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文脉】潮安龙湖书院正式修复 打造古寨保育活化样板
2021-12-01 11:36 羊城晚报•羊城派
传承书院文化 赓续韩愈文脉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黄士 王沫依 通讯员 谢慕良

羊城晚报12月1日潮人文脉报道版面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月20日,在龙湖中学“文起堂”前,莘莘学子列队端站,齐声朗诵起《师说》经典选段。伴随着在空中回荡的清脆朗诵声,潮州龙湖书院文化展正式启动,众多文史专家学者齐聚凤城,在修缮一新的龙湖书院文起堂前、在直抒己见的潮安书院文化交流座谈会上,共话潮州文化中的“尊韩”传统与昌黎旧治的精神文脉。

作为潮州三大韩祠书院之一,龙湖书院位于潮安区龙湖古寨南门处,500多年来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是传承潮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此次正值文起堂修复契机,龙湖书院文化展大幕火热拉开,其不仅是一处龙湖古寨中历史珍贵遗藏保育活化的样板工程,也着力推动潮州书院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更吸引了万千潮人的关注目光,让龙湖古寨特色文旅又添一张靓丽招牌。

与韩山书院齐名 崇文重教文化浓厚

龙湖书院前身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韩文公祠,曾与道属韩山书院齐名。与韩山书院一样,龙湖书院亦由韩文公祠沿变而来,祀韩自然成为其最显著的特色。天启年间,顺应全国各地考课式书院勃兴的潮流,龙韩社书院正式创办,清朝乾隆年间改称龙湖书院。

其中,三山门是龙湖书院最值得品味的古迹之一,石门坐西朝东、简朴大方,门额上书“龙湖书院”四字。中门两枚门簪分别为“光前”“裕后”,左右门四枚门簪依次为“诗”“礼”“传”“家”。此外,龙湖书院的门额因乾隆年间状元梁国治题写,又被称为“状元牌匾”。据《清史稿》记载:“梁国治,字阶平,浙江会稽人,乾隆十三年(1748)一甲一名进士。

龙湖书院 受访者供图

书院楼是龙湖书院内又一标志性建筑。该楼于1927年2月建成,楼下设有文起堂、景贤祠、报德祠,祭祀韩愈及有功于书院的先贤。1947年,龙湖书院改办为潮安县第三初级中学,现为潮州市潮安区龙湖中学,校风优良、学风严谨。今年10月,该标志性建筑正式修复完毕,书院楼原始风貌得以最大程度保留。

“龙湖书院处于著名的龙湖古寨之中,而且保存在龙湖中学校园内,保护好这处古书院,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潮州市潮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斐淳在启动仪式上提到,书院是文脉的象征,把书院精神与现代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激励学校师生崇德尚学。接下来,还要围绕书院文化、名人文化,进一步活化提升,打造龙湖古寨又一张亮丽名片,拉动文旅融合发展,并以此为开端,探索潮安更多书院的保护活化工作。

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留意到,龙湖中学校园内的书院楼仍以文起堂命名。走进大门,文起堂大厅正中树立着韩文公塑像,参加活动的一众专家学者在塑像前驻足,一边欣赏两侧墙壁上悬挂着的韩愈《师说》和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书法,一边交流心得。

本次潮州龙湖书院文化展在文起堂二楼开展,以书院历史发展时间顺序,分为“泰斗文脉 韩文公祠”“道属同列 龙韩社书院”“状元牌匾 龙湖书院”“书院蜕变 龙湖中学”四大篇章,图文并茂地对书院的起源、历史、格局、学田、掌教、蜕变等方面,向人们讲述这座古老书院的前世今生。同时,将韩愈彩瓷雕像、龙湖书院铜钟、相关志书记载、书院教材、掌教文集、学生档案等与龙湖书院有关的历史文物进行实物展览。

“龙湖书院楼得以修复并重新焕发光彩,是潮安区推进书院文化保育的重要成果,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一个新起点,必将对延续书院文脉、激发潮州文化活力、推动美丽潮安文化强区建设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黄斐淳介绍道,下一步,将着力把龙湖书院打造成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成为潮安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兴盛的一个重要平台。

弘扬师道典范 打造古寨文旅亮点

“龙湖古寨文风盛,先生祠堂学生建。百年祭拜代代传,尊师重教贤能昌。”龙湖书院地处龙湖古寨南门,可谓是其寨上明珠。

龙湖古寨 受访者供图

龙湖古寨内建筑规制严整,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寨中央直街形似“龙脊”,加上该寨四周韩江水、池塘湖水环绕,因此得名“龙湖”,也有着“小潮州”的美誉。古时,龙湖古寨内人才荟萃,据《潮州府志》和《海阳县志》记载,寨中的进士、举人有60多名,最为著名的有广西布政使刘子兴、山东道监察御史许宏宥、潮汕地区历史上唯一探花姚宏中、潮州明代前七贤之一的太卿成子学等。

