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打造阅读空间,传播岭南文化:楠枫书院第一场讲座开讲啦!
2021-07-10 11:4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唔好同我讲咁多耶稣”是岭南人智慧的最高体现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图片另署名除外)

岭南文化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塑造了它?它为什么重要?

7月9日上午,楠枫书院正式开业,下午岭南文化新讲首期在此开讲。南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邀请资深媒体人、文史学者罗韬以及《新周刊》前执行总编、华南理工大学讲师周可,一起探讨岭南文化的魅力。

“简”是岭南人智慧的最高体现

长久以来,中国南部沿海的岭南的地区,有“文化荒漠”一说。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顾颉刚先生来中山大学任教,对学校淡薄的学术研究气氛颇有微词。他评价说:“广东文化气氛不浓。”

但是岭南地区却并非全然的“文化荒漠”。在古代,惠能、苏轼、陈白沙等人都为岭南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近代,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更是岭南“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今天,岭南文化越发显示出超越地域的魅力。

岭南文化的魅力究竟何在?罗韬在讲座上用了三个字来总结:“第一个是迟,第二个是新,第三个是简。”

“迟”,就是与中原地区、江南地区比,无疑是发育很迟的。正如顾炎武和屈大均这两位明末清初的大家所概括的:“夫天地之气,由西北而东南。”

“新”,就是自清末民初以来,广东受西方的影响,岭南出现跟中原农业文明完全不一样的文化面貌,无论是医学、教育,还是美术、音乐,广东当时都开风气之先,走在全国前列。

“简”,在罗韬看来是广东人最高智慧的体现,用粤语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唔好同我讲咁多耶稣(不要跟我说这么多大道理)”,删繁就简,打破教条,直接面对真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罗韬

在讲座上,罗韬还分享了广东出版的三个高潮,第一个是在南北朝时期,广东的佛经翻译和出版仅次于建康(现在的南京地区),是全国第二大翻译出版中心。

  
《岭南出版一千年》封面

第二个高潮是道光年间以后,此时广东既有学海堂学术的支持,又有十三行商人的资助,还有开明官僚的提倡,所以广东又成为三大出版中心之一(另外两个是北京、上海),当时广东的古籍整理、出版都非常发达。

第三个高潮就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广东的出版集团跟香港合作,推出沈从文文集,郁达夫文集等,有《花城》《随笔》,还有《羊城晚报》《南方周末》等著名报纸,共同推动广东出版业走向高潮。

打造新的文化阅读空间

岭南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平台的打造。坐落于水荫路11号的楠枫书院,由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建设运营。近700平方米的空间,划分为图书区、文创区、咖啡区、活动区、展览区等几大功能区,常设有“岭南出版一千年”主题展。

楠枫书院(邝阳升/摄)
楠枫书院(阿灿/摄)

7月9日上午书院正式开业,周可在讲座上分享了一件趣事,举行开业仪式时,周边的一些居民主动送花篮前来庆贺。记者观察到,广州很多大型书店都开在繁华的商业区,楠枫书院则走进居民小区,为当地的居民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化阅读空间。

居民送来的花篮放在书院门口两侧 (主办方供图)

  “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据南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编室(报刊部)主任秦颖介绍,清代广州有广雅、粤秀等知名书院,至清末,随着新学制改革,新式学堂出现,书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一家书店以‘书院’命名,也是受古代书院自由讲学精神的启发,也更符合出版人办书店的初心。”

进入书院,拾级进店,骑楼、花窗,右手中央立柱陈列的岭南文化主题图书,岭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深入店内,由照片、信札、珍本图书组成的专题展区前吸引了不少读者在此停留驻足。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沈从文、王小波的书,还能看到他们的照片以及写给编辑的信札。

楠枫书院展出的文化名家照片及手稿(秦颖/摄)
王小波给编辑钟洁玲的信

据南方传媒副总经理雷鹤介绍,接下来楠枫书院还会不定期开展一些读书、文化活动,结合当下文化热点,邀请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岭南文化的历史和新生,开展岭南文化未来走向研究,“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里成为大湾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