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文脉】“中国玉都”历史悠久 揭阳大力发展玉文化产业
2021-12-15 09:01 羊城晚报•羊城派
第二十届中国(揭阳)玉文化节在阳美村举行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映光 王沫依

羊城晚报12月15日潮人文脉报道版面

粤东千年古邑揭阳,是一个被镌刻在美玉之上的名字——以揭东区磐东街道阳美村为核心的揭阳玉器产业集聚区,用百余年的时光,挥洒几代人的汗水,造就了全国乃至亚洲的翡翠生产、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用代代传承的诚信、团结、开放、创新等如玉美德,雕琢出“亚洲玉都”“中国玉都”盛名,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11月26日至28日,以“创新玉都,‘玉’见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揭阳)玉文化节在阳美村举行,集中展现近年来揭阳市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玉雕人才培养的成果。这场一年一度的玉文化产业盛会,也再次将世界各地的目光吸引到了揭阳这座因玉闻名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挑八索”挑出玉都传奇

揭阳玉器产业以阳美村为核心,是在阳美村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玉器加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许很多人都会好奇:不产玉的阳美,一百多年前还只是一个地处“田洋之尾”的寥落贫困村庄,它究竟是如何一跃成为坐拥千亿的翡翠都城的呢?

提及揭阳的百年琢玉史,夏翰城是一个许多玉商经常提及的名字,而他正是揭阳产业园玉文化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夏怀书的祖父。

“阳美村因土地不足,自然条件受限,很多农民光靠种地很难维持生计,农闲时的各种副业、手工业成了他们另一个生活来源,最常见的莫过于‘挑八索’,也就是挑担走街串巷贩卖的小本生意。”夏怀书告诉记者,他的祖父夏翰城就是阳美村早期“挑八索”的农民之一,以买卖旧货、收购旧玉、簪花等首饰增加零碎收入。

随着贩卖经验的不断累积,夏翰城等“挑八索”的农民逐渐发现,他们收购的可以熔炼的金银远不如珠玉翡翠值钱,于是,珠玉翡翠成了他们的重点收购对象,“这些农民也就成为了‘玉农’,就是脱离农田后、以玉石换取粮食的农民。”夏怀书说。

最开始,夏翰城还只是做着金银首饰回收翻新的买卖,后来一次偶然的经历,他发现玉器加工是一个极受欢迎却尚未有人涉足的领域,于是在几经尝试之后,便大胆收购此前没有什么人愿意收购的碎玉,开办了戒指环、银花碎玉半成品加工作坊。

雕刻

此后,为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好的发展,夏翰城只身一人前往广州闯荡,期间不断往返于揭阳和广州,并且无私地将学到的技术传授给了邻里乡亲,让更多人学会了新的谋生手段,也逐渐打开了揭阳玉器批发贩卖的新局面,也带动了整个揭阳玉器产业的发展。

一根扁担两个筐,挑起百年玉都梦。在过去的百余年时间里,“夏翰城们”由简单的“挑八索”做到手工业主,逐渐完成了从玉农到玉商的角色转变,他们在经历战火洗礼和社会转型后,凭着潜心钻研的匠心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坚韧意志,终于让珠宝玉器行业在阳美村乃至整个揭阳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揭阳的玉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敢为人先的阳美人开始从缅甸采购翡翠玉石原料进行切锯、加工、销售。自2018年开始,揭阳又以中缅玉商合作为切入口,先后在阳美和乔南开设两个公盘场,打破了揭阳玉器珠宝产业链乃至全国翡翠市场原有的第一环玉石毛料受制于人的困境。

如今,揭阳玉都的玉器商户已有5000多家,从事设计和雕刻的工作室500多家,从业人数高达8万人,并且形成了以阳美高端翡翠为主导,乔南中高端翡翠为辅,乔西白玉、碧玉、彩宝等为补充的综合性珠宝玉器集散地,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高档、最大型、最集中的翡翠生产、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产自阳美的翡翠玉器占全国中高档翡翠玉器市场的90%以上。

2005年,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揭阳市“亚洲玉都”称号;2006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揭阳市“中国玉都”称号;2007年,揭阳阳美被广东省评为文化产业创意示范基地;2008年,揭阳阳美翡翠玉雕被评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揭阳市阳美玉都旅游景区被评为广东省唯一国家4A级旅游购物景区。

百年“揭阳工”薪火相传

其实,百年之前,全国各地挑担贩卖的农闲货郎随处可见,但为何只有揭阳的阳美能够发展成为今日的高端玉器产业基地呢?对此,许多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的揭阳玉商都会提及一个共同的答案:“天下美石、阳美成器”“缅甸玉、揭阳工”。

确实如此,不断传承创新的玉雕技艺和薪火相传的玉雕人才,是揭阳玉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据悉,阳美玉雕在百余年的发展中,经过一代代玉商的摸索、传承和创新,融会了南北两派的玉雕风格,并且吸收了潮汕地区木雕、石雕、潮绣、陶瓷等传统工艺的精华,总结出一整套设计理念和加工技艺,其产品涵盖各种戒面、手镯、翠玉佩、翠玉牌、白玉、金镶玉等首饰、摆件、挂件三大类3000多个品种,形象逼真,技艺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玉不琢,不成器。据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雕天工奖金奖得主、老蒋玉雕艺术工作室的创办者黄晓蓬介绍,阳美玉雕包括了选料、切石、设计、雕刻、抛光等流程,每位玉雕师就像是翡翠原石的“医生”,在下刀解剖前“医生们”都要仔细“诊断”,通过精确算料、精心设计,充分利用玉石的天然纹理色彩大胆构思、巧妙设计,并且要注重因材施艺、用工独特、俏色巧雕。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黄晓蓬在设计玉雕作品

