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怎么解决停车难?代表这样“问诊”列清单
2021-08-12 09:5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停车难,这是广州老城区面临的普遍难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老城区停车难、路边泊位供不应求、医院等重点场所车位供给不足……在广州,停车这件“小事”,却难倒了不少市民。

8月11日,记者随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一起到越秀、天河、海珠等地,对广州市实施《广州市停车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展执法检查。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共有小汽车划线泊位约293.2万个,与小汽车保有量(280.7万辆)比值为1.04,基本形成了以配件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位为补充的停车泊位供给体系。2020年-2025年,广州拟建公共停车场112个,泊位约3.28万个。

“停车问题是民生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建军建议各相关部门列出工作清单、问题清单,更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化地为群众办实事。

难题:老城区车位少、停车难?
建议:在市区推广停车楼或远距离停车场

广州市停车位供给情况如何?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吴扬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新增约112.4万个配建停车泊位,高于小汽车保有量70.5万辆的增长规模。2020年底,广州市共有小汽车划线泊位约293.2万个,与小汽车保有量(280.7万辆)比值为1.04。

从数据上看,这一比值在国内超大城市中处于较好水平,为什么还会出现停车难?

“历史上老城区长期存在配建车位不足问题,多年来新建项目配建车位增长主要分布在外围区域,从地段来说,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在较长时间内无法化解。”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鹤龙列出了一组数据:小汽车增长提速明显,从2016年的6.1万辆增至2020年的18.2万辆;而配建车位则增长趋缓,从2016年的20.5万个下降为2020年的15.4万个。

为什么会存在供需失衡?周鹤龙指出,配建的停车场大部分位于外围区域,车辆增加大部分位于中心区域,同时与房地产等其他商业开发项目比较,停车场建设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回收期偏长、回报率偏低,社会力量建设停车场积极性不高。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广州市人大代表刘善巧建议,对投资停车场的经营主体给予政策、税收等优惠。“如果纯从市场角度让社会资本投资停车场,这是个亏本买卖,没人会做。政府应该做调研,看是通过资金补贴还是税收优惠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广州市人大代表朱前鸿建议,在市区推广停车楼或远距离停车场,用摆渡车接驳+远距离停车的方式缓解市民停车需求和交通压力。

位于荔湾区沙面岛西南角的沙面立体机械停车场就通过6层立体停车场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一区域停车难的问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穗梅认为,经过改造后,沙面岛交通更顺畅了,环境也更清爽了,建议老旧小区可以学习沙面的改造经验。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透露,下一步,广州将重点保障住宅等基本出行车位,并对医院、学校、政务中心等停车需求较为突出的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设施提高资源支持。

目前,广州市已完成《停车场专项规划》的编制,优先选取拆迁量较小、实施条件较好的社会停车场库用地纳入2020年-2025年期间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案,拟建公共停车场112个,泊位约3.28万个。

难题:路边泊车位影响交通?
建议:用好停车大数据,智慧解决停车难

走进越秀区华乐街道华侨新村,不宽的道路分成了两半:一边停满了车辆,一边供车辆单向通行。

越秀区副区长陈伶俐告诉记者,华侨新村有近1500户住户,原先片区内划设有城市道路泊位约350个。根据条例“双向通行宽度不足八米或者单向通行宽度不足六米的路段不得设置停车泊位”的标准,社区居民提出片区内原先划设的城市道路泊位绝大部分都不符合泊位要求,目前相关路段仅保留符合路宽要求的爱国路道路约10个泊位,泊位大幅减少。

居民有停车需求,居民也有顺畅出行的需求,怎么平衡?记者了解到,这是广州老城区面临的普遍难题。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宁认为,路内划停车泊位,一定要在保证交通顺畅、消防通道通畅的前提下来划定。“不仅要考虑停车需求,也要保障交通畅顺、消防安全。”

“路内停车泊位的划定要慎重又慎重。”周鹤龙提出,道路的首要功能还是保障交通,如今路面上除了机动车还有非机动车,如果路段条件不够,划定了路内停车位的话,非机动车就会走到机动车道上,这也会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陈伶俐介绍,目前,华侨新村正在探索通过改建学校操场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建设立体化停车楼等方案来缓解区域内停车难题,得到了居民们的支持。

为更高效利用泊位资源,广州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大数据手段开展城市道路泊位智能管理,并推出“广州泊车”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生活号,实行“先停车、后付费”,为广大车主停车提供便利。“广州泊车”平台目前已接入泊位信息72万个,可实时显示“有无空位”“可否预约”“收费标准”等信息,有效改善因停车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位难求”现象,提高现有停车资源利用率,目前已有近50万用户注册使用。

在越秀区较场东路,代表们看到,这里的每个停车牌下都有一个二维码,可先停车后扫码付费。原来,这个路段被纳入“高位视频”泊位路段,可实现城市道路停车数据动态更新、实时共享等功能。大数据与路内停车位的结合,缓解了附近居民的停车难题。

周建军建议,要加快部门间数据共享,用科技手段解决停车场建设和停车难问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慧建议,建成统一的停车信息管理数据库,各部门按需求共享停车管理数据,数据脱敏后可与智慧停车企业共享,把数据真正使用起来。

难题:医院停车要排队?
建议:提高非就诊车辆停车收费标准

来到位于珠江新城核心商务区的广州市妇儿中心医院(珠江新城)停车场,代表们亲身体验了“排队停车”的压力。

据介绍,妇儿中心(珠江新城)正常就诊量为6000-8000,停车需求预计在2500-3000车次左右。车位供不应求,排队拥堵较为严重。

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医院用了很多办法,包括将增建机械车架125个;将医务人员车辆大部分外移到院外停放,345个车位全部为就诊车辆开放;实行挂号预约车位分流停车等,但由于院内院外停车场收费差距大等原因,目前效果尚不显著。

调研中,代表们也发现,中心城区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网红打卡点具有刚性停车需求,停车位供给不足,排队停车,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尤其是医院停车价格低,造成周边车辆倒流,部分医院“自用车位”较多,对就诊停车形成挤压。

这种价格差形成的“倒灌”不仅存在于医院停车场,也存在于图书馆等公益性场所的停车场,大家都来“占便宜”就造成了“一位难求”、排队入场甚至阻塞交通等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有代表建议,一是调整医院收费政策,实行非就诊车辆价格收费与市场接轨甚至略高于市场价格,减少非就诊者车辆占用医院停车位;二是采用阶梯式收费方式,引导提高停车位流转效率。(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