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传承】​国粹之花开南国,“10后”加入学京剧
2021-01-08 10:2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惠州拟以“文化+旅游”模式打造原创京剧


双胞胎共同学京剧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实习生 江茜  

2020年12月30日晚上,惠州全市的京剧爱好者齐聚在惠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内,观看惠州市老干部京剧协会(下简称“老干部京剧协会”)带来的京剧专场《霸王别姬》。次日,在惠州市惠南学校的元旦演出中,该校学生表演的京剧折子戏,成了当天演出的亮点。

京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国粹”。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年轻人只热衷于欣赏歌剧等舶来艺术,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京剧的关注较少。不仅如此,京剧还被贴上了“老年人才喜欢”的标签。

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随着戏曲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的开展,惠州市戏曲界出现了一道新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走近京剧,试着了解、吟唱京剧。

“以前京剧无人问津的原因之一是宣传不足,年轻人没机会接触京剧、了解京剧,才会有排斥心理,现在宣传多了,情况也好很多了。”现居惠州的国家一级演员、惠州市醇华戏曲艺术团副团长张祥(原吉林省白城市京剧团副团长)如是说。

在惠州,目前戏曲已走进了惠南学校、宏业中英文学校、文星学校等5所学校,近两年进校园上了560节课,共培训学生4210人次。如今在惠州大小舞台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子与老年人同台表演京剧。

红色经典现代戏剧专场广受市民喜爱 惠州市醇华戏曲艺术团供图

宣传京剧  

90后女娃担任“推广大使”

12月30日下午,在惠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化妆间内,老干部京剧协会成员们早早就忙碌起来。该协会会长翟建辉介绍,本次《霸王别姬》专场演出,由国家二级演员、原重庆三峡京剧团著名刀马旦杨萍,滁州京剧团著名花脸演员葛雷担纲主演,老干部京剧协会京剧团70名演职人员参与。当晚7时的演出,演员下午2时就开始准备。精致的妆容、优美动听的唱腔、独特的嗓音和声情并茂的表演,演出赢得满堂喝彩。

翟建辉向记者透露,为了给观众呈现一个完美的舞台效果,演员们从去年6月份就开始准备了,除了女兵外,其余20多位演员的平均年龄达65岁,大家每周都要训练好几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基本功很重要,大家一点都不含糊。”翟建辉说。

当晚的演出吸引了不少京剧票友,其中还有不少10岁左右的娃娃。

记者了解到,每到周末,在惠州市腔调艺术中心,会有60余名学生在此学习京剧,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10岁之间。负责人名为吴瑜,受母亲的影响,她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习京剧,后因升学原因,吴瑜被迫中断了学习8年的京剧,转学声乐。2013年大学毕业后,她来到惠州工作,到学校教学。

工作后,对于京剧的执念一直在心中萌动。2018年,吴瑜从学校辞职,独立创办了腔调艺术中心,主要致力于少儿京剧培训,同时还走进学校宣传推广京剧。“京剧是一种传统文化精华,我受其影响很深,学京剧的人不仅形体看起来很好,而且会懂得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想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走进它、传承它。”吴瑜说。

每周末腔调艺术中心小小的排练室里,都会挤满学生。“2019年底,学生人数还不到30名,现在已有60多名了,都是大家主动找上门来的。”吴瑜说。

京剧演员

备受欢迎  

惠州京剧氛围获得大大提升

惠州市霞光艺术团(以下简称“霞光艺术团”)负责人樊淑霞告诉记者,2017年7月1日该团在西湖大剧院连办了两场红色经典京剧表演,全场1300多个位置座无虚席。“由于当时实在受欢迎,所以我们最后加多了一场,结果还是不够。”樊淑霞说。

“近年来,惠州的京剧氛围有非常明显的进步。”老干部京剧协会京剧团指导老师、国家二级演员、原重庆三峡京剧团著名刀马旦杨萍说。因丈夫工作的原因,杨萍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往返于重庆、惠州两地,直至2014年退休。

28年来,杨萍见证了惠州京剧的一路发展。她表示,一开始,惠州唱京剧的人不仅少,而且专业程度低,圆场、腔调等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上台的机会也特别少;现在不仅人多了,也有组织了,还有专业老师指导,大家进步也很大,在舞台上可以给观众呈现不少经典大戏。

老干部京剧协会、霞光艺术团、惠州市醇华戏曲艺术团和腔调艺术中心等戏曲艺术“基地”都出现在这一时期,惠州戏曲爱好者渐渐找到了组织。

今年70多岁的市民李绪欣就是其中之一,李绪欣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自己年轻的时候嗓子很好,但家庭条件不允许,一直没机会学习京剧,1999年退休后来到惠州才开始学习。去年在合江楼下的重阳戏曲专场演出,李绪欣还上台表演了《红云岗》。同一天,腔调艺术中心的孩子们也给市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赢得阵阵掌声。  

《霸王别姬》剧照

观念转变   

把京剧当孩子兴趣来发展

本来被贴上“老派”“老年人专属”标签的京剧,为何会在惠州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呢?

