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改十年结硕果,居民健康水平居全国前列
2019-09-24 17:56 羊城派 原创
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等问题不断得到缓解

羊城派记者 符畅 通讯员 穗卫健宣

9月24日,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召开,由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进行工作发布。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欧阳资文在会上介绍,2009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年来,广州市不断将医改工作推向深入,取得显著成效。

破解“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问题

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主要表现为“二降一升”:全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从2009年的11.68/10万下降至2018年的3.67/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9年的4.46‰下降至2018年2.50‰;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09年的78.95岁上升至2018年的82.28岁。

广州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居民健康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居民就医负担有效减轻。主要表现为“二降一优”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09年的 27.46%下降至2018年初的 16.87%;

以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作用越来越显著,职工住院、居民住院、居民门慢、居民门特次均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均有所减轻;

公立医院收入结构逐渐优化,“以药(耗材)养医”机制初步破除,公立医院药占比由2009年的45.26 %下降至2018年的 33.55%。

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居民就医感受明显改善。据统计,十年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由232个发展为331个,镇卫生院由29个发展为31个,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100%;

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99.12%,“一街一中心、一镇一卫生院”布局规划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随着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速,“互联网+医疗健康”全面推进,一站式互联网医疗健康门户“广州健康通”开通运行,群众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等即可实现预约挂号、医疗缴费、导航导诊、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出生证预约、家庭医生签约等优质服务。

广州市还上线电子健康码,告别“重复办卡”,实现“一码通行”。建成并不断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包括25家省部属、全部市属医院、部分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273家医疗卫生机构联网上线。同时,医保异地结算全面覆盖,医保互联网移动支付扩大实施,等等。

群众“看病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此外,广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向好,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高。

据统计,全市卫生从业人员总数从2009年的8.92万人上升至18.98万人,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从3.29万人和3.51万人分别增加至5.45万人和7.22万人,药师(士)从0.64万人增加至0.89 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由3.19人和 3.39人提高到3.65人、4.85人。

中山三院医生手术中 图/羊城派资料图

2018年,在岗职工中,拥有高级职称者1.77万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9.66万人,分别较2009年同期增长69.83%、153.12%。不断成长壮大的医务人员队伍,持续推进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有效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和高水平医院建设

广州市全面推进医疗卫生高地建设。推动广医附一医院、市一医院、市妇儿中心纳入省“登峰计划”,并各获省财政投入经费3亿元;广医附一院还成功申报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获得国家建设经费3亿元。

同时,市财政拟投入27亿元支持市一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投入9000万元,支持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当前,在加快建设“广州呼吸中心”的同时,广州市还在积极协调推进“广州肾脏病医学中心”等院士所在学科发展建设。

在高水平医院建设方面,广州地区拥有一大批省(部委)、市属高水平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形成华南地区医疗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2018年底,广州地区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7个(其中广州市属2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68个(其中广州市属96个)。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肾内科、内分泌科、眼科、肿瘤科,省人民医院的心血管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呼吸科等专科水平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2018年复旦版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名中,广州地区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大附一医院、中大肿瘤医院、中大眼科医院、南方医院、广医附一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10家医院进入前100名。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基层门诊量大幅提升

广州市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医保基金购买签约服务、医保基金以增量方式进行支付、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强化全科与专科联动协作、将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家庭医生个性化包资助保障范围等方面实现突破,得到国家和省的高度肯定和表扬。

启动广州与伯明翰全科医师(家庭医生)医联体共进计划,推动广州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推行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以花都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从化区医共体为试点,建立责任、利益、管理和服务一体的紧密型医联体。

目前,11个区共组建医联体144个,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35个,全市52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均参与医联体建设。

2018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15248.99万人次(占全省诊疗总量的18.05%),比2009年的10125.18万人次增长50.60%。

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为5105.22万人次(较2009年增长69.57%),基层门诊量占医疗机构诊疗总量的比例也由2009年的不足10%提升到2018年的33.48%。(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