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观察员 昭文
3月15日,2019考研国家线一出,相比2018年普遍上涨,于是网络上唱起一片《凉凉》。
考研显然越来越难。就在前几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
而即便考上,也未必就离成功更进一步。
近日,一些高校纷纷对部分大学生开出退学处理,引发关注。其中,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都有类似情况,退学处理的一个共同原因都包括“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7年、硕士5年,下同)内未完成学业”。最多的广州大学一次退学72名研究生。
这几条新闻一出,无疑是给当下正热的考研潮当头一盆冷水。不少贴吧的主题词都换成了“还要考研吗”?
是考研的决定错了吗?观察员认为,是学习的目标和方法错了。
其实,如今的考研和人们最熟悉的高考如出一辙,简直就是情景再现,还是挑灯夜读还是疯狂刷题还是分分必较,除了没有老师和父母在屁股后面催着,其它的,全都一模一样。
观察员接触到的一些大学生,在考研填报志愿时仍然像高考填志愿一样,“看分数找下家”,或者就是盲目跟风,既不研究自己也不研究社会。
在很多人心里,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为了拿证,拿证就是为了换钱。
这个逻辑有没有问题?没有,观察员不想讨论人生价值观,但值得警惕的是,如果仅仅抱着这套逻辑,终会碰上一堵无形的墙。
这种学习思路从大学本科就开始暴露问题。
观察员在上大学期间,有几位同学都遭遇了退学,在高中阶段,他们都是考试能手、刷题高手,所以被重点大学录取,但进校之后学习环境完全变了,那些考试技巧在自由的大学学习中派不上用场,导致他们丧失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去年在贴吧里,一名大学生含泪自述,他是如何复读考上重点大学却最终失败退学的。↓↓↓
在研究生阶段,这种矛盾会激化得更为明显。因为研究生培养不像本科生,不是大众化教育,正如其名,对于自主学习和功能性学习的要求更高。
什么叫功能性学习?就是区别于功利性学习。
学习的本质是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加以运用、转化为物质或精神的生产力,至于金钱,是生产力的副产品。
而功利性学习本末倒置,把考试技巧排到了第一位,将学习目标和生产力转换能力弃之不顾。
这样做的问题在于,一时的竞赛可能很有效,就像吃了兴奋剂的运动员。但长此以往,既达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更弘扬不了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还有可能,釜底抽薪,后劲匮乏。
第一个严峻考验就是,能不能毕业。
人生是一场超长马拉松,进入职场的人都会明白,考试教给我们的东西很少很少,而学习是终身不能停止的事。
因此,对于能够走到高考和考研这一步的学子来说,基本素质其实已经不成问题,走得更远、过得更好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如果真的要想实现,最好调整心态重新审视自己,尽情投入学习和创造的乐趣,加上吃苦奋斗的耐力和信心,功效自然会在未来显现。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网络
责编 | 孙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