“原来不喜欢是因为不了解,很多人接触之后就喜欢上了。”吴瑜说。对此,张祥表示赞同,在他看来,京剧曝光度的增加,给更多人提供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也给他们放下对京剧的偏见提供了可能性。

惠南学校校长胡少龙告诉记者,在电视上看京剧节目,由于存在距离,生动感大大降低,京剧进校园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去感触京剧。每次上京剧课程,学生们都非常开心。该校也计划将京剧打造成学校的特色。

“京剧是十分有魅力的,流行歌曲虽朗朗上口,但经不起反复品评,京剧的每一个念白、每一句台词,都是一首诗,文学性相当高。”杨萍说,国家推动戏曲进校园,就是让学生们接触、学习这门高雅的艺术。

戏曲进校园 惠州市醇华戏曲艺术团供图
孩子们在排练室内开心排练

京剧的用字很典雅,杨萍举例说,《贵妃醉酒》中的念白“丽质天生难自捐,承欢侍宴酒为年;六宫粉黛三千众,三千宠爱一身专”非常优美,但如果用大白话,就变成“我长得很漂亮,自己越看越好看,我天天生活在灯红酒绿中,皇帝有三宫六院,但他就独独喜欢我一人”。两者的文学差异和审美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杨萍认为,戏曲的文学性和教育性都非常强,是传统文化礼仪廉孝的集合体,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够给学生们艺术享受的同时教会他们文明礼节。

张祥告诉记者,他今年已66岁,但每天早晨还是会坚持到红花湖进行一个小时的基本功训练:“京剧演员就是这样,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要提高就得练,学习京剧也是在告诉孩子们:要进步就要勤奋。”

今年8岁的李露萱是腔调艺术中心的学生,有趣的是她与妈妈杨育枚是同班同学。

杨育枚与女儿一起学京剧

杨育枚告诉记者,一开始她仅是抱着让女儿去拓展文艺特长的目的,没想到在反复接触中,自己也喜欢上了这门艺术,两人便一起学习,现学习京剧已有一年多时间。

“虽然我们学京剧的时间不长,但已深深体验到了学习京剧能够让我们在演唱、形体、表演等各个方面得到训练和熏陶,很好地提升了个人的气质修养,也许孩子以后并不会走京剧专业这条路,但我依然希望她通过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并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杨育枚说。

吴瑜告诉记者,像杨育枚一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许多家长都抱着同样的心态:孩子学习京剧并不一定走专业路线,可以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发展,提升个人修养。

“10”后加入京剧队伍  

扎根本土

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原创作品

自古以来,惠州就是文人趋之若鹜之地,不少名家在惠州写出了传颂千古的佳作。近年来,惠州戏曲界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取材,创作了不少原创作品。

“罗浮桂花开,花开你就来,开花的时候你不能选择,你来罗浮山的时候可以选择。”这首创作于2017年的《罗浮桂花开》,用戏曲的方式呈现了桂花开时罗浮山的美景,折射出人们的幸福生活。演唱者欧阳敏说,为了更好地传承经典,她们在中央戏剧学院老师的指导下,还改编了《梨花颂》。“这两首作品我们经常外出表演,受欢迎程度很高。”

苏东坡是惠州的文化名片,惠州也一直就如何打响打好这一文化名片下功夫。老干部京剧协会就以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词,自己编了曲。该作品在惠州已经演出了30多场,非常受欢迎。

据了解,目前霞光艺术团已经成立了创作室,专注于创作惠州本地的故事。樊淑霞说:“我们团的工作地在中山纪念堂里,这周边的历史资源非常丰富,比如,这里是古城墙残址,是惠州府城所在地,孙中山曾在此打响革命第一枪;我们创作室将以此为素材,进行本土化创作,计划创作连续的折子戏,总时长达到20分钟。”

樊淑霞说,他们还会将苏东坡元素融进到本土创作当中,计划从其在惠州创作的诗词入手,进行剧本的创作,再沿着苏东坡在惠州的足迹,将东坡故事与惠州景点结合起来拍成小短片,上传到网络上,设置关键词搜索,进行惠州东坡文化形象宣传,讲好惠州与东坡的文化故事。

排练室内,孩子们正在认真的排练

现实困境     

多重问题束缚京剧艺术发展

当前,惠州正在打造国内一流城市,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文化,文化强市也是惠州打造过程中的目标,以此提升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事实上,目前惠州的京剧发展也有很大的难题,与周边的梅州等兄弟城市相比,存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原创作品仍较少、缺乏固定排练场所、资金不足、演员倒贴钱演出等问题。

另外,相较于专业的戏剧团来说,目前惠州各大艺术团中各行当的分工尚不清晰明确。以化妆为例,老干部京剧协会中表演前化妆的重任基本上就落在了杨萍身上。“在专业剧团中,服装、化妆等都有专人负责,现在在此类‘业余’的剧团当中,全都要自己搞定,一套戏服一万多元,全都是演员自个出钱购买。”她说。

