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实习生 杨楚滢
通讯员 方宁 刘庆钧
孩子走起路来像“鸭子步”或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在作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关节骨科)陈镇秋主任医师接受专访时提醒,髋关节发育不良不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也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并可能影响孩子的行走,家长应提高警惕。
臀位产、家族史都是高危因素
髋关节发育不良包括成人和儿童,1992年之前,被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后来,发现这个病随着年龄增长存在发育性改变,有变好,亦有变差。因此,将其改称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异常)”。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小儿骨科最常见和重要的髋关节疾病。有文献报道,在我国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病率为0.91‰-3.80%。
目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其发病有内在诱因和外在诱因。内在诱因包括关节韧带松驰、女性发病率高(是男性的5-9倍)、基因缺陷(家族倾向性);外在诱因包括臀位产、第一胎、羊水过少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臀位产和家族史(约1/5),即如果家长患病,小孩有一定几率会患病,尤其是女孩。
家长如何早发现?
“小孩儿保或者家长观察到小孩有大腿皮纹不对称、下肢不等长、髋关节活动不对称等异常征象,要及时专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陈镇秋介绍,一般在孩子6个月以内可做彩超检查,看是否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出生6个月后可拍X线进行检查。
随着年龄增大,到了学步行阶段,家长要观察孩子走路姿势。若是单侧发育不良,出现长短腿,则比较容易发现。如已发生双侧发育不良或髋关节全脱,则表现为肚子前凸、臀部后翘的情况。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警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越早发现,治疗越简单
“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不同年龄阶段,治疗方法差异很大。越小发现,治疗方法越简单,创伤越小,疗效越好。”陈镇秋解释,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生长的初期阶段,可塑性较强,若能早期发现髋关节异常,通过保守方法就可以明显改善髋关节异常的症状,不需有创手术。
具体而言,绝大多数6个月以内的患儿可以通过保守治疗(Pavlik支具)获得良好效果,多数6个月至18个月小孩可以采用手法复位,以及石膏外固定进行固定。如果髋关节不稳定,容易脱位,必须切开复位,并使用石膏外固定。
随着孩子成长,治疗难度会增加,一般需要截骨手术才能矫正。18个月以上则多数需要切开复位,并通过截骨改善髋臼对股骨头覆盖,如Salter骨盆截骨术。而更大的孩子则需要进行手术,如骨盆三联截骨术、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PAO髋臼周围截骨术等。
专家介绍:陈镇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家何伟教授学术继承人。
专业擅长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精准诊断和中西医结合保髋治疗,省内率先开展伯尔尼手术技术在髋关节发育不良与股骨头坏死保髋中的应用,包括髋臼周围截骨术、骨盆三联截骨、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髋关节外科脱位等技术的应用;膝骨关节炎阶梯式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骨关节病;关节镜微创技术等。在髋、膝关节疾病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视频 | 羊城晚报金羊网“岭南名医”工作室
漫画 | 范英兰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