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科学驿站|河南暴雨背后的气候密码:水汽,都是哪来的?
2021-08-11 21:4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城市区域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影响。

文、音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河南的暴雨。从7月16到7月22,河南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强降水。并且引发了城市内涝和洪水。

我那时候也赴河南当地进行了采访报道。

在和很多郑州的朋友们聊天的时候,他们都会说,你看,咱们郑州作为北方城市,多少年来都是防旱,从来没有想到还会出现洪涝灾害,而且还是千年一遇。

那么,一个问题就来了,河南的这场强降水,它的水汽到底是哪里来的。

我们将目光望向大海。

河南虽然不是临海省份,但是距离大海倒也不算远。想想新疆,你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从国家气象局给出的分析来看,受一千公里外的台风“烟花”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影响,大量的水汽通过偏东风源源不断从海上输送到陆地,一路就这么输送到了河南境内。

而河南是一个西高东低的地形,水汽来到河南西部的太行山区、伏牛山区,受到了阻挡,于是就被抬升,从而形成了长时间的降雨。

这么解释,虽然很有道理,但是依然没有说明,为什么今年会发生了强降水,为什么不是去年,前年,大前年?

刚好,在7月14日,也就是河南强降水的两天之前。一份名为《与“洪”共存——中国主要城市区域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未来情景预测》报告发布了。

于洪共存,于洪水共存。

报告通过过去几十年的数据统计发现,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中国主要城市区域高温热浪和极端强降水等气候灾害的发生频次和强度都显著上升,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挑战。   

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城市区域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影响。

几天后河南的极端强降水,为这份报告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

你看,特大暴雨之类的词已经不足以形容了,用到了极端强降水这个新词。

8月4日,中国气象局也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

这份蓝皮书说了什么,从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

咱们再放大视野来看看这个问题。

河南的极端强降水,不是个案。

就在7月13日,德国暴发了被称之为“史诗级”洪水,至少造成了180人死亡。

一边是可以引发洪水的暴雨,一边是极端高温,6月份,美国太平洋西北部和加拿大西部,发生大火,而在此之前,记录到了49.6摄氏度的极端温度。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将会发布1990年以来的第六次气候评估三份报告中的第一份,首次将为气温飙升、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敲响警钟,将对未来几年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如何增加地球海平面和推动极端天气的详细估计。这份报告由200多为科学家编写并且得到了19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的批准。

气候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变暖几乎肯定是一个驱动因素,并且自19世纪末以来,此类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150倍。

刘君言博士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全球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导致像高温热浪和极端降水这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都显著增加。

而这一变化在城市区域更加显著。同时,城市高度集中的人口,经济活动和基础设施,相互连接的各个内部系统,以及城市高度依赖外部资源的特质,让城市面对这些灾害更加脆弱。

“如果我们不能够有效的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那可以预见,我们的城市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灾害损失。”

所以,不要以为河南的水灾是一个孤立的单独的事件,这是全球气候变化大趋势下的一个案例。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关注地球的变化,因为我们毕竟只有这一个地球。

谢谢各位的聆听,下期再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羊城派资料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