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广州介入论坛:肝癌MDT诊治模式依然是讨论重点
2020-11-08 15:1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专家表示,肝癌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是对肝病患者最负责任的治疗方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许咏怡

初冬羊城,风清气爽,“2020广州介入论坛”11月6日-8日在广州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专业委主办、广州市医学会介枚放射学分会共同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称“广医二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共同承办。

本次论坛邀请了众多国内著名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介入治疗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介入医学整体的学科发展。

论坛现场

广医二院微创介入科主任朱康顺教授介绍,肝癌的多学科诊疗方法(MDT)依然是今年的热点。虽然近几十年肝癌治疗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肝癌总体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患者5年存活率仍不足5%。

肝癌现有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外科手术、血管性介入、局部治疗(射频、微波、冷冻等)、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化疗、放疗、中医中药等,但仅依靠单一手段治疗能取得的疗效已经进入平台期,很难取得明显进步。

例如肝癌手术切除疗效最好,但术后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单凭外科技术的改进难以解决;中晚期肝癌使用介入治疗近期疗效较好,但也存在难以使肿瘤完全坏死以及侧枝循环形成等问题,但通过MDT多学科诊疗,反复多次介入治疗,有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长达十几年。

朱康顺教授 图/余燕红

朱康顺教授表示,肝癌的治疗极其复杂,较其他常见恶性肿瘤存在更多的困难亟需解决。我国大多数肝癌病人是合并肝炎、肝硬化的“一人三病”,医生在治疗肝癌过程中既要考虑如何杀灭肿瘤,也要关注肝功能的保护和抗病毒治疗。

影响肝癌预后的因素复杂且治疗方法众多,能够收治肝癌病人的临床科室有肝胆外科、普外科、移植科、放射科(影像科)、介入科、超声科、肿瘤(内、外)科、肝病内科、消化内科、传染科、放疗科、生物治疗科、中医科等,因此充分考虑个体因素的肝癌规范化治疗非常重要。

然而,目前医院中不同科室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合作渠道,各学科间对彼此技术的更新发展缺乏深入了解,由于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存在交叉重叠,以及经济利益驱使等原因,造成部分肝癌病人长期在单一专科反复接受单一手段的治疗,难以得到合理的联合治疗。因此,肝癌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是对肝病患者最负责任的治疗方法。

本次论坛包括肿瘤介入、血管介入、神经介入、非血管介入、消融、粒子植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新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等前沿热点领域的专家团队超过300人,充分体现MDT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涵盖介入医学、影像医学、血管外科、肝胆外科、心胸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外科、肿瘤学、护理学、影像技术等各个学科的国内知名专家都到现场展示各自领域的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对各科医生的学习和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