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法律监督“刚”与“力”的践行者,是司法为民“光”与“热”的推动者,在大多数群众的心里熟悉又陌生。但是,他们就是这样一群术业有专攻、办案有温情、眼里有星光的守望者。他们将守望谱成曲,公平唱成歌,正义写成诗,为了法律的公平和人间的正义而踏遍山河。
正值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羊城晚报联合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共同推出《广州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系列微电影,广州检察官亲历案件后讲述办案心得、履职思考,诠释新时代检察工作新理念。该栏目用镜头带观众走进广州检察官的滚烫办案世界,用故事汇聚成正义奔涌的海洋。
垃圾,漫山遍野的垃圾。恶臭,劈头盖脸的恶臭。污水,墨黑的污水正滴答滴答得往山底下流淌。
这不是电视剧里面的场景,这是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及其相邻的佛山市南海区部分村民十年之久的身边场景。令人触目惊心的垃圾山背后,究竟是谁有恃无恐地打造了这座“千层糕”?这堆积了十年的恶果,又如何复原,让这片土地重新正常“呼吸”?
本期,是《广州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系列微电影第一集之《移除“千层糕”,拿下骨头案》。
“千层糕”的前世今生
卫洁垃圾处理厂,坐落于有花之都的花都区,三面临佛山南海,隶属于广州花都区管辖。该厂通往广州的路只有一条。十年间,该垃圾处理厂相关负责任人利用地理位置隐蔽的特点,将其后山视为堆放生活垃圾和垃圾焚烧后炉渣的巨型“温床”。最终导致该垃圾处理厂在后山倾倒垃圾面积约12.3万平方米,杂天土(垃圾山)质量为21.28万吨。也就意味着,如果垃圾有一米高,这些垃圾可以铺满整整56个标准足球场。
这一座名副其实的“垃圾山”由垃圾处理厂经营者李某强亲手炮制。最初,未处理的垃圾只是在下雨天或机器故障时临时在后山堆放。随着侥幸心理不断占据上风,李某强等人开始有恃无恐地将生活垃圾堆放在后山。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赚取更大的利益,也为了掩人耳目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后山填埋垃圾。李某强以种植树木的名义,一口气承租了垃圾场厂区西南侧山体18年。讽刺的是,李某强掩耳盗铃般的把戏至案发时公司账目上余额仅有285.23元。
启动民事公益诉讼
李某强私自堆放垃圾造成环境严重损害,公安机关对李某强污染环境一案,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此时,卷宗里“垃圾山”一词引起办案检察官的注意,一场守护环境的“骨头案”的攻坚战悄然开启 。
该案既涉及刑事犯罪,又涉及民事追责,还涉及行政追责,案件重大,案情疑难复杂。面对这样一块“难啃的骨头”,时任广州市人民检察院欧名宇检察长第一时间指令花都区人民检察院将线索移送市检察院,并成立由其担任主办检察官、市区两级检察院办案骨干为组员的公益诉讼办案组,带头办理“硬骨头”案件。
办案难题接踵而至
随着案件办理的深入,一系列的难题接连摆在办案组成员面前。这座“千层糕”垃圾山造成的环境损失和经济损失究竟有多大?涉案垃圾处理厂的公账上的余额仅有200多元,谁来承担赔偿责任?程序正当和垃圾山造成刻不容缓的生态环境修复孰轻孰重?
面对这些难题,办案组成员没有气馁。他们充分发挥检察官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和刑事诉讼三大职能作用,对涉案区域及垃圾山周边的证据进行地毯式收集。明确将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深挖案件背后实际投资人、违法获益者,在诉前采取措施冻结被告千万资产,确保判决“不打白条”;通过督促当地政府先行委托专业机构对涉案场地进行整治,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引入先予执行制度,将被冻结的款项先行支付给修复机构,保障环境修复1.31亿余元执行落实到位。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违法分子如何狡猾,如何掩耳盗铃钻法律空子,都逃不过美好生活守护者检察官们的火眼金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办案组成员在这起案件中,移除了“千层糕”,啃下了“骨头案”,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守护住了人民生活所需的美好环境。而今,这座垃圾山早已大变样。原本坑坑洼洼的山路变成直通山顶的水泥路,眼之所及皆是绿意盎然、微风下轻微摆动的鲜花都是对“检察蓝”最盛情的礼赞。
栏目策划 | 钟亚雅 贾蓉慧
视频制作 | 叶晓刚 丘恺琦
文案 | 梁枫林 熊焕
海报设计 | 胡斌斌
责编 | 付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