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实习生 高焓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11月25日,前文化部部长、作家王蒙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华附讲坛”开讲,与师生们畅谈文学与人生、青春与梦想。
上午10点,王蒙来到学校图书馆,学生们掌声热烈欢迎。王蒙回忆了他的童年和学生时代,“我上学只上到14岁半”,最“得瑟”的一件事是小学二年级,“1941年,79年前第一次造句,写了一段很长的话。”他笑言,相信自己在造句上有一定成就。
学生代表问王蒙为何19岁就能写下《青春万岁》,王蒙回顾了创作原因和历程,告诉同学们,“文学是对青春的挽留,年龄老去无法回避青春的远离,但书还在、记录还在、文字还在、语言还在、梦幻还在,这是文学给人生的记忆、安慰、挽留、鼓励。”
50年前的青年与当今的青年有何不同?王蒙说,两代青年人见识、视野、知识等方面相去甚远,但50年前的青年有浓烈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浪漫主义情怀。他劝学子们珍惜19岁、珍惜浪漫情怀、脚踏实地地投入学习,“一个人只要爱学习,就永远有希望,永远青春万岁。”
有学生问,现在的青少年,如何怀着炽热、纯粹的心成长?王蒙解答同学们的青春的迷茫,“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追求、青春万岁,谁的青春也不是吃素的。”他很理解,“青春有很多渴望、幻想、困惑”,建议同学们“在青春时代,为自己的一生打下基础,建立对人生的追求、对价值的选择,选择对自己有利但不自私的道路,有所不为。”
王蒙问同学们,什么叫好人、什么叫坏人?“简单说,好人是有所不为,坏人是无所不为,好人的武器没有坏人多,坏人可以说谎、造谣、偷窃……,好人即使一时吃亏,也不能走坏人的道路。对人生抱着负责的态度,是青春的浪漫和激情,转变为有所成功和建树的保证。”
王蒙86岁了,但每年都有新作品问世,戏称自己是文学一线“劳动力”。学生好奇他丰沛的创作激情来自哪里?王蒙回答来自丰富的人生经历,“我有幸生活在剧烈变化的时代,对社会、人生的变化不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接受者、见证者和思考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