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曹月 欧阳志强
1月8日晚,在佛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佛山五区区长接受访谈。三水区区长李军表示,报告明确提出涉及三水的工作共16处,涉及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区域合作等多个方面,范围之广、层次之深、力度之大,赋予了三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信心。接下来,三水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党代会和人代会工作部署,勇当佛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佛山市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体现三水担当、作出三水贡献。
高质量发展:着力再造一个产业“新三水”
去年,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和支持下,三水优化整合超200平方公里连片产业空间,纳入佛北战新产业园,成为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集聚区之一。三水全域面积828平方公里,开发强度只有27%,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李军表示,围绕报告提出的“建设经济实力更强大的新佛山”,三水区在最近召开的区党代会、区两会上提出,要着力再造一个产业“新三水”,争当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立足三水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三水将从“增量做大做强、存量做优提升”两个维度,以双轮驱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增量做大做强,我们要跑好佛北战新产业园建设和先导型经济培育的新赛道。”李军表示,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佛山市政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云东海生物港等为核心启动区,推动水都产业园等多个产业组团协同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产业园”。接下来,三水将加快制定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架起园区建设的“四梁八柱”。特别是,以万亩产业发展空间、万亩国家湿地公园、万亩森林公园“三个万亩”的独特禀赋,高标准建设佛高区云东海生物港核心启动区,打造成为湾区生物医药新增长极、全国“三生”融合标杆园区。二是加快培育先导型经济和战新产业。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佛北战新产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装备、健康食品等产业,打造战新产业集聚圈。三水区将破除以传统产业为主的“路径依赖”,大力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先导型经济,引领实现“跨越式发展”。
营商环境:从政务环境、公共服务、城市品质等方面着力
营商环境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让企业、人才留下来、发展好,既要创新体制机制,也要提升生活环境。因此,结合城市品质提升、民生福祉改善,三水将从政务环境、公共服务、城市品质等方面着力,打造三水优质营商环境的新优势。
李军表示,在企业服务方面,率先在五区挂牌成立“区营商环境建设局”,统筹落实“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区级个性化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企有所需,政有所应”。
在优化公共服务方面,聚焦企业和市民最关心、最关注的教育和医疗领域。一方面,大力建设现代教育强区。让“三水教育”成为提升城市能级的“潜力板”。同时,统筹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在中部、北部片区,规划建设两所高水平中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布局,满足中北部片区市民优质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推动三水区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三水医院等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同时,投入30亿元,引进全省一流的珠江医院,合作共建珠江医院三水院区,今年将完成基础建设,力争明年正式投入运营。
“今后,无论是到三水投资的企业,还是本地居民,还是到三水游玩的旅客。我们都会为你们呈现一个办事干事便捷高效、生产生活舒心幸福的新三水。”李军表示,在大力优化城市品质方面,将加快构建“七铁六纵十八横一环”的现代交通体系。报告也指出了,要加快推进“季华路西延线、塘西大道三期及南延线(三水三桥)等项目建设”,还有金石大道西延线、虹岭路西延线等。随着一批跨区道路的加快建设,三水联通“禅南”的路网建将进一步织密。另一方面,将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比如,将贴近市民需求,高水平建设首批3个以上儿童公园,新(改)建29个社区体育公园,同时建成开放海上田园万亩公园,高水平建成万亩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为广大市民,打造“近可出门见园、远可郊游踏青”的“公园式”城市。
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
自2018年以来,三水区圆满完成了全省乡村振兴试点三年改革任务。去年,三水获得省颁发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名牌,标志着三水已经迈进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李军表示,接下来,三水将着力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新标杆”。
一方面,三水将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全面启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坚持园区化发展。2021年,三水区农业牧渔业总产值超90亿元,增速超20%、全市第1位。全区3个园区(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三水区渔业工贸产业园、三水区渔业产业园(青岐)纳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共有市级农业公园7个,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1家。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接下来,三水将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为引领,加快农业园区化、集约化、科技化发展。到2024年农业全链条产值超200亿元,新增改造6万亩高标准鱼塘。打造水产区域公用品牌,打响三水优质农产品“金字招牌”。二是强化标杆项目引领。加快全省数字农业、水产业、畜牧业和花卉产业“四大标杆”项目建设。并以标杆引领,不断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健康水产、优质肉品、精品果蔬、特色花卉以及农旅文融合的“4+1”全产业链。
另一方面,三水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80%以上村居建成美丽宜居村。同时,以点带面,接续打造三大片区4条省级美丽乡村精品路线(乐平多彩礼运线、“西江十里画廊”、云东海环湖精品路线、莘田—长岐九曲河段乡村振兴十里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变现美丽经济。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