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眼|一枝黄花上热搜!在欧美,这些原产我国的物种也令他们十分头痛
2021-11-22 15:1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最让人后悔的是,有些入侵物种都是被主动引进的

话题主持/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婉允

近日,“加拿大一枝黄花”登上热搜,我国超10省份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


派派君以“一枝黄花”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看到很多这样的新闻:

西安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林业部门及时处置“生态杀手”; 成都发现2起“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河南洛阳铲除两株“加拿大一枝黄花”……

什么是“加拿大一枝黄花”?

据悉,“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能力极强,有“此花开处百花杀”的恶名,已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观赏花卉被引入国内,主要通过地下根茎和种子两种途径进行传播。

但没想到,在放任其生长后,“黄花开处百花残”。

在生长过程中,其地下根茎会不断向周围蔓延,扩散之后,会与其它植物抢水分和营养,造成本土植物不断凋亡,不仅危害农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加拿大一枝黄花” 。 来源:@湖北日报

北京植物园研究员说,这种花在秋冬季往往成为困扰华东地区的“恶性杂草”,在华东、西南一带比较厉害,最多的是华东,江苏、浙江以及山东南部,还有福建北部,甚至到达广东、广西,基本上属于全国性的生态系统的入侵物种。

“加拿大一枝黄花” 。 来源:@江门广播电视台

其实,不仅我国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国外同样遭受此困境。

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

据报道,为了应对藻类繁生,亚洲鲤鱼于20世纪70年代被引进到美国。然而,20世纪90年代,由于洪水泛滥,亚洲鲤鱼从商业池塘涌入了淡水系统。因强大的繁殖能力,它们很快抢占了其他鱼类的生存空间,破坏了生态平衡,引发环境问题。

由于这类鱼对噪音很敏感,听到船只马达时就会蹦出水面,一些品种的鱼甚至能跳10英尺高。因此,亚洲鲤鱼又以破坏船只及船上设备甚至伤害船员而闻名。

伊利诺伊河,被船只的声音惊扰后,大量亚洲鲤鱼跳出水面。图/伊利诺斯河生物站

据美联社称,自2004年以来,美国政府已投入约6.07亿美元(约人民币42.5亿元)用于阻止亚洲鲤鱼入侵。预计在未来10年,用于阻绝鲤鱼的花费将高至15亿美元(约人民币105亿元)左右。

为了应对亚洲鲤鱼的入侵,美国各州政府出资鼓励渔民进行捕捞。如今,不少亚洲鲤鱼变成了餐厅里的银鳍鱼片和鱼饼。

美国当地一家亚洲鲤鱼加工厂推出的食品。图/红星新闻

麦穗鱼入侵欧洲多个国家

有一种鱼,它体型小,外貌平平无奇,毫不起眼,但它在中国的淡水河川、湖泊及沟渠中特别常见,生存能力超群,堪称水中“小强”。 这种鱼叫做麦穗鱼,属北京地区原生鱼,并且作为美味走上中国餐桌,是很多人尝鲜的好食物。

麦穗鱼在东亚大陆各地淡水水域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为土著物种,五大水系均能见到,甚至某些地方已经成为优势种群。

麦穗鱼原产地。图/科普中国

由于其吃蚊子幼虫等特性,许多国家引进其来灭蚊。

麦穗鱼被引种的地区主要在欧洲地区,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有引种,这说明欧洲人也深受蚊子的侵扰,所以才会积极引进麦穗鱼。

麦穗鱼。图/科普中国

只不过麦穗鱼虽然体现了强大的灭蚊作用,但这个物种却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入侵物种。靠着超强的生存能力,麦穗鱼用了50年的时间,入侵了几乎所有欧亚地区的水域,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外来物种之一。虽然相貌平庸,体型小巧,但是影响力丝毫不逊于亚洲鲤鱼。

大闸蟹蔓延整个西北欧

在中国美食界,大闸蟹是有一定地位的。

我们所说的大闸蟹通常指的是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在中国分布很广,通海的江河基本都有分布;随着远洋运输业的发展,中华绒螯蟹随着大型船舶的压舱水能漂洋过海,开始入侵全球。

大闸蟹 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中华绒螯蟹的重灾区就在伦敦。根据科学家的估算,泰晤士河里的中华绒螯蟹至少要以百万计。

据悉,第一批大闸蟹是在上世纪10年代早期被商船从长江流域带到德国的。

10余年之后,到了上世纪20年代初,大闸蟹以惊人的速度在整个西北欧蔓延开来。大闸蟹习惯生活在河口湖泊等咸淡水交汇的地方,欧洲的几大水系正合其胃口。加上欧洲原本没有淡水蟹,于是大闸蟹在这里所向披靡。

大闸蟹 图/@光明日报

欧洲人并不喜欢吃大闸蟹,认为这些生物壳多肉少。面对大量繁殖的大闸蟹,他们能想到最好的对付这种入侵生物的方式,就是——吃!

不能打败它们,就吃掉它们。于是,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开放了对大闸蟹的商业捕捞,比如荷兰和德国,他们把捕捞的大闸蟹出口到亚洲地区。

“德国大闸蟹团购”页面截图

在2013年,国内某电商平台就掀起了团购预售德国大闸蟹的活动,预定批次已超过30000批。但在同年8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德国大闸蟹尚未具备对华出口资质,未经法定准入和检疫合格的德国大闸蟹存在诸多风险。

由此看出,对于外来物种,并不是一个“吃”字就能解决的。因此,大家要是发现了其它的“入侵物种”,不要将它们随意放生,上报相关部门,或许能找到更好的解决物种入侵问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大河报、红星新闻、科普中国、人民资讯、中国青年报、新华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