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去世!得了肝癌就等于“宣判死亡”吗?
2021-02-28 20:3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工作之余尽量少熬夜、少烟酒、好睡眠,并要定期对肝脏进行常规检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何旭鹏 漆微韡 郑亦楠
图/视觉中国

昨天,吴孟达(达叔)去世的消息传遍全网!这位演了一辈子配角,还只得过一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香港演员,却实实在在陪伴我们这一代人长大,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欢声笑语,他就这么离开未免让人唏嘘不已。

据港媒报道,达叔是因为肝癌扩散不幸离世,享年68岁。很多人会觉得,患肝癌就是“宣判死亡”了,其实不然!听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东院大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何强教授是如何说肝癌的。

肝癌真的那么可怕吗?

何强教授指出,肝癌是发生于肝脏的癌症,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肝癌通常指的是原发性肝癌。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全球新发肝癌病人以及死亡病人超过50%发生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2020年肝癌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2位。其中,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在我国约占90%的比例,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哪些人容易患肝癌?早期有什么症状呢?

既然肝癌杀伤力这么大?哪些人是肝癌高危人群呢?何强教授表示,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人:

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群

我国80%以上的肝癌患者都有乙肝感染背景;相比正常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成肝细胞癌的风险高5倍-100倍;相比乙肝,丙肝感染导致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15倍-20倍。

特别指出的是,切勿将肝功能检查等同为病毒性肝炎检查,进而将肝功能检查“正常”解读为“无肝炎感染”;相当多患者不了解病毒性肝炎需要做诸如“乙肝两对半、肝炎系列”等检查:对于个体而言,有无肝炎感染一定要对应检查才能明确;有肝炎密切接触或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尤其应做相应排查,明确有无病毒感染。

长期饮酒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长期酗酒人群

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导致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细胞癌。

饮食中含黄曲霉毒素人群

如吃霉变的花生。

肥胖会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与肥胖人群

代谢紊乱是非酒精性肝硬化或者肝细胞癌的潜在风险因素。

有肝癌家族史或原发性肝癌高发地区人群

八成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

同时,何强教授也指出,据数据显示,中国肝癌患者在首次诊断时近80%均为中晚期肝癌,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大约四分之一的健康肝脏就可以让人体正常工作,导致肝癌早期症状非常不明显,只有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才会逐步出现食欲不振、疲劳乏力、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右上腹腹痛等;另一方面是肝癌高危人群没有做好早期筛查以及健康人群没有重视定期体检。

对此,何强教授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每3个月-6个月通过腹部彩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乙肝丙肝患者病毒定量、必要时肝脏CT或MRI检查等做好早期筛查,若在排除怀孕的前提下,发现甲胎蛋白大于400ug/L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一旦得了肝癌,就是“等死”吗?

何强教授介绍,肝癌的治疗会根据肝癌所处的时期、癌细胞位置等施行不同治疗手段,例如手术切除、局部消融、介入治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全身化疗、肝移植等。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改进治疗手段,力求延长肝癌患者寿命。

“2018年底,有一名20多岁小伙子,因肝脏肿瘤在老家做了手术,但短短几个月就复发。此名,在2019年分别做了两次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手术,并进行相应的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如人意。2020年,患者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找到我们团队,经过精准评估和多学科MDT,最终对他施以根治性手术,出血仅仅200ML,术后恢复非常好!”

何强教授说起这位患者的时候,仍替他感到“幸运”:“能够在肝脏历经那么多磨难后,恢复到这样,难能可贵!也凸显了现在肝癌治疗技术不断在发展进步,是广大肝癌患者的福音,千万不要因为患上肝癌就轻易放弃!”

何强教授表示,上述患者虽年纪轻轻,但从事的工作经常熬夜,肝脏长期处于高压受累状态,差点引起了无法挽回的损伤。

何强教授提醒,肝脏是保持身体各种功能运转的器官,起着去除毒素、蛋白质代谢以及分解等功能,所以必须要注意,工作之余尽量少熬夜、少烟酒、好睡眠,并要定期对肝脏进行常规检查,牢牢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小心肝”。(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