出水是否流畅等等基本检验方法。

我也发现最近市场有个趋势,人们对这个壶泥的质量更加重视,趋向选择原矿泥。因为这对使用中的安全健康与环保相关。关于原矿泥,一般人也不会直接去宜兴直接看制作过程,所以通过看紫砂的表面,有没有星光和矿点来简单判别,我觉得还是有所帮助的。(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郑少玲
本期主持 | Charl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