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日前,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泛东南亚三年展序列研究展“同音反复,声深入心”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展出。本次展览呈现了两个东南亚当代艺术项目,将持续至5月10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展览现场
关注疫情期间当下的重启
展览展出项目来自泰国与越南,为国际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长期研究东南亚当代艺术的成果。其中《女性宣言》由1995年泰国发起的国际女性艺术联盟共同创作;而《友谊精神》则由胡志明市当代艺术中心工厂策划,探讨1975年以来实验性艺术实践在越南当代艺术发展中,艺术工作者朋友圈所发挥的作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个项目均聚焦疫情时期,人与人不得不保持距离之际,而艺术工作者群体如何通过各种形式实践“隔空”投射关照之光,并且找到体现并记录当下体验的方式。尤其在《女性宣言》部分,探索了过去和现在,重点关注疫情期间当下的重启活动。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勃表示,广东与东南亚有着密切的地缘关系,而这些关于越南和泰国等东南亚艺术团体的历史文献和作品,将作为泛东南亚三年展的序曲,为我们呈现这些区域的艺术家与艺术团体如何在思想和艺术上互相激发和借鉴。
展览现场
以“榴莲”象征“泛东南亚”
据悉,“泛东南亚三年展”是今年广州美术学院拓展国际艺术研究与文化合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国内首次由美术学院推出的关于东南亚当代艺术的研究型展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表示,在探讨首届“泛东南亚三年展”的主题时,策展团队选择“榴莲”有着多元性和复杂性共生的象征,最终作为第一届泛东南亚三年展的主题。
“泛东南亚三年展”聚焦于历史与当代、边缘与中心,以及庞杂的文化现状与活力等问题。展览旨在以开放的策展视角和新的美术馆实践推动泛东南亚区域独立艺术与思想的沟通,通过新类型展览、研讨交流、档案库建设、出版和公共教育项目,推动区域间的文化自觉、理解与创新。
主办方表示,三年展期间,线上、线下平台将展开不同形式的展览流、工作坊序列、在地项目对话,搭建层层推进的交流与协作,探索长时间向度的工作可能。在三年展后期,广州美术学院还将重构美术馆现场的对话与传播,以汇聚式的大型展览呈现。
展览现场
展览之间的差异化尤为重要
在王璜生看来,一座美术馆需要自己的定位及学术品牌,定位就是它的研究与表达的方向;学术品牌就是一种被社会认知及对社会持续发声的机制。而高校美术馆具有很强的研究功能,也是当代文化的发声器。一个被社会与学界认知及认可的双年展、三年展,也即符合于这种学术研究与文化发声的诉求。
近十年来,制度化双(三)年展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盛行。有媒体统计,仅珠三角地区,先后创立超过17个双年展;持续举行的,至少也有十个。展览项目之间的差异化尤为重要。王璜生表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有必要做一个持续性品牌性的大型展览活动。其中,东南亚地区和华南地区同处一个地理区域,在历史上以及地缘政治上有过很多交往,也面对一些相似性的问题,可以做成与东南亚对话的国际项目。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