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话题 | 遇到“戏精”月嫂怎么办?
2019-04-01 11:36 羊城派 原创
如何让月嫂和家庭成员之间互信、互谅、互利?来听听多位权威人士怎么说吧!

一个月内换三个月嫂,谁想一个比一个“戏精”?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对杭州夫妇花了两万多元订了45天月嫂服务,结果却像找了个“祖宗”回家,让自己闹心不已。

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新生儿数高达1523万人,但正如网友调侃所言,为自家宝宝从茫茫从业者中选一个省心、称职的月嫂,堪比“攀登珠穆朗玛峰”……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月嫂的技能也在不断精进。

如何让月嫂和家庭成员之间互信、互谅、互利?羊城派记者邀请多位权威人士和广大网友发表观点、出谋划策。

【现状】

越贵的月嫂越不好找

近日,宋辉夫妇一直在为找育儿嫂的事情烦恼,他们前前后后跑了不少家政公司,但是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昂贵的费用也让人望而却步,因为稍微有点经验的育儿嫂每月就要1万元,而且没想到的是,越贵的育儿嫂反而越不好找,好一点的育儿嫂至少都要提前两个月预约。


【探秘】

“月薪低于15000元,客户都不敢用”

在北京,“金牌月嫂”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火爆的市场下,是科学育儿观念普及、社会角色越分越细的现实。另一方面,月嫂行业中也渗杂着一些不和谐音符。据了解,北京地区金牌月嫂的月薪大多在15000元至18000元之间,“基本上低于15000元,客户都不敢用。”


【观点】

业内呼吁培训标准亟待规范

随着新生儿父母年龄的下移、文化层次的提高,新一代年轻父母对于孕妇及婴儿健康的要求已经开始从简单的物质需求和传统的生理保护转变为注重心理的调适、心灵的沟通及科学文化的熏陶。这种转变促进了传统月嫂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月嫂行业向科学母婴护理服务行业发展。


【大咖谈】

刘梅

(广州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

广州市妇联正努力探索推动家庭服务行业规范发展,举办了两届中国(广州)家庭服务行业论坛,指导成立广州市家庭服务联合会、家政服务员妇联,打造“花城人家”家庭综合服务平台,链接100多家企业资源,全方位提供保姆、月嫂、婚介等服务,形成线上线下、开放便捷的家庭服务体系。

骆美全

(广州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促进月嫂等家政服务扩容提质,是适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需求的重要举措。目前广州市的月嫂服务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例如服务人员缺口总量较大,普遍缺乏专业训练、服务质量难以保障,企业管理不到位、行业发展不充分等。

我建议,一是支持大型家政服务企业以及妇联、青联等人民团体进社区开展月嫂等家政服务,繁荣月嫂服务市场。

二是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推广“不培训不上岗、不持证不入户”的行业准则,并完善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的制度。

三是建立、完善月嫂等家政服务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方便群众搜索服务资源,并对服务机构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监督,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四是完善地方法规,规范服务机构、家庭和月嫂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化解纠纷。

五是大力扶持提供月嫂等家庭服务的企业做大做强,对其培训项目加大补贴力度,发挥规范带动效应,推动家庭服务企业向信息化、网络化、员工制、品牌化、专业化发展。

陈挺

(广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执行会长)

市场偶然出现“戏精”月嫂现象,追根溯源是机构的自律问题。

正规的家政服务平台,从录用人员到售后服务,都需要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平台录用人员,最重要的是确保应聘者习得专业知识并参加正规的国家考试,持有人力资源部门颁发的职业证书,并对人员的来源、履历进行审核,最后是要为从业者举办正规的入职培训。

家政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从业人员提高服务素质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真理”。

实际上,月嫂行业已经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但相关问题仍偶见报端,归根结底是因为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育儿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未能适应变化。因此,从业人员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服务素质;家政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员工专业培训刻不容缓。

家政服务行业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应该顺应变化,符合社会发展。家政服务企业应该做到总结共性问题、升级服务,不断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术。

朱德毅

(广州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会长)

目前家政行业给不少消费者的印象是存在诸多乱象,主要问题和原因是:

一、规范化经营管理的家政公司太少,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公司都是以中介的方式经营,主要是“撮合”,事前只做简单、粗浅的培训;事中简单询问、跟进、换人;事后无考核、管理。

二、培训机构为了牟利,在培训课上只讲理论,没有实质的训练。更糟的是,他们告诉培训对象,母婴服务人员(月嫂)是不做其它家务的,这导致了月嫂斤斤计较与客户冲突不断。

三、消费者没有把自己的需求描述清楚,或者隐瞒了自己的部分需求,等到月嫂上门了,就要求月嫂除了照顾产妇和新生儿,还做全部的家务等,这样月嫂心里就产生了情绪,导致关系紧张。

