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梓婷 秦小辉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伟(除署名外)
从传承百年牛墟历史的农业小镇,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再到打造以模具产业为支柱的大湾区模具智造中心,位于东莞东部的横沥镇,是东莞市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的镇区之一。近年来,横沥镇依托“三河六岸”的城市基底和“诚实守信”的牛墟文化,持之以恒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城乡面貌持续得到改观,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全国文明镇”这张靓丽的名片越擦越亮。
近年来,横沥在提升城市品质过程中,聚焦于“去污点、增亮点、显特点”,使得精细化管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步一个脚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东莞市横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何日亮近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横沥镇将分近期、中期、远期三步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建设“智造名镇 滨水新城”。何日亮表示,横沥将全面整合镇村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以传统文化的力量成风化人,将横沥“小城大爱”的城市精神融入到群众生活中。
推进精细化管理,创建“小城大爱”文明城镇
羊城晚报记者:自2016年来,横沥镇连续五年入选中国百强镇,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镇。与此同时,城市空间品质也在显著提升。请问,横沥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方面,主要赋予了哪些使命任务,成效如何?
何日亮:横沥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创文三级跳。横沥在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围绕近年来的治水成效,大力构建滨水长廊,完成了东引运河二期整治,加快推进建设仁和水综合整治项目,“三河两岸”滨水长廊逐步成型,横沥良好的硬件环境和整体“颜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也是文明村镇创建提质行动的重点。横沥以创建“洁净城市”和推动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我们除了抓好落实村的环境卫生治理、基础设施改造,还创新做好“口袋公园”项目,每条村因地制宜美化闲置地,鼓励人人参与治理,让横沥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山厦村以“彩虹村”“芋乡美地”、隔坑村以“水岸人家”、村头村以“查香印象”、村尾村以“荷塘叶色”、张坑村以“相牛故里”等形象标识各具特色,深入人心。
另外,我们坚持创新工作方法,常态化开展镇级“洁净城市活动日”现场会、乡村振兴“斗牛大会”等,带动各村(社区)积极交流,将好经验、好做法推广至全镇,逐渐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横沥经验”。同时,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社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大力推行“河长制”“路长制”,持续推行“行走横沥”“洁净城市”“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可以说,我们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也把文明创建工作伸展开来,城市干净有序让群众感受到了应有的文明习惯,激发起群众的归属感,进一步营造出“小城大爱”的浓厚氛围。
转变村民意识,齐抓共管推进环境提升
羊城晚报记者:近年来,横沥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工作成果丰硕。请问,横沥在全域内全面推进环境品质提升,主要的抓手性措施有哪些?其中重点攻克了哪些难点?
何日亮:横沥以聚焦“去污点、增亮点、显特点”为目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其中,去污点即是摆整齐、扫干净,横沥基本做到。近年来,横沥投入超过4亿元,全域启动300多项乡村建设工程项目,各村街头小景串珠成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同时,我们压实全镇的“路长、巷长制、所(站)长制”,对各个保洁区域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准、定奖惩等“五定”管理制度,压实公厕管养、垃圾转运站保洁工作,落实每座公共厕所专人专责定岗管养职责。各路长、巷长、所(站)长通过“五看一听”开展巡查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各层级干部的监督作用,各村(社区)、园区和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分区、分片、分路负责辖区范围内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形成“领导带头、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其中,隔坑村就是横沥镇社区基层治理的一个标杆。在治理中,我们将隔坑村划分成10多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由一名村干部负责,统筹治安、城管、环卫保洁、综治、网格员等方面的力量。在环境卫生、村庄设施布局、乡村治理等问题上,村干部又通过隔坑村党委搭建共治协会这一平台,与村内党员和村民代表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推进村内各项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隔坑村相关负责人说过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他说“你说的多了,就做的少;你说的少,就得做的多。”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跟群众做得工作多了,宣传得多了,群众的卫生意识就提高,村里的环境卫生自然好了,环卫保洁的压力也就小了,反之亦然。最终,爱护环境卫生变成该村群众的自觉行动,村民思想意识实现从“我要你扫干净”到“我要干净”的转变,这也就是治理,而不是管理的理念,社会治理的理念就是真正让大家齐参与。
此外,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抓好标准化的拟定,并形成“横沥经验”。我们将闲置土地和卫生死角改造为“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并形成了一整套标准,通过标准化,“守底线、拉高线”,助力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接下来,横沥镇也将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拟定。
计划三步走,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
羊城晚报记者:未来五年,横沥镇将围绕建设“智造名镇 滨水新城”为目标,全力推动横沥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城市。而要想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工作效能不可或缺。请问,您对横沥城管工作整体上有哪些期待?镇党委、镇政府将在哪些领域强化赋能?
何日亮:横沥城市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我们制定了短、中、远期发展计划,进一步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
近期工作需要加快补齐生活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的短板。我们看到路边的垃圾桶越多,垃圾混投、垃圾桶周边脏乱差等情况就越严重,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我们将逐步试点垃圾撤桶。撤桶以后,肯定会有市民还是习惯拿了一袋垃圾过去丢到垃圾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市民做好垃圾分类,培养文明习惯,真正做到城市环境共治共享。
中期就是整合体系,建立机制。我们将全面梳理、整合镇级职能资源,把消防、环保、应急等社会综合事务多元融合,纳入一个体系,凝聚工作合力,以村(社区)为单元,实现镇村联动,多方参与,全民共治的社会治理区域。从明年开始,大力推广隔坑村的做法,使横沥镇整合镇村城市管理体系这件事有样本、有参照。
远期来说就是以传统文化的力量成风化人,将横沥“小城大爱”的城市精神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使之入心入脑。城市管理能否管得好,最终还得看人的素质。这方面,除了宣传教育之外,文化的力量也很重要。接下来,我们也正在思考用文化的手段提高群众对高雅文化的欣赏力和对城市美好生活的追求。
强化城管队伍建设,助力横沥高质量发展
羊城晚报记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城市管理,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对于横沥城管队伍,您寄予什么厚望?
何日亮:一座城市的魅力,关键在于城市管理,文明、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离不开高质量的城市管理水平。没有美好的城市环境,产业升级、人才引进都是纸上谈兵。近年来,横沥城管队伍始终奋战在一线,用汗水换来横沥镇颜值的提升。希望横沥城管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城管队伍建设,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做好以后各项工作,切实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建设“智造名镇 滨水新城”提供优良的城市环境保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