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 阅尽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有关“健康中国行动”的三份文件。这些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其中既有总体规划,也有具体实施方案,并前所未有地将健康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中。
这是国家为民谋幸福、谋健康的重大决策部署,亦可谓多年“全民健康”行动的升级版。其中的诸多转变与亮点引人瞩目,如在定位上,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策略上则从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在实施主体与行动上,则从单纯依靠卫生健康部门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全民参与,共担健康责任,共享健康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民众的预期寿命及整体健康水平都不断提高。但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国民健康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卫生部门曾对10个城市的上班族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竟高达48%。影响生命的三大杀手——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都呈逐年增长趋势。许多被称为现代文明病的慢性疾病,已对国人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造成这些问题,除了环境变化、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外,相当程度上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暴饮暴食、忽视休息、缺乏运动等。因此,虽然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但许多人不仅未分享到社会进步的幸福快乐,反而提前衰老,提前得病,以致不少青少年竟患上“老年病”。疾病的多发,也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痛苦,甚至背上深重的经济负担。
对此,固然要继续深化医改,提高疾病诊治水平,保证人们病有所医。但从科学角度说,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还是预防。这不但可降低发病率,减轻患者的病痛,也可从根本上防堵疾病的滋生。尽管现代医学不断进步,但在一些顽疾面前,再高明的医生也仍感束手无策。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治未疾”,即有效预防。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天,百姓健康被提升到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怎样强调重要性都不为过。但是,要真正将“健康中国行动”转化为全体民众的自觉行为,这对各地政府和组织者来说,无疑要经受多方考验。除了按国务院文件精神,落实好15个重大专项行动外,更重要的还是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其是要调动广大青少年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开展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总之,最大限度地让每位公民都能不缺席,全都融入其中,才能体现“健康中国行动”的全民参与、全民幸福安康。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