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 | 城市并不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
2020-12-07 18:2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善意是会不断传递的,最终成为一种沉淀下来的文明

文/曹林

拾荒老人主动为餐馆清雪,黑龙江这个感人场景,前段时间在社交媒体刷屏,让人感觉很温暖。

想起另外一条新闻,杭州气温持续走低,不少便利店和快餐店都在门口贴出一张服务单,向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敞开大门,提供开水和歇脚地。

两条新闻在精神上是有关联的。城市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彼此相连。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学者的话,他说,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黑龙江和杭州街头的这个现象,是对这个定义的否定,城市不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

第一,城市有一种公共精神,让人与人有一种精神纽带。

第二,大家相互依赖,不是孤独,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快餐店享受到环卫工人提供的清洁卫生,他们觉得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温暖的休息地,快餐店与外卖小哥是连在一起的,连接起了快餐与用户,他们也觉得有义务为小哥提供热水,让他们有抵抗寒冷的地方。拾荒老人,也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他关爱这个城市,呵护他所生存的环境,也应该得到别人的关心。

另一个学者说,城市是一个陌生人可能在此相遇的居民聚居地。其实,这个学者对城市的定义只说对了一半,这个新闻给了另一半定义,陌生人能在此相遇,更能够产生联系,这种联系让他们有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关联感,打开门,喝上一杯热水,感受空调的温暖。这种善意是会不断传递的,成为一种沉淀下来的文明。(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资料图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编辑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