至明清时期,龙湖古寨是韩江地域大宗货物转驳码头,古寨也由此繁华,出现许多富商。古寨内乡民都崇文重教、健康向上的儒商气息开始营造,兴办私塾建书斋,龙湖书院就是显著代表。

当时,在龙湖古寨约1.5平方公里的方圆土地上,有书院、书斋达28处。其中除了龙湖书院外,还有以宗族名义创办的一众书院,免费资助寨内读书人,更有供女子读书的女子书斋,文气洒洒,学风包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在龙湖古寨长长的直街上,若留心观察,还会发现一座十分不起眼的侗初师祠。这座祠堂是学生为感念师恩而建的祠堂,当地人俗称它为“先生祠”。侗初师祠,不仅仅凸显出龙湖学生将尊师重教做到极致,更体现龙湖人文和谐、包容友善和“知感恩晓寸进”的思想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在潮州牌坊街原39座牌坊中,有5座是关于龙湖先贤的,足见龙湖在潮州文化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饶宗颐先生也曾题字盛赞龙湖古寨‘人杰地灵’。”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政府宣传干事黄玲玲自豪地介绍道。

如今,龙湖镇人民政府加大力度推动龙湖古寨的文风传承与保育活化工作,每年不仅有多种社区导赏、学生实践、摄影写生等活动落地古寨,平日里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接连不断,潮州龙湖古寨崇文重教的内涵和韩文公祠的文脉精神也在其间得到广泛流传,其中,龙湖书院也成为龙湖古寨文化旅游的新亮点、传承潮州传统文化的新窗口。

龙湖古寨成为受市民游客欢迎的好去处

记者从潮州市潮安区委宣传部获悉,近年来,龙湖古寨先后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授予“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广东最美丽乡村示范区”“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等称号,一系列古寨保护、修缮、活化工作稳步推动。而放眼整个潮安区,“主动扛起’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潮州文化这一中华文化重要支脉’的责任和使命,在守正创新中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强区”,也成为当下打造大美潮安的坚定方向,立足潮安乡土历史与文化努力实现文化传承、文脉延续和保育活化传统根脉的新征程已然开启。

龙湖古寨模型

“历史上的潮州,一直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而重视书院建设是弘扬潮州文化的重要举措。”在龙湖书院文化展活动当天,著名文史专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顾问曾楚楠对书院文化世代传承的感慨,也正是潮州当下正砥砺前行的缩影:“历代潮州的先贤,为了办好书院,可谓思虑缜密、规划得体、措施得力,而这些书院的建设,也给潮州文化教育不断注入一缕缕清新的生机,提供了一种富含活力的教育新模式,并由它们的诞生之日起便在潮州立足生根。”

龙湖古寨

【文脉众议】

内外兼顾 传承文化

曾楚楠 著名文史专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顾问

宋代以后,以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书院逐渐增多。南宋淳祐三年(1243),潮州知州郑良臣在韩文公庙故址建“城南书庄”,不久称为“韩山书院”。淳祐九年(1249),知州周梅叟又建“元公书院”(元公乃其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谥号)于郡庠之西。故《永乐大典》卷5343引宋元《三阳志》曰:“潮二书院,他郡所无。文风之盛,亦所不及也。”至明代,仅海阳县(今潮州市潮安区)就有宗山、中离、玉简、龙湖等书院多处,清代该县的书院、义塾更达二十几处,遍布各都(相当于今之镇)。可以这样说,潮州书院文化的底蕴十分深厚。其中,又以龙湖书院为最。

据雍正《海阳县志·学田考》所载:龙湖书院的前身是建于明代的“龙韩社书院”,拥有学田720多亩。乾隆《潮州府志·陈天纯传》中说:“龙津(即龙湖)书院饶膏火,兼有科举费(即有丰厚的奖学金,科考时又补足差旅费)。”故该院创办以来,时至今日,英杰辈出。所以,若以龙湖为例,要赓续书院文化,鄙意当切实坚持“内外兼顾,软硬兼施”的做法。

“内”指内涵,即“软件”,“外”指外在的模式即“硬件”。两者须兼顾、兼施,这亦符合“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的规律。文献中该院有“文起堂”祀韩文公,有“景贤祠”祀唐进士赵德,有“报德祠”祀循吏乡绅,故当地人俗称该院为“韩祠”。

以上不少景点要动员校友及社会力量,尽快重建(过渡时期起码须制作可直观的模型),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并结合文旅热潮,使该院成为古寨的主要景点。相对来说,软件建设较难,可试从提高老师的古文水平入手,结合“龙湖韩祠”的特点,透彻理解韩文重点篇目的字、词、句式、章法(如《论佛骨表》《鳄鱼文》《师说》等,以及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以把握从韩愈传下来的“潮州文脉”,再灌输给学生,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思考、创作能力。倘能如此,传承、赓续书院文化也许可逐见成效。

总策划 /汪一洋 刘海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 /曾颖如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主办单位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羊城晚报社

本期统筹 /马汉青 姚志德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