再者,惠州的戏曲演出多以公益为主,相关部门对此类公益演出的扶持力度有限,张祥表示:“我们应该转变态度,将京剧视为一种文化传承,而非文化消费,京剧演员不再是可以依靠卖票维持收入,惠州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在维持日常的开销外,很难再有多余的开销到京剧上来。”此前惠州也有办过相关的演出,但是因为要收取门票,导致市民对于演出的期待值大大降低。

“希望音乐协会、作协等发挥出他们的创作水平,多创作一些有惠州本土特色的原创作品。”翟建辉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

红色经典现代京剧专场受欢迎 惠州市醇华戏曲艺术团供图

发展出路    

以文旅融合模式注入新动力

按照京剧全国推广、地方戏地方推广的原则,惠州2019年投入了900多万元支持戏曲的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下半年才开始有相关的戏曲活动,累计投入了700多万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又恰逢广东省戏曲大年。日前,记者从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惠州市将以此为契机,发力发扬戏曲文化,打造文艺精品,尤其是着力打造红色经典。

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惠州将围绕文艺惠民和精品打造两个目标开展文艺工作,一方面,将继续推动文艺进校园、进农村等,同时举办相关赛事,从村、镇、区(县)一层层筛选相关的文艺作品。同时将邀请相关专家,提供专业的指导。过程中也将格外注重、鼓励原创作品,在增强惠州文艺事业的曝光度的同时,推动原创作品走出惠州,代表惠州参加省、国家级相关赛事,以此提高惠州本地文艺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提升惠州市民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惠州也将大力培养文艺创作人才,鼓励他们立足于本地文化,诸如东坡文化、葛洪文化等,以此展开创作。

“10”后上台表演京剧

另外,该局将继续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比如今年将开展红色音乐会、红色主题相关文艺活动,活动将在旅游景区举办,或通过采风等方式,将文旅资源串联起来。

该局也在研究相关方案,目前拟计划用“一年一场大戏”的方式来推动戏曲艺术发展。近期,惠州有关部门往梅州等地学习,汲取相关经验,应用到惠州的文艺事业当中。今年惠州还将排练《红灯记》等红色经典作品,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文脉故事】

“10后”女娃带法国爸爸了解京剧

在腔调艺术中心里,有一位名为华漪瑿的学生,她虽然刚接触京剧不久,却非常热衷于京剧的传唱。

华漪瑿的妈妈华晓君介绍,女儿今年7岁,2019年年底有一次观看京剧表演时,她一直在台下模仿演员的动作、腔调。“我们是中法混血家庭,按照法国的传统,女孩子多数会学习柔道,华漪瑿此前也学过柔道、舞蹈等,但因孩子不感兴趣,最终未坚持下来。”看到华漪瑿的表现,当下华晓君就产生“要不试试京剧”的想法。

但后来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计划一度搁浅。“我很喜欢看古装剧,华漪瑿一起看时,眼神流露出对传统服饰的喜爱,我才想起该送她去学京剧。”华晓君说,目前华漪瑿已学了两个月京剧,虽然上的课程不多,但可以明显感觉到她对于京剧的热爱不同其他。

华漪瑿京剧扮相,神韵十足

华漪瑿声线条件比较好,接触京剧之后,表现非常突出。每次下课后,华漪瑿都会主动在家中哼唱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在家庭聚会或与小伙伴玩耍时,她也会主动分享,“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华晓君说,女儿还经常与爸爸分享当天学习的京剧内容,带动了法国爸爸了解中国的国粹与文化。

华晓君介绍,按照他们的计划,后面将会到新西兰等地发展:“如若华漪瑿能够学好京剧,将来把这门艺术带出国门,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文脉观察】

梅州和白城有很多地方值得惠州学习

在2020年广东省文化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名单中,梅州有4部作品入选,同为客家地区的惠州,获奖的文艺作品却为零。这并非偶然,长期以来,惠州在文艺精品上的成就并不明显,这与惠州历史文化名城之称严重不匹配。

在梅州,戏曲已经成该市文化品牌,每个周末,政府单位都会搭台唱戏,周周有演出成了梅州的特色,也有了“到梅州没看过戏曲是一种遗憾”之说。

与梅州相比,惠州的文艺演出次数差距偏大。“梅州的戏曲演出都是政府单位牵头,戏团配合,演出前政府单位帮戏团解决了大部分难题,而惠州则不然。梅州这样的搭配方式,值得惠州学习。”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表演艺术家李焕霞说。

张祥告诉记者,吉林省白城市走出了不少京剧专家,这不是偶然,白城在打造京剧氛围上有很多值得惠州学习的地方:“在白城,京剧的曝光度很高,白城有自己专业的京剧团,京剧团每年至少有两场大型演出,专业水准非常高,这都是政府部门支持的。但是在惠州,除了戏曲进校园等零散的活动,专业的大型演出尚属空白。”

张祥表示,目前在惠州并没有专业的京剧团,也没有专业的编剧和导演,这导致惠州的京剧发展水平一直较低。希望惠州市有关部门就这一问题展开调研并采取相关措施。在人才培养方面,白城拥有自己的戏曲院校,这能够为戏团提供优质的、专业的人才。这一点也值得惠州学习。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