要实现高素质、高质量的家庭服务,关键是要让家政企业能盈利,企业有了利润,才能进行更好的培训和管理。而不是需要家政服务了,就找到服务员签“私单”,等出了问题,又来找家政公司承担责任。

李嘉庆

(广州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主任)

应对月嫂等家政从业人员诚信缺失、缺乏管理的问题,我认为要对家政服务员、雇主、企业进行三方诚信登记,不断完善家政服务诚信平台。

提高月嫂等家政服务员的素质,确保服务质量,我认为首先要加强岗前技能培训,妇儿中心为此建立了广州市妇联家庭服务实训基地。其次,也要加大对家庭服务工作的家政服务员的权利保障力度。

另外,让雇主及家政服务员更好地建立互信、互利、互谅以及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也很重要,为此,妇儿中心将联合广州市家政服务联合会拟共同推动制定“家政服务员使用说明书”。

彭澎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

一个家庭出高价雇佣月嫂,自然对其期望值是很高的,部分月嫂不专业、不科学的工作态度,就会引起双方供需不平衡,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月嫂市场的社会诚信缺失。

月嫂市场可以说是一个新生产业,社会评价体系的建构也不是很完善。年轻夫妻选择月嫂也只有两条路径,一是口碑相传,二是家政机构。如今,不管是口碑还是机构,都有其弊端,月嫂的资质没有一个很规范的衡量标准。

客观的社会评价机制是约束市场乱象的重要砝码,面对市场需求,有关部门理应出台月嫂考核标准,相关平台也理应组织月嫂专业培训,让市场走向规范化。

朱悦进

(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

目前,家政业处于“卖方市场”。一方面做月嫂和保姆的门槛很低,什么人都可以干;另一方面,缺乏专业化的行业培训与监管,从业者很多是滥竽充数。所以,雇主虽然花了大价钱,但“买”的是水货,并不能胜任专业护理工作。

好消息是,最近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发文,准备建立家政服务业的信用体系,并实施“红黑名单”制。今后请保姆或者家政服务人员,雇主首先可查查中介或家政人员的信用纪录,以作为参考。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要想建立雇主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互谅,互助,互利,关键还是要走家政服务的专业化道路。

对此,政府应该像菲律宾那样,大力扶持家政服务业,从宏观层面,把它当做重要的产业来抓。政府可以为从业者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今后从事家政业必须持证上岗。

同时,也可通过财政手段扶持专业的家政服务公司,让月嫂或保姆成为企业员工,有社会保障,令其有归属感,也有专业化的行业监管。

总之,要把家政业纳入专业化、规范化的行业管理轨道,这样才能让人们请到放心也称心的家政服务人员。

周旻

(行业专家、家庭服务业资深管理者)

近十年来“坐月子”的方式在不断丰富,最典型的是选择月子会所和请月嫂两种,请月嫂是相对经济实用的方式。月嫂在服务期间,工作量大且休息时间少,基本上24小时工作,对身心和体力都是比较大的考验。同时还需要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与用户家人长辈和谐相处。

用户都希望月嫂是全能的,在用人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因此,我们希望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和互相包容,这样更有利于产妇顺利度过“新手妈妈”阶段。

我认为家政公司要加强月嫂的培训和管理,除技能培训外,还需持续进行职业心态、服务意识的强化提升,不断增强月嫂的综合素质。

邓丽萍

(高级母婴护理咨询师)

成为一名“金牌”月嫂,需要经过多年工作实践,是由经验、技能、口碑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我个人认为,雇佣方在选择月嫂中介的时候,首先应该选择一个专业的平台,其中公司背景、团队质量、顾客口碑等都不容忽视;其次是要了解月嫂的身份来源、身体健康情况以及相关上岗证件(包括高级母婴护理师证、产后修复师证、高级小儿推拿师证等);配合完善的售后服务,避免在雇佣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激化雇主和护理员的矛盾。


【投票】


【新闻谈】

1818黄金眼:杭州夫妻花万元请月嫂,却招来个“母夜叉”

新京报:探秘月嫂市场:“金牌月嫂低于15000元,客户都不敢用

央视财经:月薪25000元还得提前半年约月嫂行业为啥这么火?

北京晚报:金牌月嫂凭啥拿“金牌”业内呼吁培训标准亟待规范

育儿不容易

千选万选最后还得碰运气?

你或身边的朋友遇到过“戏精”月嫂吗?

请在下方给我们留言分享吧!

来源 | 羊城派
文字 | 钟传芳 陈亮 王悦涵(实习生)
视频 | 姜雪媛
制图 | 麦宇恒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