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自南!多件广东美术名家名作登上央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2021-07-06 11:5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从中可见广东现当代美术名家的艺术高度与现实关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近日,多件广东美术名家名作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其中包括:关山月的《绿色长城》,蔡迪支、许钦松《晓风残月》,李劲堃《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及广东画院领衔集体创作《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这些经典作品以艺术手法,还原表现了百年党史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令全国观众一窥广东现当代美术名家的艺术高度与现实关怀。

今年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已于1月25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等开播。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献礼建党百年的重磅作品,《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用“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的结构方式,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美术作品中,遴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通过党史内容和美术经典巧妙结合,融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创新拓展重大主题表达空间。

《绿色长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画家创作灵感

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的关山月,是“岭南画派”代表性画家之一。1959年,关山月和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为大众所熟悉。《绿色长城》吸收了西洋画技法,这幅画是1974年关山月回家乡粤西海滨采风时创作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造出了全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潮,成为许多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1974年,画家关山月回到家乡广东粤西海滨,看到家乡海边曾经的荒滩已经满目苍翠,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创作出了国画《绿色长城》。

画作右上边的海边和树林间,还画了很多的人物,这些人物和迎风而立的木麻黄林,构筑了一道“绿色屏障”,就像“绿色长城”守护着海防的安全。此外,画作上,一群海鸟在林带上空飞翔。更远处浩渺烟波,船帆点点,描绘了中国南方海岸的风情,也表现了渔民们安居乐业的景象。

《绿色长城》构图的独特之处在于注重气势的连贯,用迂回走向的“之”字形构图,来表现绵延不断的林带。这样既避免了林带的单调,又很好地表现出海岸景观的宽阔浩渺,营造出磅礴的气势。

美术专家尚辉认为:“ 这幅画是中国画,中国画是要讲究笔墨的,木麻黄林的所有的树干都是用笔墨去体现的。为了表现防护林的层层叠叠,是一个林带状,画家用大片的墨色来反衬阳光下的木麻黄林。”

《晓风残月》:形神具备还原百年党史奇观

1981年,画家蔡迪支、许钦松根据香港沦陷时中共中央八路军办事处及东江抗日游击队合力营救文化人士到达抗日后方的场景,创作了版画作品《晓风残月》。

这场“大营救”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历史奇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江游击队排除万难,营救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沈志远、张友渔、胡绳、范长江、丁聪等文化民主人士及其家属800多人冲破日军封锁线,从香港成功撤离。

此举使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文化界以及国际舆论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保护了中国的红色“文脉”和精英,被茅盾先生称之为“抗战以来(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为了还原历史事件,蔡迪支和许钦松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将整个画作场景设计为大家星夜兼程、翻山越岭赶往游击区的场景。

画作勾勒出一幅这样的场景:一支正在行进的队伍,沿着蜿蜒迂回的山路,鱼贯穿梭在夜晚的丛林之中。从树冠中腾起的一群乌鸦在空中纷飞,惊扰了夜晚本该有的宁静,营造出紧张的气氛,让人感觉危机四伏。

据许钦松回忆:“在刻画的过程当中,难点在于它是拇指头那么大的一个小小的地方,能够刻画出他们的形象,而且又特别在形和神方面要具备,表达这两位先生的主要特征和特有的形象,难度很大。”

为了表现出茅盾和邹韬奋两位先生的具体形象,两位画家既参考了相关的大量照片,又结合了动态表情,用了半年的时间反复刻画、精心打磨。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茅盾身背行囊,脸上现出一丝倦意,身姿却依旧挺拔坚定,神情也泰然自若;身边的护卫者更是扛枪阔步,神色笃定。紧随其后的邹韬奋嘴角带笑,圆框眼镜透出文人的儒雅,矫健步伐散发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岭南画派技法表现恢弘诗词意境

1991年,画家李劲堃根据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的意境,创作了中国画作品《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从1991年的第一稿算起,到2019年创作的第二稿,这件作品历时近三十年时间,几乎贯穿了李劲堃山水画探索的心路历程。其间,他画了大量草稿,最终成就了这幅恢弘画卷。

作品是由19幅通景屏构成的11米的山水画卷。从构图上来讲,这幅画用四分之三的面积画大娄山脉,天空仅占上面四分之一的位置,给人以压迫的感觉。

在作品中,画家通过创作山脉底下红军战士攻打娄山关的场景,将《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呈现出来。

据介绍,这件作品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中国画作品,以金笺纸替代宣纸,以色布白、以色衬空,使画作带有光泽的金色,制造出残阳下特有的光线效果。

金笺作为一般用作庙堂之作的特殊材料,能够让水墨停留在表面上。画家利用金笺的特性,将岭南画派撞水的绘画技法发挥其中,让人们在纵览万壑千岩之时,与《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的意境不期而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娄山关依然苍山如海。昔日的硝烟已经远去,光荣的传统却永远留了下来。作为中国红色教育基地,娄山关形成了以辐射川渝黔为主的红色旅游区,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全新发展。

《南国的风》:盛世丹青描绘特区40周年

2020年,为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广东画院特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国画家共同参与,集体创作了《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以盛世丹青构成的独特艺术风貌展现经济特区40年建设成就这一内涵宏大的历史主题。

这幅作品展现了经济特区40年来的建设成就。这幅巨幅作品,在构图整体组织方面,是以点、线、面通构整体——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重大代表性建设成就的港珠澳大桥为线贯穿于全幅,以汕头、深圳、珠海、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作为面。

作为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最闪亮的成果,深圳在作品中被重点展现,如“南方明珠”盐田港;“深圳改革打响第一炮”的前海、蛇口自贸区,等等。

珠海经济特区板块则重点选取了港珠澳大桥、横琴自贸区、珠海大剧院等城市景观。汕头经济特区板块选取汕头港、妈祖雕塑、北回归线标志塔等元素。

厦门经济特区板块选取“双子塔”世贸海峡大厦、厦门大学及群贤楼、演武大桥、鼓浪屿等厦门地标性景观。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介绍,为了表现好这一内涵宏大的历史主题,创作团队花了76天,收集了相关历史事件、图文资料以及大量的数字影像类资料,从中筛选最适合艺术表现的那部分材料,希望能够呈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状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黎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