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作文 | 明知不是真事,神话为什么还如此动人?
2021-02-27 08:0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这种“宏大叙事”式的表达文风,稍不留意,有可能陷于套话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鲧禹治水、愚公移山……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反映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品性。

神话当中更多的是宣扬正义、善良、勇敢、坚毅、顽强的精神和集体主义、造福人类、勇于牺牲个人的价值取向,这些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学校文学社举办“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专题报告会,你作为文学社的一员,请自选两个或三个神话故事,以“我心中的古代神话”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就此写一篇发言稿。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学生作文】

薪火相传,绵延数千年

□谢煜明 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 高三(13)班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们文学社“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专题报告会,我发言的主题是《绵延数千年的薪火相传》。

民族烈焰,光芒无限,薪火相传,闪耀千秋。伟大的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用激情燃烧烈焰,以智慧创造神奇,把美妙创造书写在人类文明史壮丽的画卷上。各种神话传说中所描述的正义、善良、勇敢、坚毅、顽强,汇聚成我们血脉里最核心的暖流,助燃着我们伟大民族精神不灭的火矩。

回望远古,女娲以五彩石补天,将人间祸难扼制、掩埋,把神奇书写在人类的奋进史中;喜看今朝,我们以人类最不屈的凝聚力,扼住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咽喉,熄灭灾祸的野火,用女娲补天般顽强的毅力清除了疫情啮噬后遗留的疮痍。

我知道,尘世里并没有可寄托希望的神明,是我们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儿女,以勇敢刚毅的积极态度,在与死神殊死搏斗中,创造了壮丽奇迹。在这奇迹里,我们新一辈人继承了那些造福人间的精神,变身为“新女娲”,在抗疫战斗中把自己幻化作五彩石,堵上了被病毒啃噬的缺口,为全人类擎举起生的光明。

远古岁月里,精卫衔着石子想要填海,而今朝,人类的梦想望向更远,地心、太空、银河,外太空何其无垠?

对于大海,精卫只是一只小鸟;对于宇宙而言,我们只是渺小的人类。但神话故事里传承给我们的,是一种勇于牺牲个人、造福全人类的价值取向,就像精卫那样,再渺小,也从不言输,并持之以恒。

正因有这样的昂扬斗志,我们才能不断地创新,创造出卫星、探月器、5G技术等,造福于人类。我们,敢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

回望远古,大禹治水,安定九方,功成三皇;喜看今朝,我们有着更多不畏牺牲自己、只为成就大众的英雄。无论是钟南山、李兰娟这样形象高大的院士,抑或是敢于奉献的无名小卒,在运用智慧和果敢勇毅地向前冲这些方面,都像是新时期的“大禹”。

神话传承到我们这里,正是一种不顾小己、奉献大众的精神和价值,实现这种价值能令烈焰更炫目,使光明更耀眼。

新时代里,每一位正直、善良、顽强的中华儿女,都在秉承着“女娲”“精卫”“大禹”的精神,在“补天”,在“填海”,在“治水”。古代神话,传承至今,如薪火代代相传,如烈焰永放光芒。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各位同学。

【教师点评】

仔细阅读本作文的命题材料,可以发现其思辨性非常明显。这既要关涉到那七八则神话故事,也不应忘记民族精神、文化品性,更要紧扣正义、善良、勇敢、坚毅、顽强和集体主义、造福人类、牺牲个人等内容,来恰切地行文。

命题者明确地提出要以“我心中的古代神话”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本文作者不忘这些“小”要求,处处紧扣发言稿的格式和中心内容,可谓小事不小,件件关注。

本文观点明确,古今相融。行文中,作者从标题开始就鲜明地展现“民族烈焰,光芒无限,薪火相传,闪耀千秋”这个主题。

为了强化这个具有思辨性的主题,在列举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这些神话后,作者又立即紧扣“当今”来阐述,把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斗争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和特有的文化品性,论述得酣畅淋漓,读者自然也乐于接受。

全文的论证方式,充分表明文章思辨的合理性、确切性、简要性。理据结合,层次分明。

在阐述思辨性道理的过程中,作者不断地拓宽论述道理的宽度、深度和力度,同时也能顾及听众,语言生动,进而使全文情趣横生。作者尽量用短小精悍的语句来亮明观点,列举事实,阐释道理。

这种发言稿的风格,是值得提倡的。 

(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鹤岭文学社”教师 黄蔼北)

【非师点评】

这位同学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所以能较好地以这些古代神话故事作为例证。

这位同学也关心时事,所以能将这些古代神话里所表达的精神力量,与当今现实联系起来。

但当他在虚拟的以“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为题的这样一个专题报告会上发言的时候,思路略显狭窄,缺少一种回望远古岁月的感慨,也缺少一种回望祖先时的温情。

他只注意到古代神话所渴望的超越力量,忘记了它们的产生背景,也没有关心这些神话神奇的想象力和瑰丽场景的描绘,却因“激情”造成他的表述具有“口号色彩”。

这种“宏大叙事”式的表达文风,稍不留意也要小心陷于套话。其实,神话故事之所以绵延数千年,其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激情。

(作家、编辑出版家、广东省文艺研究所研究员 徐南铁)

图/视觉中国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