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曾睿洁
图/主办方提供
在这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广东美术馆联合湖北美术馆将一批经过精心挑选的岭南美术名家名作从花城广州带到了江城武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3月19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主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批评家皮道坚担任学术主持、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担任策展人的“思想与践行:新中国广东美术叙事(1949—2021)——广东美术馆藏品专题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4月5日。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是引领前进的旗帜,希望这些来自广东的优秀美术作品能够让湖北人民进一步了解岭南美术,了解广东面貌,也希望通过这次的联合办展能够进一步加深粤鄂两省的深情厚谊,进一步拉近两省人民的血脉亲情。
本次展览从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中遴选出了近一百件精品力作,按照1949-1978、1978-1999、2000至今三个阶段展出。
何香凝、关良、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廖冰兄、赖少其、黄新波、杨之光、王肇民、胡一川、郑爽、王玉珏、陈永锵、陈金章、林墉、林丰俗、许钦松、李劲堃等艺术家的作品亮相展厅,串联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发展的缩影。
身处东西方文明相遇的前沿阵地,广东美术因其自身深厚的史学底蕴及风格鲜明的革新精神,在近现代中国美术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二高一陈”倡导的艺术变革,到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昂、何香凝等为代表的二代传人不断发展壮大,再到后辈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珏等大家在坚持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自20世纪起,广东画坛经历了中西方文化对峙、冲突、融合的复杂变化过程。广东画坛生成的国粹派、融合派、西化派等百家争鸣的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从“新国画运动”到我国新兴木刻版画的沛然兴起,广东作为中国观望西方的“窗口”,不断经历着从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一直到新时代的思想震荡与创新实践。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自上个世纪以来,湖北与广东的美术渊源一直很深。
前身为中南美专的广州美术学院,许多师生来自荆楚大地;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人才汇聚广东,许多湖北籍艺术工作者在生活和创作中与这片土地迸发出火花,为广东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广东美术馆与湖北美术馆共同策划本次展览,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广东美术精品在湖北美术馆展出,对促进两省文化艺术交流互鉴与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完整丰富的馆藏体系是广东美术馆有效进行学术研究和策展的基础和可靠途径。
开幕式上,王绍强表示,广东美术馆经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断完善,逐步确立了 “沿海性”与“当代性”的收藏定位。
“根据这一定位,广东美术馆至今已有超过四万件藏品,基本可勾勒出广东美术从新中国成立前后至今的发展脉络,其中不乏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力、具有美术史发展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