阳美翡翠玉雕独特的工艺价值、审美价值,历来深受海内外艺术爱好者、收藏家好评。在由国内知名顶级玉器专家进行权威评审的历届“百花奖”中,揭阳参评作品荣获了特别奖、金奖、银奖和铜奖等大部分奖项,在全国各玉器区域的竞争中可谓一骑绝尘。

在玉雕人才培养方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已常态化开办“阳美玉雕实训班”、举办《非遗保护与创新——传统雕刻题材与当代审美趋势探讨》,加强玉文化人才培育工作,促进玉雕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当前,揭阳市玉器行业已有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33人、中级工艺美术师175人、初级助理工艺美术师523人。张炳光、洪荣辉、黄晓蓬、郑少山、林鸿德等玉雕作品均多次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天工奖”等展会中荣获金奖。

玉雕大师张炳光作品 受访者供图

在引领行业不断前进的背景下,不仅揭阳的本土企业注重玉器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创新,香港、台湾、上海等地玉器企业也纷纷在揭阳设立创意工作室,香港佳士得等国际著名拍卖行拍卖的玉器精品大部分出自揭阳。

文旅融合 玉都“再出发”

“第20届中国(揭阳)玉文化节到来之际,每天的旅游大巴约20辆,日均接待省内外游客约1000人次……”据夏怀书介绍,为弘扬中华玉文化,自2002年开始,每年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亚洲珠宝业联合会、揭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揭阳)玉文化节,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玉文化交流、商贸交流活动。

每届玉文化节期间,来自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广州及云南等地的玉商云集揭阳,参加玉石拍卖、玉器精品展览、玉文化论坛等活动。在刚刚落幕的第20届玉文化节活动期间,主办单位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3D虚拟翡翠精品云展、玉器珠宝表演秀、珠宝玉器电商直播嘉年华暨“最强带货人”大赛等系列活动,让各地玉商和游客感受揭阳精美翡翠玉雕和深厚的玉文化底蕴。

揭阳玉雕精品 受访者供图

为彰显亚洲玉都、中国玉都效应,揭阳市近年来将玉石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文化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倾力打造,实施“一个融合、两个转型”的发展思路,即做好旅游业与玉产业的融合,以玉都品牌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促进玉文化产业的升级,实现揭阳玉器产品从以高端为主向高端与大众化相结合的转型,揭阳玉器市场从以批发为主向批发与终端销售相结合转型。

此外,揭阳市方面还聘请华阳国际规划设计院,高规格、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占地2.3平方公里的玉文化核心区,努力将该玉文化核心区打造成为购物、商务旅游示范区、全国著名的购物主题景区。目前,保利大都汇、玉都一号等一批商贸中心正抓紧建设,下一步还将规划建设揭阳缅商玉文化基地等项目。随着这一批工程的实施,揭阳将成为玉石行业产业最配套、设施最完备、服务最全面的玉石产业基地和宜居、宜商、宜旅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连续举办20届玉文化节从不间断,这在珠宝玉器行业是难能可贵的。”夏怀书告诉记者,揭阳产业园玉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还在不断探索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希望通过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步伐,打造以寻玉、赏玉、购玉为主线的文化旅游业,同时加快玉都人才培育、发展珠宝电商贸易新模式,擦亮“中国玉都”这块金字招牌,大力提升揭阳玉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和区域影响力。

【文脉观察】

勤奋为本 诚信为魂

羊城晚报记者来到揭阳玉都的当天,为期三天的中国(揭阳)玉文化节刚刚结束,虽未亲眼所见他人口中人头攒动的盛况,但仍可通过规模宏大的场地与整齐划一的店铺想象到玉文化节的热闹场景。在阳美这个揭阳玉文化产业核心区,沿着街道穿过社区,记者无时不在感叹揭阳“中国玉都”称号的名副其实。

作为历史上三大商团之一的潮商,如何克服并不产玉的不利条件、在残酷的商战中博得一席之地呢?记者交流下来发现,除了一代代玉石人身上具备的勤劳聪慧品质外,“诚信”是他们手中的另一把利剑。

“我们玉商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诚信,所以别人相信我们,愿意和我们来往。”谈起这一优秀品质,夏怀书的语气里带着一丝骄傲,他表示揭阳玉石人的诚信有目共睹,作为合伙人,可以抱团买石,同甘共苦;作为合作伙伴,口头一诺便可定下千万元的生意;而对于需要巨大现金流的玉石生意,诚信也能够帮助他们赢得周转的余地,从而获得更大的交易空间和机会。可以说,诚信这一如玉美德为揭阳玉商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可谓用精诚所至赢得金石为开。

这一点在玉雕匠人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着深厚美术功底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黄晓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强调了艺术与天赋在玉雕行业的重要性,但问及工作室挑选学徒的首要标准,黄晓蓬毫不犹豫地表示是“诚信”,“我们要打造品牌,人品是第一,做这一行一定要诚信,不然没有人愿意和你接触。”

在揭阳,还有许许多多和黄晓蓬一样的玉石人,他们自小耳濡目染玉石文化,在打磨工艺的同时,始终将诚信摆在首位,作为安身立业的准则。

潮籍国学大师饶宗颐在评价潮商时,曾用“信用”两个字作为概括。他认为,潮商们承祖训“民无信不立”用于经商,形成了可贵的商业道德,这是潮商成功的关键。百年玉都经历时代的洗礼,在当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而“诚信”作为不变的精神始终贯穿于玉都的发展,令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总策划 /汪一洋 刘海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 /曾颖如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主办单位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羊城晚报社

本期统筹 /马汉青 姚志德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